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如何加强课程、教材及学习者的融合
2018-12-13朱健民
摘 要:结合作者在新形态教材与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和应用中的具体做法,将课程、教材与学习者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研究,通过三者间的深度融合更好发挥它们在教学中的作用,指出创新教材形式是融合的基础,好的课程品质是营造优良融合环境的重要保证,学习者的积极参与为融合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关键词:新时代;在线开放课程;教材;学习者;融合
中国在线开放课程近年来获得迅猛发展,2018年4月中央各大媒体对此进行了广泛报道。新时代课程、教材需要得到更充分更平衡的发展,用以满足广大学习者不断增长的对知识营养汲取的需求[1]。课程、教材和学习者原本就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课程是教材的根,教材是课程的魂,学习者是教材和课程的生命,下面就这三个方面谈一谈体会和做法。
一、创新教材形式打牢融合基础
1.国家高度重视大学教材建设
新中国成立初期,教育部组织成立了“高等学校教材编审委员会”,同时颁布《高等学校教材编审委员会暂行组织条例》,从课程教学与教材研究整体设计学科专业课程、教材建设,对每本课程教材审定把关,逐步构建了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教材体系[2]。
在20世纪末,为迎接新世纪世界范围内各个领域人才竞争的挑战,原国家教委提出实施“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在各大高校掀起了新一轮教学改革的浪潮,涌现出一大批融入教学改革成果的优秀教材。尤其是基础课程教材,打破沿袭多年的模式,紧跟时代发展前沿,融合国内外经典教材的特色,更好地服务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例如,由清华大学萧树铁教授主编的《大学数学》系列教材,内容涵盖“一元微积分”“多元微积分及其应用”“代数与几何”“随机数学”以及“数学实验”等,彻底改变传统大学数学“老三样”的格局,这套“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的出版,让各高校有机会共享名校大家的教学改革和教材建设的新成果。另外,由西安交通大学马知恩、王绵森教授主编的《工科数学分析基础》[3],对传统微积分教材的内容体系进行了重构,在凸显微积分理论本质的基础上加强分析思想方法的渗透,让这套教材成为非数学理工科高层次本科人才培养的首选,该教材荣获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为适应新时代对教材的新要求,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大中小学教材建设的意见》,不断提升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民族性、时代性、系统性,国务院决定成立国家教材委员会,下设专家委员会及课程教材研究所,使课程教材建设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教材建设是育人育才的重要依托。建设什么样的教材体系,核心教材传授什么内容、倡导什么价值,体现国家意志,是国家事权。新时代大学教材迎来新的大发展契机。
2.立足本校建设与MOOC相关联的高等数学教材
MOOC的出现对传统教材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使我校高等数学教学与已上线的MOOC资源更好融合,我们对高等数学教材进行了修订,出版了国内第一本与MOOC资源相关联的高等数学教材[4]。教材新颖的编排形式使纸质内容各板块更加清晰明了,建立的知识点索引帮助读者方便快捷链接到MOOC资源,丰富的在线测试资源可以让读者及时了解自己對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为了让读者很快走进教材和教学团队,我们特别制作了“编者的话”在线视频,亲切的话语拉近了教材与读者的距离。“亲爱的读者朋友,你拿在手中的不是一本普通的高等数学教材,实际上,它是一门高等数学课程。它不仅包含我们高等数学MOOC课程的主要内容,还提供本课程学习的各种引导,让你足不出户就可以走进高等数学课堂。按照教材首页提供的使用说明便可轻松地进入本课程。课程界面的左边是课程的基本栏目。首先是课程公告,它不仅为你及时提供课程信息,还有来自我们课程团队的问候和鼓励。课件部分会竭尽全力为你营造大学课堂学习的氛围,内容丰富的教学资源为你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在教学视频中,我们将微积分的来龙去脉向你娓娓道来,只要有网络,只要你点开我们的课程,老师就来给你讲微积分,无论你是在拥挤的地铁上,还是在深夜的台灯下……讨论区将使你的学习不再孤单,在那里会有成千上万的同伴与你一起学习,一起迷惑,一起讨论,一起研究,一起豁然开朗,一起欢欣鼓舞……课程的背后是一支由我校高等数学教学骨干组成的教学团队,他们是热爱数学、热爱数学教育的一群人,在这里,他们愿意毫无保留地与你分享在数学海洋中获得的知识、积累的经验和感受到的快乐,与你一道共同面对高等数学课程学习中的困难和迷茫,收获进步的喜悦。”
