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小的心灵
2018-12-13陈淑英
陈淑英
摘 要:目前,在小学阶段,学生有时因为受到了体罚、强迫、各种压抑等不公平的教育,而容易形成一些过激行为,为孩子、家庭带来较大的危害。为了把这些过激行为扼杀在萌芽状态,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做到冷静,避免压服学生,多交流与陪伴,多赏识学生。这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关键词:冲动;过激;冷静;交流;赏识
一、问题的提出
现在的社会生活富足、安逸,生活节奏非常快,是一个高科技的网络时代。琳琅满目的新鲜事物总是吸引着我们的眼球,总让我们处在一种紧张的状态,工作效率越来越高,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因此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要求越来越高,关注习惯养成或性格培养等方面越来越少,所以孩子出现了自私、任性、胆小、孤僻、不自信、没有责任心等负面问题,为孩子们以后的成长道路埋下了可怕的种子:遇事不冷静,不理性,抗挫折能力差,总是怨天尤人,有的攻击性很强等。据调查,从小学到高中阶段,学生的心理问题呈上升趋势。这个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警惕与关注,不容忽视。
二、个案背景
小A是我们班一位高高瘦瘦的男孩,平时他性格内向,不善言谈,课上听课注意力不够集中,课下喜欢和小伙伴玩耍,学习成绩也不错,一直是不用老师过分操心的学生。但一件出乎意料的事情的发生使我对他的印象变得模糊陌生了。
事情要从一节普通的数学课说起。那天教室里像平常一样非常安静,每一位学生都专心致志地听老师讲课。可不知什么时候,小A周围几个顽皮的学生开始玩起了一个漂亮的魔方(这个魔方是小A的)。我发现后就把那个魔方拿到了讲桌上,为了不耽误讲课,我只用眼睛瞪了他们几眼,并没有用语言批评他们。学生的思路很快又转到课堂上来。我讲着讲着,隐隐听到一个学生的哭声,定睛一看原来是小A。我问他为什么哭,他说那个魔方是他的。我问他:“你刚才玩魔方了吗?”他说没有。我说那下课后再说吧。但他没有听进我的话,反而越哭越伤心,双手紧握拳头,有些瑟瑟发抖,突然他竟激动不已,猛地站了起来,像疯了似地冲出教室。当我找到他时,他坐在校园的长凳上痛哭着,非常伤心。
三、个案实施过程
自从这件事情后,我想了许多,平生第一次感触到教育是一项“危险”的工作。作为小A的老师,在今后的日子里,我该怎么去面对他、教育他?怎样预防他的过激行为?我采取了一些干预措施:
1.转移学生的注意力,缓解学生过激情绪
事情发生时,他对该事件过于敏感,想法偏激,基本达到一触即发的程度,所以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切忌再次谈论此事,辨析孰是孰非已经没有太大意义,我们就当作什么都没发生,而是与他交谈或做一些与其不相干的事情,从而使他的大脑神经慢慢放松下来,以此缓解学生的过度情绪,降低其敏感度。
2.抓准时机与乘胜追击
在这件事情的影响下,小A学习总打不起精神,为了帮助他,我采取了一些措施,但……
俗话说:“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有一天,我上完数学课刚想走出教室,他猛追上来。我问他怎么了,他支支吾吾地说:“老师,你板书课题时漏掉了两个字。”看到他用心的样子,我高兴极了,微笑着说:“你能做到这样听课,老师真替你高兴。今天真的谢谢你,帮我纠正了这个大错误。”听完我的话,他有些高兴,脸上露出了笑容。
就這样,课上他为了“监督我”而越来越认真,课下,我会找这位“小领导”汇报工作。慢慢的,我俩越来越熟悉了,交流的话题越来越多了,我的话也开始慢慢起作用了。
自从那件事情后,我不但没有放弃他,反而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关心他、帮助他,陪他一起渡过心理难关。实践证明,明智的老师一定要抓住一切教育机会乘胜追击,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不要远离,而是有意靠近!
四、经验总结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面对学生的过激行为,我不会坐以待毙,而是用智慧来拯救这个学生,用爱心来滋润他的心田。
我认为每一所小学都应该有专职从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员,为学生的心理发展服务,解决已经出现的心理问题,预防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为了把这些过激行为扼杀在萌芽状态,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遇事冷静,避免压服学生
在处理学生事件时,教师要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否则,不仅于事无补,有时还会使问题变得更糟。孩子的自我意识增强,师长简单粗暴的批评已不能使他们信服,只会使他们产生对抗情绪。相反,充分尊重学生,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多交流与陪伴
教师与学生不只是教与被教的关系,教师上完课后,不要匆匆离去,要多与孩子们在一起,聊一些孩子感兴趣的话题,与他们说说知心话,增进感情,拉近距离。这是非常有意义的。
3.多赏识学生,这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欣赏”是孩子们在成长中心理上所需要的一种积极情感。以欣赏的眼光来关注学生的优点与缺点,把孩子的优点放大化,使他感受到成功;把孩子的缺点分解化,使他慢慢建立自信。欣赏学生,让我如获至宝,好比自己手中紧握一杆点石成金的宝杖,把自己身边的“小顽皮”们一个一个点亮。
有人说:“越是不可爱的孩子,越是需要爱的孩子。”对待这样的学生,最有效的方法就只有欣赏!只有欣赏他,你才能越来越多地发现他的可爱之处!只有欣赏他,才能架起与孩子心灵相接触的桥梁,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只有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碰撞出爱的火花,才能真正教育好孩子,这样才能保护好孩子们那弱小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