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昆明学院:助力区域生态文明建设

2018-12-12钱春萍

社会主义论坛 2018年7期
关键词:滇池昆明市昆明

昆明滇池(湖泊)污染防治合作研究中心揭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昆明学院长期立足昆明、研究昆明、服务昆明,以滇池保护治理为切入点,成立机构,搭建平台,积极开展滇池流域生态文化研究和生态文明教育实践与探索,助力区域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顶层设计 聚焦滇池保护治理

关注滇池、研究滇池、服务滇池流域生态文明建设,高校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昆明学院积极发挥优势,主动作为,在中共云南省昆明市委、市政府支持下于2008年底挂牌成立“昆明滇池(湖泊)污染防治合作研究中心”,为滇池保护治理搭建起多学科交叉、多部门协作的研究合作平台,对发挥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起到了促进作用,为滇池保护治理凝集力量、拓宽渠道。

通过1年多调研分析,研究中心认为滇池保护治理需要重点关注三方面问题:一是鉴于水环境治理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必须从社会和文化层面寻找治理途径,根治水污染问题;二是滇池保护治理数据、信息资料分散,“信息孤岛”现象突出;三是滇池保护治理宣传教育呈现“碎片化”状态,缺乏有效的宣教载体。基于学院自身科研以及滇池保护治理进程,学校党委做出“有所为,有所缓为”的规划。“有所为”:一是立足滇池流域开展生态文化研究,待形成特色和优势后逐步扩展到其他高原湖泊;二是建设滇池流域数据资料中心,逐步改变“信息孤岛”现象,为科学决策提供支撑;三是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研究与实践,服务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有所缓为”即基于学校在滇池工程治理方面基础薄弱的现实情况,近期应以基础建设为主,待条件成熟后再作发力。

上合组织秘书长一行参观生态文化博物馆

台湾教师参访团参观生态文化博物馆

错位发展 形成生态文化研究特色

搭建学科交叉融合研究平台。2009年,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滇池(湖泊)流域生态文化研究基地”经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批准设立,聚集了一批校内外专家开展湖泊流域生态文化基础理论及应用研究。2010年,“滇池(湖泊)流域生态修复与生态文化研究平台”获得中央财政资金支持1500万元、昆明市资金支持100万元,极大改善了学校相关学科的实验实训条件,学科、专业建设实现突破:新增“生物技术”等本科专业,建成“滇池流域生态文化博物馆”,获批设立“云南边疆/社会与生态环境研究”创新团队,“滇池水生态恢复重点实验室”成为昆明市重点实验室,“滇池保护治理专家工作站”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认定为示范站。

研究团队雏形初现。近年来,学院教师先后开展了《近400年来中国西部社会变迁与生态环境研究》《缓释氧钝化剂对滇池底泥磷地球化学形态转化的作用机制》《滇池流域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研究》等国家、省部级课题研究;完成或参与完成了《昆明市低碳城市建设基础情况调研》《昆明市滇池流域生态村建设模式与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等市级决策咨询课题;制作出版了反映滇池自然演变和流域社会人文变迁的独家视频《滇池》,研发出版了系统展示滇池流域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生动呈现滇池流域生态文化魅力的《滇池流域生态文化手绘地图》《滇池沧桑》等专著。

数据收集管理逐步完善。持续开展以滇池(湖泊)保护治理及生态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流域文献资料和数据收集工作,建设“滇池文献馆”。2011年“滇池(湖泊)流域生态建设与生态文化数字化信息平台”获得中央财政和昆明市政府资金支持成立,成为有关滇池最早的信息平台,部分成果进入正在建设中的“昆明市领导移动决策信息平台”的生态文化专题。所收集的资料和数据,除服务师生教学科研外,部分资料经过整理还进入滇池流域生态文化博物馆“电子翻书”系统,服务社会大众。

校园生态文明宣传展板

学生志愿者参加“滇池放鱼”活动

创新方式 服务区域生态文明建设

探索区域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新方式。2014年10月15日,“滇池流域生态文化博物馆”开馆,成为全国首个以生态文化为主题、云南省内首个以湖泊全流域为展示对象的博物馆。开馆至今,已接待社会各界人士及校内外师生近2万人,成为普及生态知识、弘扬生态文化、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有效载体。目前,博物馆已被认定为省级“科普教育基地”“环境教育基地”“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以及市级“环境教育基地”,成为“全国水利博物馆联盟”成员单位(云南省唯一一家),成为新生入学教育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点和中共云南省委党校(云南行政学院)、昆明市委党校现场教学点。2016年8月10日《云南日报》“云关注”栏目以《传承绿色理念 树立文化自信》为题整版报道,获得社会各界广泛好评。

在区域生态文明建设中持续发力。承办国际水历史学会2013年区域国际学术会议,为滇池保护治理问诊把脉;参与《中共昆明市委 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低碳昆明”的意见》等文件起草,参与《滇池流域中长期综合管理规划》专家协调组、云南滇池保护治理基金会工作,成为昆明市环境保护联合会副会长单位;团队成员成为云南省人大代表、市政协常委,提交的《环滇池湿地建设要彰显滇池生态文化和昆明历史文脉》等提案被列为昆明市政协重点督办提案。

构建生态文明教育体系。依托滇池流域生态文化博物馆,策划开设《滇池流域生态文化漫谈》通识课,以理论讲授和实践体验相结合的方式授课,服务校内外师生及社会各界2万余人;依托污水处理厂等环保设施开展现场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参与“昆明青年保护母亲湖”“滇池放鱼”等环保志愿者活动;指导环保社团开展“大学生志愿者千乡万村环保科普行动”等科研活动,先后有20名学生获环保部授予的“青年环境友好使者”荣誉称号。

强化环境育人意识。学院将收集的雨水和中水用于景观补水和绿化用水;太阳能供热系统受益2万余名师生,每年节约标煤约330多吨,减少废气排放近400吨;绿化景观效果与绿色理念并重,校园绿化固碳量约116吨。同时将校园环境建设成果制成展板进行集中展示,成为生态文明教育的生动教材,学院的生态文明教育有效经验得到《中国环境报》宣传报道。十三五期间,学校把生态文化确定为六大校园文化之一,以培养全校师生的生态文化意识,促进生态文化理念在社会的推广。

滇池保护治理专家工作站被中国科协认证为示范站

滇池流域生态文化手绘地图绘图面

猜你喜欢

滇池昆明市昆明
昆明市明良汇江水泥制造有限公司
雪中昆明 一梦千年
昆明市延安医院
在滇池东岸看西山
昆明美
쿤밍(昆明)에 로봇이근무하는 주차장 등장
滇池湿地,美回来了
关于治理滇池的哲学思考(下)
关于治理滇池的哲学思考(中)
昆明的眼睛昆明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