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长期血透患者生存质量的相关因素及干预对策分析

2018-12-13贺晓芬李秋玲徐培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8年10期
关键词:血透躯体年龄

贺晓芬 李秋玲 徐培

(河南省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净化室 焦作 454001)

维持性血液透析作为一种肾脏替代治疗,是终末期肾脏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约90%的透析患者需行维持透析治疗[1]。但长期透析会引发贫血、心衰、营养不良、高血压病、疲乏等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严重影响[2]。长期生存率和生存质量是评价透析效果的两项重要指标,随着血液透析技术的不断发展,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已得到明显提高,但其生存质量若未能改善,对患者及其

家庭而言都是一种巨大的负担[3]。因此,探讨影响长期血透患者生存质量的因素并进行干预对提高其生存质量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拟通过对我院长期血透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干预对策,旨在为提高长期血透患者生存质量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2017年12月于我院进行长期血液透析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5例、女45例,年龄41~85岁、平均年龄(61.32±10.58)岁。纳入标准:(1)血透时间>3年;(2)意识清楚,具有一定的理解、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3)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有认知障碍和精神障碍者;(2)合并心、肺等重要脏器严重损伤者;(3)合并尿毒症性心包炎等严重并发症者。

1.2 方法

1.2.1 测评工具 (1)我院自制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透析时间、每周透析次数、工作状况、婚姻状况、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家庭月收入等。(2)中文版SF-36健康状况调查问卷量表,包括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总体健康8个维度,共36个条目。各维度计分通过相关公式转化使每项得分范围为0~100分,分数越高,生存质量越高。

1.2.2 测评方法 调查问卷由参与本研究的医务人员统一发放,解释本次调查的目的及问卷填写方式,在征得患者同意后,指导患者填写问卷,填写完毕后当场收回,并对问卷进行检查,剔除错填、漏填、未按要求填写等无效问卷。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15份,有效回收率为95.83%。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统计学软件,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不满足t检验和方差分析条件则采用非参数检验,连续变量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长期血液透析患者与中国常模生存质量比较长期血透患者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总体健康得分均显著低于中国常模(常模为四川省2 249例16岁以上城乡居民),P<0.05。见表1。

表1 长期血液透析患者与中国常模生存质量比较(分,±s)

表1 长期血液透析患者与中国常模生存质量比较(分,±s)

项目 长期血透患者(n=115) 中国常模(n=2 249) t P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总体健康63.79±30.02 39.98±27.19 62.69±27.51 56.11±22.40 64.19±25.38 46.81±29.55 68.30±22.71 39.31±17.68 86.04±18.81 72.50±40.89 81.57±20.79 68.29±17.38 86.33±18.12 76.03±20.24 73.28±16.48 64.09±24.02 11.935 8.433 9.331 7.216 12.494 14.705 3.094 10.912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2 0.000

2.2 影响长期血透患者生存质量的单因素分析长期血透患者的生存质量与年龄、并发症、负性心理、经济收入、社会支持、工作等因素有关(P<0.05)。见表 2。

表2 影响长期血透患者生存质量的单因素分析(±s)

表2 影响长期血透患者生存质量的单因素分析(±s)

项目 n 生存质量(分) t/F P性别年龄(岁)男女1.576 28.248>0.05<0.05透析龄(年)<50 50~60>60<2 2~4>4 0.686>0.05每周透析次数0.193>0.05并发症抑郁/焦虑社会支持1 2 3有无有无良好4.039 2.263 10.380<0.05<0.05<0.05一般工作婚姻状况差是否已婚2.495 0.851<0.05>0.05文化程度0.612>0.05医疗费用支付方式0.429>0.05家庭月收入(元)未婚离异/丧偶小学/初中高中/中专大专及以上公费自费医保新农合<3 000 3 000~5 000>5 000 72 43 29 26 60 55 23 37 5 18 92 75 40 80 35 65 30 20 32 83 75 5 35 30 35 50 28 62 15 10 20 40 55 56.86±15.31 52.28±14.69 70.21±12.32 55.97±11.98 47.51±14.68 54.91±14.97 58.13±15.02 53.65±14.23 57.51±6.92 56.68±12.42 54.72±15.93 52.14±13.52 60.83±12.75 53.21±14.18 59.59±13.26 59.94±14.24 51.27±13.67 45.37±12.49 59.92±14.37 53.31±12.52 56.36±13.49 52.86±14.61 52.89±14.30 53.69±14.46 57.37±15.39 54.48±14.42 57.38±12.41 53.93±16.72 55.74±15.87 55.48±8.46 45.49±15.18 52.81±14.49 60.38±15.42 8.124<0.05

2.3 影响长期血透患者生存质量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年龄、经济收入、并发症、负性心理、社会支持为影响长期血透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P<0.05)。见表 3。

表3 影响长期血透患者生存质量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终末期肾脏疾病发病率逐年增高。血液透析虽能改善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率,但长期血透会引发多种并发症,产生一系列躯体症状,对其工作、生活带来影响,加上透析治疗费用高昂,给患者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从而影响其身心健康和生存质量。随着血液透析技术的发展,血液透析治疗的目标已不仅仅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还注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4]。

本研究结果显示,长期血透患者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总体健康得分均显著低于中国常模(P<0.05)。说明长期血透患者生存质量显著低于一般人群,这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5]。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年龄、经济收入、并发症、负性心理、社会支持为影响长期血透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P<0.05)。

年龄与长期血透患者的生存质量呈负相关,随着年龄增长,机体功能衰退,原发疾病加重,身体状况及自理能力逐渐下降,社会活动能力也随之降低,从而导致生存质量不断降低。长期透析会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患者可能因此拒绝透析或不得不减少透析次数,长期透析得不充分会造成毒素蓄积而引起躯体疼痛[6]。因此,护理人员在护理实践中,应关注低收入患者的生存质量,致力寻求提高这一人群生存质量的有效措施。血液透析会产生多种并发症,如贫血、心衰、钙磷代谢紊乱、皮肤顽固性瘙痒等,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研究表明[7],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症的严重程度与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生理机能、社会功能维度得分呈负相关。因此,医护人员积极防治各种并发症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研究表明[8],80%以上的长期透析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负性心理,以抑郁和焦虑最常见。负性心理可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营养状态差、睡眠障碍和依从性减退,影响患者饮食、治疗、康复及社会功能恢复,从而导致其生存质量的下降。护理人员应时刻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针对不同患者进行个性化心理指导,邀请乐观开朗的患友现身说法,以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使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提高生存质量。研究表明[9],家庭支持与生存质量呈正相关,良好的家庭支持不仅能降低患者的焦虑程度,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和护理,还能提高个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和恢复力,从而提高生存质量。因此,医护人员应重视社会因素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积极与患者家属沟通,告知其社会支持的重要性,指导其多陪伴、鼓励患者,使患者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提高治疗依从性。

综上所述,年龄、经济收入、心理因素、并发症、社会支持是影响长期血透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医护人员应重视上述影响因素,采取一定干预措施,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猜你喜欢

血透躯体年龄
变小的年龄
逍遥散治疗躯体症状障碍1例
血透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及预防
超声对规律血透患者造瘘术后吻合口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
观察思维导图护理干预在老年血透患者中的应用
现在干什么?
TOO YOUNG TO LOCK UP?
年龄歧视
搬家
算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