APP下载

惩戒与体罚

2018-12-13姜广芹

赢未来 2018年12期
关键词:体罚惩戒

姜广芹

摘要:教师现在都感受管理学生难,管严了家长闹事,学生出事,不管又失职,有时就得过且过,实际上教师应该掌握好惩戒的度,对学生严格要求,使他们能够在爱的教育中健康成长。

关键词:惩戒;体罚;师恩难忘

前两天发生在身边的一件事,某个班级的一个学生在食堂吃饭,将饭喷在另一个学生的饭盒里,为此老师批评了这个学生几句,引起家长不满,立马转学,转学前还到领导面前告一状。老师错了吗?没错。孩子的不正当行为,老师给予指出,使其改正。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每一个孩子就如同一株小树苗,小树在成长过程中需要浇水、施肥,要忍受修剪枯丫的疼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也会受到很多诱惑,也需要像修剪枝丫一样去掉不好的习性,朝着适合自己的方向发展。如果老师看到孩子的所为不去说,任其发展,老师还称职吗?

最近一则网上视频疯传,四位高中生上课时吃肉喝酒,一位老师黑板前认真讲课。网友看到后炸了,批评老师不负责任。殊不知,课上的老师不敢管,怕惹火上身。这些年,老师因为管学生被打的新闻层出不穷。2016年,山东一名初二学生课堂违纪,被老师训了几句,便找了一名初三学生把老师的膝盖打成了“粉碎性骨折”。2017年湖南的鲍老师因为放假时把本班学生留下看励志视频写读后感,被自己的爱徒用刀捅死。2017辽宁初中学生因老师没收了该同学的扑克,朱老师被学生捅死在教室的讲桌旁边。有了前车之鉴,面对教室四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大小伙子,你是老师你敢管吗?

老师不敢管,因为有《未成年人保护法》,其中提到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这些法律条文的保护,教师的手变短了,学生的嘴变得长了,老师的行为更小心翼翼了。现在老师面对的孩子是掌中宝、小皇帝、家长呵护,每天锦衣玉食。老师批评几句或罚站一会儿,学生有喝药的,有跳楼的……家长告学校,到教育局闹,老师整天提心吊胆,如履薄冰,束手无策,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像上面提到课堂上学生喝酒,老师也沉默了。那么结局是老师、学生、家长、社会都是受害者。教育问题很突出,原因很清楚,教师不敢管学生,根本原因是教师作为一个教育主力军,行使主动权却畏首畏尾。

今年江苏两会上,江苏省人大代表、淮安市楚州小学校长管晓蓉提交了一份《把惩戒权还给教育的建议》。她认为,社会过分放大个别教师的不合适言行,把正当惩戒行为等同于体罚和变相体罚。“玉不琢不成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对犯错的学生不进行惩戒,学生很难对错误行为进行正确的认识与悔悟,学生的过错行为还容易再发生,不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

说到教师的惩戒权要追塑到古代,在我国历史上,老师的地位是崇高的,惩戒学生对老师来说是天经地义的事,家长、官府均不会过多干预。举个例子“嘉庆帝少年时期曾被老师用戒尺打手心,老师一边打一边怒诉:“今天就是老头子来了,也不行!”看来老师确实恼了,下狠手了。偏巧乾隆帝正好过来,看到爱子被打着,实在心疼,可是也没敢就老师对心肝宝贝的惩戒说一个不字。可见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即使皇帝也认为老师惩戒学生是老师份内的事。作为家长是不敢责备老师的。自然科学业家竺可桢小时候手被父亲打得肿起来,明晃晃在煤灯下照着,像是要吐丝的蚕宝宝。他说就是戒律戒尺让他知道谁是孔子,谁是孟子,谁是老子,谁是庄子。所以在学生成长过短中“打”是价值的。

西方国家亦是如此,都德写的《最后一课》里就提到过老师握着他那把让人害怕的大戒尺……。西方国家在公办学校禁止体罚,但并不禁止惩戒,教师的权威必须严格保证,对于不听老师要求,顶撞老师,干扰课堂秩序的,教师可以要求校警方面以强制手段处理,对打人者无论年龄大小,都要让其承担责任。

传统的教育、传统式学生、权威性的教师形象早以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2014年教育部印发《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实施办法》中提到体罚学生、侮辱、歧视或变相體罚学生的处理办法,体罚一直是教育的禁区,是高压线,是大是大非的原则性问题。但是很多教师却拿捏不准,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这个定义有些模糊,范围之大,无所不包,教师的手被束缚住了,不敢往前迈,怕触摸红线。于是出现了处处让一步,让学生一步,让家长一步,使一些学生肆无忌惮。

当务之急是教师要正确区分惩戒和体罚的区别,“体罚”是对学生给予身体上感到痛苦并造成身心健康损害的侵权行为。“惩戒”是指施罚使犯过者身心感到痛苦,但不以损害受罚者身心健康为原则的一种惩罚方式。“惩戒”学生要有足够的本钱,那就是“爱”,把每一个学生当成自己的儿女,为了纠正他们的错误,指出他们缺点,才惩戒他们的。像上课乱讲话,作业马虎等,通过惩戒来培养学生纪律性和爱心。

如何避免“体罚”、“心罚”,重要判断“制怒”---“出气”----“泄愤”,这一定是体罚。下手之前一定要理智想清楚,是否会损害学生的自尊自信,是否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教育”是根植于爱的,惩戒的方式不能偏离这一本质。

教师掌握了惩戒的度,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一定要对学生严格要求。俗语说“严师出高徒”,《三字经》云:“教不严,师之惰”,教育者在学生错误行为面前绝不能让步,必要的处罚和惩戒应该有,但在惩戒时一定要把握好分寸,适可而止,切勿恨铁不成钢的急切心情,演变成纯粹的体罚,事与愿违。严而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师对学生的爱饱含着真诚的爱意,一手拿着胡萝卜,一手拿着大棒,让学生接受爱的处罚。我们小时候也常常犯错,父母往往举起手很高很高,当我闭着眼睛等着挨打时,父母的手却轻轻落下,长大才明白其中蕴含着浓浓的爱。

“棍棒底下出孝子”,用在学生身上同样适用,多年教学经验告诉我,那些淘气,顽皮的学生,曾经被我惩罚过的学生,毕业后,跟老师的感情是最深的,不忘师恩。因为他们知道这世上老师才是唯一不带一点私心而对他们尽心尽力教育的人。

参考文献:

[1]贺佳佳.教育中的惩戒与体罚[J].新课程导学,2017(28):10.

[2]张远东.惩戒与体罚不能混淆[J].中小学校长,2017(08):14-15.

猜你喜欢

体罚惩戒
浅谈教学管理中的教育惩戒
忘却歌
教育惩戒艺术仍值得继续探索
也谈“教育惩戒权”
解决体罚问题需釜底抽薪
教育有时需要一定的惩戒手段
难忘的体罚
美国教育体罚的渊源,现状与前景
“黑名单”制度不能重惩戒轻救济
福建省教练员对未成年运动员体罚现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