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上涨幅度变小,养老规划越早越好
2018-12-12邓林
邓林
今年的养老金又涨了!据人社部、财政部发布的通知,2018年退休人员养老金迎来“14连涨”,总体涨幅是5%左右。
这是件可喜的事,意味着退休人员拿到手的钱又会变多。但有一个现象,也应该引起大家的关注。是什么现象呢?我们来看看养老金历年调整情况:
在2005年的时候,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平均每个月是714元。虽然这个数字并不高,但可以看出,拥有人口红利的中國开始了养老金的大幅调整。
2006年,养老金上调了23.7%,可见当时的养老金结余非常给力。但结余太多也不是什么好事,降低了钱的使用效率,还不如把钱发出去,一来可以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二来还可以刺激消费。
2007年,在上一年的基础上继续上调9.1%。2008-2015年,这8年的时间,养老金每年维持10%的增长速度。2015年月均养老金为2200元,相比2005年的714元,整整增长了3倍,可以说享尽了人口红利。
从2016年开始,养老金的上调速度开始变慢了,从10%的增速变成了6.5%。到2017年,变成平均5.5%的水平;而今年,总体上涨是5%。养老金的上涨幅度继续走低,这就是应该关注的地方。
人口老龄化加速
养老金每年的总体调整水平,是国家综合考虑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物价上涨以及基金支撑能力等因素,慎重决策确定的。
从2016年开始每年上涨幅度在变小,主要还是受人口老龄化的影响。2017年3月,人社部相关负责人在《“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新闻发布会上说过一番话:截至2016年底,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2.3亿人,占总人口的16.7%,65岁以上人口达1.5亿人,占10.8%,据预测,我国老年抚养比将由目前的2.8:1达到2050年的1.3:1。
也就是说,现在是2.8个人赡养1个老人,而到了2050年,很有可能会变成1.3个人赡养1个老人。而2050年,也就是现在的青壮年,大部分将进入老年阶段的时候。
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实施的是统账结合,也就是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一部分用于现在的养老,一部分积累起来用于以后的养老。具体来说,社会统筹部分的养老金为现收现付,由现在的年轻人交钱,支付给现在的老年人养老;而个人账户部分的养老金不断缴纳积累,用于年轻人退休以后的养老所需。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举个例子。小李今年22岁,大学毕业后在广州工作,月薪5000元。每月缴纳养老保险的额度,个人是工资的8%,单位是工资的20%。那么,这些缴纳的钱都是属于小李的吗?并不全是。因为实行统账结合,小李自己缴纳的钱是放入“个人账户”,而单位缴纳的钱则是放在“社会统筹账户”。“个人账户”中的钱是小李的,在他退休时按月发放,而“社会统筹账户”中的钱是发放给现在已经退休的老年人。
当小李退休的时候,他也会拿到那个时候青壮年缴纳到“社会统筹账户”中的钱。但是,如果“社会统筹账户”中的钱不够支付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时,就会借用“个人账户”里面的钱,如果还不够,国家就会用财政支出补贴。2017年11月,国务院公布《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实施方案》,就是为了应对未来养老金支出压力不断增大。
从客观层面来讲,我国的养老金体制兼顾了社会的公平和缴费群体的利益。但从现在的趋势来看,养老金的社会统筹部分越来越不够用了。据2017年底人社部发布的《中国社会保险年度发展报告2016》,全国已经有13个省份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的可支付月数不足1年,个别地区赤字超过200亿元。所以,遇到这种情况,只有动用个人积累的部分来填补资金缺口。
随着老龄化加速,退休人员越来越多,寿命越来越长,相对应的养老金支付规模不断增加,而劳动年龄人口不断减少导致养老保险缴费来源不断减少,于是形成养老金收支“剪刀差”,带来养老金缺口不断扩大。
养老规划越早越好
要享受高品质的退休生活,仅靠基本养老保险是不够的。包括西方发达国家在内的全球很多国家,都建立了多层养老制度体系,即养老保险的“三大支柱”:一是基本养老保险,二是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三是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保险,由国家、社会、个人共同分担社会养老负担。
企业年金作为养老金第二支柱,是最重要的补充养老保险。去年12月《企业年金办法》公布,企业年金由“自愿建立”变成“自主建立”,表明了国家鼓励企业建立企业年金的态度。但目前建立企业年金制度的企业并不多。
而较为普遍的“4-2-1”家庭人口结构,让我国传统的“养儿防老”“子女养老”观念受到冲击,一对夫妻往往要赡养4个老人,压力实在太大。
如此一来,尽早做好个人养老规划就显得非常必要了。或许有人会想,我现在还年轻,等退休前10年再来规划也不迟,那时候孩子长大成人了,生活压力也没那么大了,自己再来储蓄养老金就比较轻松了。
其实不然。养老规划越早越好,越早投入,成本越低。这就好比登山,退休年龄是山顶,越早起步,到达山顶就越容易,从30岁开始爬,每天只需要爬几十米,如果从55岁开始爬,每天需要爬几百米。
巴菲特曾经说过:“做一项投资,最好的时间点是10年前,其次是现在。”越早进行养老规划,积累自己的养老金,在退休时就能收获越多。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将养老想得过于遥远,错过了“早规划”的好时机,等到真的面临养老,却无法在短时间内填补养老金缺口。
《中国养老前景调查报告(2018)》显示,超过95%的年轻人对养老金制度并不了解,超过50%的年轻人尚未对养老有任何计划和储备。
我国正在完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构建包括职业年金、企业年金,以及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保险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作为个体,宜未雨绸缪,毋临渴掘井,养老规划是个长期规划,越早开始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