二、提升课程品质创造融合环境
1.中国特色在线开放课程迅猛发展
如果说国际三大MOOC平台Coursera,edX和Udacity最初是引领MOOC的三驾马车的话,经过几年的发展,现如今中国特色的MOOC——在线开放课程应该是“风景这边独好”,无论是开课门数还是学习者数量当之无愧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好大学在线”等平台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为我国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发展明确了方向,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措施,各学校为落实文件精神也都大力推进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迄今为止,在各平台涌现出一大批深受学习者欢迎的MOOC课程,众多授课教师也成了“网红”,2017年底首批490门课程被认定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2.在线开放课程发展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现象
从首批认定的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类型来看,通识课程和基础课程分别占35%和43%,而专业核心课与创新创业课只占19%和3%[2],这与深度学习、通识教育双管齐下和“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的培养要求是有差距的,加大后者的建设力度可以有效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另外,MOOC的迅速发展推动了众多课程上线,由于建设基础的差异不可避免地导致课程建设水平参差不齐,尤其是大量同质化课程出现,给学习者选择课程带来困难,导致大量的时间花费在课程浏览和重复学习上,给学校建设资源和学习者学习时间带来双重浪费。
上述现象为课程建设从数量规模发展转变为质量内涵提升提供了充分的空间。作为课程建设者要清楚学习者的学习目的,如有的学习者是为了完成学习课程取得证书,有的是为了后续课程学习或工作需要选择部分知识点学习,有的是为了挑战自我学习能力而参与学习全过程,课程在满足学习者的多样性学习需求外,还要对他们的有效学习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进一步提高课程质量和水平。
3.探索课程建设模式提高课程品质
高水平的授课视频是高水平在线开放课程的重要保证,根据课程特点和录制条件选择合适的讲授模式,极大程度再现了教师的教学风采,确保教学视频质量。最开始我们在录制“高等数学”授课时选择的是“演课”模式,讲授者反复演练和技术人员综合各种媒体手段进行精心的后期制作,以制作过程耗费的大量时间换取较高质量的视频和学习者的高效率。紧接着,在录制面向研究生的“高等泛函分析”授课视频时,由于大量的定理证明过程需要详细的板书示范引导,同时启发思维的过程需要与学习者交互,所以采取全程课程教学实录的方式。为保证录制过程顺利进行,需要课前进行精心准备授课内容,确保教学过程准确无误、一气呵成。在录制“高等数学典型例题与方法”时,我们采取用大型交互屏进行授课的模式,大部分内容通过课件准备好,在讲述过程中通过重点标识和引导,让少量板书演练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课程内容精心设计也是提高课程品质的重要方面,开好“两个头”尤为重要。第一个“头”是课程的开始,即通常说的“绪论课”,我们在“复变函数”MOOC的绪论中设计了三个内容——
复变函数历史简介、复变函数特征举例以及复变函数内容一览,通过这些内容的介绍,让学习者了解复变函数理论的发展历史、复变函数区别经典微积分的特点以及复变函数内容概况,让学习者首先占据课程的制高点,起到“一览众山小”的作用。第二个“头”就是每一次课的开始,在“高等数学”MOOC中,每一次课的开始都设计一个问题,如利用北京天桥上的数学公式引入“微分中值公式”,通过道路分隔铁链的形状引入“特殊高阶微分方程的求解”,通过面积测量仪的数学原理引入“格林公式”,这种问题导入的方式在增加教学内容吸引力的同时,也培养学习者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常从学习者关心的问题入手,最后落实到问题的解决,以此引起学习者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根据学习者学习基础和课程特点设计问题,通常问题引入的时间不宜过长。
