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市区域经济差异分析
2018-12-12丁嫚琪
丁嫚琪
摘要:文章以呼伦贝尔市13个旗县市区2000~2015年的相关数据为基础,衡量呼伦贝尔市的区域经济的绝对差异及相对差异,用折线图的方式来表现其差异的变化趋势,并总结16年间差异的变化,最后根据区域经济差异现状提出建议。
关键词:呼伦贝尔;区域经济;变异系数;差异
一、引言
呼伦贝尔市是内蒙古自治区的下辖地级市,包括海拉尔区、满洲里市、扎兰屯市、额尔古纳市、牙克石市、根河市、鄂伦春自治旗、陈巴尔虎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阿荣旗13个旗县市区。呼伦贝尔市2015年的生产总值达到了1595.96亿元,并且人均GDP达到63131元,按照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了8.2%,增速在内蒙古自治区排第三位。
然而,由于内蒙古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很突出,作为欠发达地区的基本情况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在呼伦贝尔市的13个旗县市区的发展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提出,不再追求GDP增速,而是要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大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并在随后提出了战略目标——富民强区。
综上所述,控制呼伦贝尔市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是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呼伦贝尔市13个旗县市区2000~2015年的相关数据为基础,衡量呼伦贝尔市的区域经济的绝对差异及相对差异及其变化过程及趋势,其中用各组数据的标准差来衡量绝对差异,变异系数来衡量相对差异,望为呼伦贝尔市的经济平衡发展起到参考作用。
二、相关文献综述
张凌在2010年的研究中提到呼伦贝尔市地处祖国北部边疆,是中国重要的林业、畜牧业生产基地。然而,在体制、历史、政策等多种原因的影响下,总的来说,呼伦贝尔经济总体水平还是较低的,同全国发展的差距较大。研究发现,通过非均衡发展、外部市场驱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可持续发展、技术创新等策略实施,可以有效地解决资源丰富但开发不足的问题,使呼伦贝尔市经济进入一个良性发展阶段,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
常金奎在2006年的研究中提到区域经济在工业化的發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发展模式和优势定位,而区域经济的发展模式受制于其资源禀赋和产业结构状况。一个以自然资源禀赋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必然是立足于资源优势,以资源的加工转换为主导、为支柱,通过用先进技术武装主导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实现资源禀赋与非资源禀赋的结合,以此放大资源效应,形成区域优势,实现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呼伦贝尔市区域经济差异的度量
本文采用计算相关数据的标准差与变异系数的方法来衡量呼伦贝尔市13个旗县市区的绝对差异与相对差异。 标准差是总体各单位标准值与其平均数离差平方的算术平均数的平方根。它反映组内个体间的离散程度。标准差的计算公式为σ= ,其中,x表示呼伦贝尔市各旗县市区的数据样本,μ表示呼伦贝尔市各旗县市区经济数据样本平均值,N表示呼伦贝尔市旗县市区的个数,σ表示数据标准差,σ越大,表示呼伦贝尔市各旗县市区差异越大,σ越小,表示呼伦贝尔市各旗县市区差异越小。
同时,在存在测量尺度和量纲时,选取变异系数来衡量呼伦贝尔区域经济的相对差异。变异系数的计算公式为C·V=SD/Mean,其中SD表示呼伦贝尔市各旗县市区的相关数据的标准差,Mean表示呼伦贝尔市各旗县市区的相关数据的平均值,C·V表示呼伦贝尔市各旗县市区的变异系数。
1. 生产总值
GDP是衡量经济发展的指标之一,本文选取2000~2015年间呼伦贝尔市13个旗县市区的GDP值,数据如表1。
表1、表2为呼伦贝尔市13个旗县市区GDP平均数、标准差及变异系数,为了更明显的看出数据的变化趋势,做出了如图1、图2的折线图,由图可看出16年间GDP的标准差在逐年上升,变异系数也在波动中逐年上升。根据各旗县市区的数据还可以得出2005、2006、2007年GDP值最大的是满洲里市,其余13年为海拉尔区,2000~2003年GDP值最小的是新巴尔虎右旗,其余12年为新巴尔虎左旗。
2.第二产业占生产总值比
产业结构是指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在一国经济结构中所占的比重,第二产业包括工业和建筑业,第二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能够表示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表3呼伦贝尔市13个旗县市区第二产业占生产总值比的平均数、标准差及变异系数,为了更明显的看出数据的变化趋势,作出了如图3、图4的折线图,由图可看出十六年间第二产业占生产总值比的标准差在2000~2003年存在下降趋势,2003年达到最低值0.09,2003年以后标准差大幅度增长,2005年以后标准差逐年稳步增长。在2000~2008年之间,变异系数的变化趋势与标准差很相似,2008年以后,变异系数存在下降的趋势。根据各旗县市区的数据还可以得出2000年最大的是根河市,2001~2004年比值最大的是鄂温克族自治旗,2005~2015年比值最大的是新巴尔虎右旗,2000年第二产业占生产总值比值最小的是新巴尔虎左旗,2001年最小的是新巴尔虎右旗,其余十四年均为鄂伦春自治旗。
3.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是将购置或者建造固定资产活动的工作总量用货币的形式表现出来,用来反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速度、使用方向和比例关系的一个综合性指标。与此同时,该指标还可以有效地反映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表4、表5为呼伦贝尔市13个旗县市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值的平均数、标准差及变异系数,为了更明显的看出数据的变化趋势,做出了如图5、图6的折线图,由图可看出十六年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值的标准差总的来看在稳步增长,变异系数在0.54~1.03之间波动,根据各旗县市区的数据还可以得出2000、2001、2011~201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值最大的是海拉尔区,2002~2004年最大的是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2005~2009年最大的是满洲里市,2010年最大的是鄂温克族自治旗。200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值最小的是新巴尔虎右旗,2001、2002年最小的是陈巴尔虎旗,2006、2007、2009、2010年最小的是鄂伦春自治旗,其余9年均为根河市。
四、结论
本文通过计算各组数据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两种方法来分别衡量呼伦贝尔市13个旗县市区区域经济的绝对差异及相对差异,通过数据以及折线图的分析,呈现出呼伦贝尔市的区域经济差异。研究表明,虽然呼伦贝尔市经济发展总体形势好转,但在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仍然存在,这一现象给呼伦贝尔及内蒙古自治区整体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阻碍。要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就必须充分认识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并用正确的经验方法来确定导致经济差距扩大的因素,尽快落实。
参考文献:
[1]张利英.2000年代以来乌兰察布市区域经济差异分析[J].集宁师范学院学报,2017(03).
[2]张凌.呼伦贝尔区域经济发展浅析[J].呼伦贝尔学院,2010(19).
[3]常金奎.呼伦贝尔市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考[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6(06).
[4]孙恒波.呼伦贝尔经济技术开发区转型升级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
[5]李丽.北方民族地区中小城市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分析——以呼伦贝尔市为例[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3(06).
[6]王志娟,杜海娇.呼伦贝尔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05).
(作者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