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逆运算引出新知,数学史话融入学程
——以“数的开方(第1课时)”教学为例

2018-12-13江苏省江阴市华士实验中学张威

中学数学杂志 2018年24期
关键词:立方根开方乘方

☉江苏省江阴市华士实验中学张威

目前初中阶段对有理数和实数都是分在不同学期进行学习,有些教材上引入数的开方、算术平方根时往往从一个生活问题出发,这些教学安排或情境引入当然有一定的道理.教无定法,若从数学知识的逻辑连续、前后一致的角度来审视“数的开方”的教学引入与起始课研发呢?笔者近期有了一次实践的机会,本文就整理该课的教学流程,并给出教学立意的解释,供分享和研讨.

一、“数的开方(第1课时)”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一)从数及其运算说起

问题1:数,有理数,还有π,它不是有理数,是什么数呢?(如果有学生预习过能说出无理数,记得板书在黑板副板区)

问题2:有理数学习了哪些相关概念和哪几种运算?(学生能答出数轴、相反数、绝对值、倒数等,有理数的运算有加法、减法、乘法、除法、乘方,教师选择一些进行板书)

问题3:举几个简单乘方运算的例子.(学生举出22=4,33=27,(-3)2=9等,可收集一部分板书在黑板上)

问题4:我们知道,加和减、乘和除都是互逆运算,它们的结果分别称和、差、积、商.乘方的结果称幂.现在逆过来研究乘方与幂,若已知幂、指数,求底数怎么算?(预设:学生求x2=4时,可能会漏掉-2.启发大家再次分析x2=9时,要考虑两解)

问题5:上面已知幂和指数,求底数的运算,就是乘方运算的逆运算,也就是第六种运算:开方运算.这么简单,为什么有理数那章没有顺便学习?

教学环节(二)研究数的开方

问题6:研究开方运算.

从最简单的开平方运算开始.

给出定义:上面已知道了4开平方得到2、-2;9开平方得到3、-3.我们把开平方得到的结果称为平方根.

跟进训练:9的平方根如何表示?3的平方根如何表示?5的平方根如何表示?

小结归纳:一个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0的平方根为0;负数没有平方根.特别的,对于正数a的平方根中那个正的平方根,我们称之为a的算术平方根.

过渡:开平方也称开二次方,现在让我们拾级而上,研究开三次方,即开立方.

自主研究:将8开立方的结果是?你觉得开立方的结果取个什么名字?你能想到用怎样的符号表示它们吗?(对于数x来说,它的立方根记为)举几个例子来巩固理解一个数的立方根.

小结归纳:一个数的立方根有且只有一个.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

教学环节(三)“数系”再次扩充

回顾:进入初中,引入负数之后,小学阶段的数系相应地扩充为有理数,我们也知道了整数与分数统称为有理数,也称可比数(m、n为整数,n≠0).

数学史话链接:据传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一个“门徒”希帕索斯率先发现了不是有理数,

图1

如图1,将两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分别沿它的对角线剪开,得到四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即可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容易知道,这个大正方形的面积是2,那么大正方形的边长为多少呢?

建立模型:待求的大正方形的面积为2,设它的边长为a,则有a2=2.也就是要把平方运算逆过来思考,即在幂的运算式子“an”中已知指数和幂,逆过来求底数的值.问题简化如下:

若a2=2,求a=_____(.答案为,负的平方根舍去)

因为这个“邪恶”的发现,不符合学派教义“万物皆备于数”,他被扔进了大海,也引发了“第一次数学危机”.随着数系扩充,从有理数系再次扩充到实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第一次数学危机就得到了解释.

研究展望:数系扩充之后,就需要进一步研究新数系的相关概念,如数轴、相反数、绝对值、大小比较,以及实数的运算,这些都将是后续学习的内容.

教学环节(四)回到“开平方”

应用1:解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

解方程:(1)x2=16;(2)x2-25=0;(3)4x2=9.

图2

图3

你能理解这种画法吗?能找到表示- 2 的点吗?

同类推介:如图3,直径为1个单位长度的圆从原点沿数轴向右滚动一周,圆上的一点由原点到达O′点,那么O′点对应的数为π.

最后进行适当的小结,完善本节课结构化板书:

图4

二、教学立意的进一步阐释

1.教无定法,重视基于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角度引入新课

数学是科学,教学是艺术.教无定法,适合的就是好的.教材上引入平方根、数的开方自有其道理和依据,但是我们在上文中基于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构思了从乘方的逆运算思考,定义并引出实数系及与之相关的数学新知,如平方根、无理数,特别是数系扩充到实数系之后,对于实数的相关概念、数轴、相反数等也带领学生进行了眺望和初步感知.从这个角度看,这种新知引入方式是符合教学实际的情境创设.

2.对话互动,通过系列问题串起教学进程并促进课堂生成

在上面课例中,通过一系列的问题串起了教学环节,同时启发学生思考,把学生的思维“卷入”到本课内容中来,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展示,得到了很多生成性资源,教师及时捕捉这些生成性资源并用于推进后续教学进程,生成、完善板书设计.让学生“不知不觉”感受到这节课的新知都是在他们参与下获得并丰富起来的,除了学得新知,探究数学的求知欲和自信心都能得到有效提升.

3.渗透文化,精心预设融入“数学史”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数学是一种文化,几千年来与人类文明相伴始终.数学发展史也表明,像无理数这样的数学史话,特别是引发了“第一次数学危机”这样的重要内容,初中生在首次接触时,如果进行必要的“融入式”学习,则对于数学素养较好的学生来说,应该是一种精神的洗礼.所以,我们把毕达哥拉斯学派,特别是其门徒希帕索斯发现无理数的故事融入了新课教学进程,并运用后来欧氏几何原本中的证法向学生进行演示推介,对优秀学生来说,虽然这些都不是为了“眼前利益”而服务,但是为他们打开的这扇窗,对渗透数学文化、熏陶数学精神是十分有益的.

猜你喜欢

立方根开方乘方
数字监管 既能“看病”也能“开方”
立方根检测题
“有理数的乘方”检测题
『立方根』检测题
学习开方『四注意』
深入认识二次根式
认识乘方
为公立医院“虚胖”把脉开方
专家开方:传统产业创新互动做强做大
“立方根”检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