另外,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充分挖掘教材的丰富内涵,彰显自己的课程特色。仅有一本教材不成其为课程,只有将老师的讲授与学习过程有机融合才成为一门课程,而同一本教材由不同老师讲授,便有了特色各异和水平高低。我们在设计复变函数课程教学内容时,充分利用课程的可视化素材,如介绍茹科夫斯基变换时,我们解释它与机翼形状的关系,以及空气在机翼周围产生绕流的模拟,让学习者直观了解飞机在飞行过程中获得升力的原理。在介绍多角形映射公式时,我们将最简单的三角形的情形剖析清楚,从而比较顺利过渡到一般的情形。所有这些内容通常是不会写入教材的,需要课程设计者站在学习者的角度,挖掘便于学习者切入和贯通的教学素材。
三、分析学习群体注入融合活力
1.广大学习者积极参与赋予课程生命力
学习者是在线开放课程的参与者和评判者,学习者对课程的参与度与活跃度直接反映课程受欢迎的程度。我们建设的高等数学MOOC从上线到现在,选课人次累计超过了60万,在众多的学习者中,小到15岁的初中生,大到70岁的老者,教学互动中留下了不少感动。15岁的孩子说,希望有更多的人能逐渐地看见MOOC的作用,并用行动传承进步的精神;大学一年级学生说,MOOC学习与课堂学习互为补充,前后贯穿,减少知识漏洞,知识掌握得更牢固;50岁的同龄人说,在“高数(一)”考试中度过了自己人生第50个生日,71分的成绩是他收到的最好生日礼物;70岁的老大姐
说,虽然自己年届70,但仍然决心真正掌握微积分,以了夙愿!许许多多的感动也成为我们把课程做得更好的动力。
2.调动本校学生参与在线课程学习积极性
中国特色在线开放课程立足本校学生建课用课,既要建好课也要更好地服务于本校学习者。为此我们在建设相应SPOC课程时采取了一些特别的措施。首先,针对本校教学对象增设特色栏目,如增加“高等数学课程标准”“学习数学大家谈”等栏目,营造更为贴近课堂教学的氛围,分享同学彼此的学习心得体会。一位同学谈道:数学美在清晰,故数学也要学得清晰。第一是认识的清晰,第二是思路的清晰,第三是学习过程的清晰。理出一条线,沿线向前是预习,向后是复习,向后看能理解,向前看收获美好。
其次,一次性投放所有教学内容,为学生预习、复习和有选择的重复学习提供方便。在讨论区进行疑难问题解答展示,对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有一定难度和代表性的习题进行示范解答。
最后,将一学期三次单元测验发布在SPOC中,每次提供80道左右的测验题,随机生成每一位测试者的试卷,包括24道单选题和14道判断题。这样既减轻了教师准备和组织单元测验的负担,也一定程度上避免大家同一套题导致的成绩不真实。两学期的测试数据表明,在线测试效果与传统测试效果基本相当。
3.在复变函数教学中尝试全程翻转教学实践
翻转课堂教学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我校数学专业复变函数课程教学中,我们进行全程翻转教学探索与实践。为了更好地让MOOC资源为课堂教学服务,我们将复变函数MOOC与课堂教学同步开设,让线上线下学习融为一体,我校数学专业很小的招生规模也为翻转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我们将课堂教学分为四个部分——视频观看、讲解难点、问题讨论、在线测验。将传统的课堂讲授用视频代替,由于视频具有相对密集的信息量,为课堂的其他教学活动腾出了时间。在视频观看中穿插问题互动和重难点内容的讲解,避免长时间观看视频产生的视觉疲劳,同时也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针对每一次教学内容设计课堂练习题,使所学的知识得到应用和巩固。同时为每一堂课准备一两道有一定难度和综合性的讨论题,通过抽签的方式决定讨论题的“主人”,经过课后充分准备在下一次课中进行课堂讲解交流,并将解答内容公布在MOOC讨论区的相应位置,与其他在线学习者一起分享。课后学生除完成传统教材后的作业外,还要求参加每一个单元的单元测试,并将其测试成绩与在线课程结课考试成绩一起作为本课程学习的平时成绩。这样一方面让对学生学习的过程评价落到实处,另一方面也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在线学习,以此增加其他学习者参与课程学习热情,提高在线课程的完课率。
课程、教材与学习者虽然有着内在的联系,但实现它们间的深度融合,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教师认识到融合对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并愿意投身到建设的实践中,主动适应新时代给教学和课程建设以及学习需求带来的新变化,才能真正成为教学的“明白人”[5],在學校人才培养中发挥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参考文献:
[1] 鞠光宇,江虹. 中国未来教育发展趋势浅析[EB/OL]. 人民网,2018-02-01.
[2] 杨祥. 课程教材的几点认识与思考[R]. 中国大学课程教材报告论坛研讨会,2018.
[3] 马知恩,王绵森. 工科数学分析基础(上、下册):第三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4] 朱健民,李建平. 高等数学(上、下册):第二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5]朱健民. 常照身边三面镜 做个教学明白人[N]. 国防科大报,2017-04-26.
[责任编辑:余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