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的护理配合体会
2018-12-12张岳峰陈雅玲黄惠娟
张岳峰 陈雅玲 黄惠娟
【摘要】 目的:探析护理干预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过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于2016年10月-2018年4月收治的74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由患者家属进行抽签分组,对照组37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37例实施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相关手术指标及心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阻断时间、心肺转流时间、手术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体外循环开始时的心搏指数、左室做功指数、心脏指数、左心室射血分数等心功能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在体外循环结束以及体外循环结束2 h时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措施可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 体外循环; 优质护理; 护理满意度
doi:10.14033/j.cnki.cfmr.2018.26.045 文獻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8)26-00-02
在临床中先天性心脏病属于较为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畸形疾病,环境污染、遗传关系及其他各种因素同时出现导致患儿心脏血管异常发育,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育缓慢、呼吸道感染,严重患儿也会伴有晕厥、急性心肌梗死、心衰等,对患儿的生命健康带来严重影响[1]。临床主要通过手术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但手术技术相对较高,手术时间也长,操作复杂,此外也需要体外循环技术辅助手术,这不但增加了术中、术后的风险程度,也需要更高的护理配合技巧[2]。本文为了研究不同护理方法在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过程中的应用效果,选取74例该类患者进行研究,观察发现实施优质护理的应用价值极高,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0月-2018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74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患者家属抽签方式进行分组,对照组37例,男21例,女16例,年龄最大15岁,最小4岁,平均(7.83±3.88)岁,疾病类型包括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加室间隔缺损、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其他各为13、9、4、10、1例。观察组37例,男19例,女18例,年龄最大14岁,最小3.5岁,平均(7.97±3.62)岁,疾病类型包括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加室间隔缺损、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其他各为14、8、4、9、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实施组间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具体如下。
1.2.1 术前护理 护理人员于手术前对患儿及其家属进行访视,详细说明本次手术的相关步骤、各种注意事项及可能发生的突发情况,对其提出的问题给予详细耐心解答,做好护患沟通工作,提高其信任度,鼓励患儿积极配合手术治疗。辅助患儿进行各项术前检查,认真核对关于患儿的病理资料,准备术中急救时所需要的药品以及设备,保证术中随时可用。在手术前30 min将患儿推进手术室内,整理检查各机械设备有无障碍,如体外循环机、管道连接、电刀装置等,使各项设备处于备用状态。在手术室中患儿容易出现紧张、害怕等负面情绪,做好抚慰开导工作,避免因哭闹导致心脏负担增加[3],待其情绪稳定后,协助麻醉医师进行麻醉注射以及动静脉穿刺(股静脉、桡动脉、颈内静脉),尽量保证一次穿刺成功,无菌棉球覆盖针眼,再配合医生进行插管,并妥善固定。手术过程中,为医生传递手术器械,做好药品补充,保证除颤仪处于备用状态。
1.2.2 心肺转流护理 心肺转流开始后,密切观察超滤情况,及时适当调整主动脉压力或者心肺转流泵,保持流量稳定,同时注意血流动力学指标、中心静脉压以及血压的改变情况,若出现异常则及时进行超滤参数调整[4]。同时,术中需要做好输血、补液工作,记录各时段的尿量,若患儿无尿量则及时检查尿管是否通畅,若通畅则轻压患儿膀胱区,存在异常情况需及时告知医生,按照医嘱进行处理。此外,需要检测患儿的鼻咽温、直肠温,并做好保温、降温、复温等护理工作。严格监测血气、血红蛋白、血球压积,并做好纠正电解质、调节氧浓度、酸碱平衡等工作[5]。
1.2.3 器械护士配合 由两名护理人员对相关辅料、器械进行检查复核,认真做好记录工作。术中为手术医生供给时保证不慌张、动作快速。术后,责任护理人员与重症监护室做好交接工作,将患儿送回病房。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心肺转流时间、阻断时间及手术时间等情况。心功能指标包括心搏指数、左室做功指数、心脏指数、左心室射血分数,分别在体外循环开始、结束、结束2 h进行记录。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本次参与研究的74例小儿先心病患者的相关数据资料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比较
对照组37例患者中,非常满意7例,一般19例,不满意11例,总满意度为70.27%;观察组37例患者中,非常满意24例,一般10例,不满意3例,总满意度为83.0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
通过比较两组的阻断时间、心肺转流时间、手术时间等,观察组所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比较
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心搏指数、左室做功指数、心脏指数、左心室射血分数等心功能指标,发现,两组患者体外循环开始时的各项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在体外循环结束以及体外循环结束2 h时各项指标对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由于在母体中胎儿发育阶段心脏血管发育异常,进而导致心脏血管畸形形成小儿先天性心脏病[6]。而环境因素和家族遗传史是该病的主要影响原因,该病不但对患儿的活动能力和生长发育带来影响,同时也会经常变现红细胞增多、胸痛等[7]。该病在手术中需要体外循环术支持,由于体外循环术的不可预见因素较多,会对患儿造成伤害,因此为了保证手术成功,不但需要熟练的手术操作技巧,也需要合理、科学的护理配合[8]。护理工作实施中首选需要对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全面掌握,了解患儿及其家属的心理状况并给予开解、疏导,尽量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准备各项手术所需工作[9]。其次,在术中器械护理人员需配合手术医生及时、准确地传递手术器械,为顺利完成手术提供保障。巡回护理人员及时补充药品和传递所需器械,如果在某一关键环节中护理人员操作失误,则很容易导致患儿出现多种并发症[10];提高护理人员的危险抢救能力,随时做好危险情况的抢救工作,抓住最佳抢救时机,避免因耽误抢救时机而造成严重后果[11]。所以,护理人员需要及时提高自身的护理专业水平,避免操作失误,保证手术顺利完成。
由于患儿的年龄较小,身体发育并不完全,机体抵抗能力也相对较弱,因此,需加强护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本研究中实施优质护理进行对比,该种护理方法以患者为中心,充分考虑其身心特点,灵活实施各种护理操作,强化手术全程的护理环节配合[12]。结果发现,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阻断时间、心肺转流时间、手术时间,以及体外循环结束、体外循环结束2 h时的心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可见,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中应用优质护理效果显著,可提升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缩短心肺转流时间和阻断时间,减少手术时间,降低机体受损的风险,同时也改善了体外循环各时段的心功能情况,保证了预后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敏.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的术后护理[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16):234-235.
[2]茅愛芳,赵胜.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术后肌张力增高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护理研究,2016,30(21):2684-2685.
[3]黄红珊,赵爱红,袁民英,等.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的护理配合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9):861-863.
[4]鲁秀珠,陈文敏,冯霞,等.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术后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1,8(32):79-80.
[5]李焱桢,宋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体外循环术中的护理措施研究[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15):136,144.
[6]李梅,郝明英.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的护理配合要点探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4):39-40.
[7]程瑛卓.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的护理配合体会解析[J].健康前沿,2016,23(7):62.
[8]董丽.92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术后护理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11):1622-1624.
[9]胡红梅.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手术护理配合体会[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11):424.
[10]范敏媛,张海林,张桂玲,等.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的护理分析[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7,11(6):274.
[11]魏玉萍.体外循环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术后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2):340-341.
[12]林冬云,李虹,周燕群,等.46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术后护理体会[J].全科护理,2010,8(23):2100-2101.
(收稿日期:2018-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