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体会
2018-12-12钟水辉
钟水辉
(江西省分宜县中医院外科,江西 分宜 336600)
为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突出中医特色护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非常重视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在临床的应用,在2015年筛选了18家中医药优势特色教育培训基地(中医护理)供全国中医护理骨干培训学习。本人先后参加了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湖南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8个培训基地的学习。将在贵院所学的先进中医护理技术引入我院临床护理,组织大家学习,指导大家在临床中如何运用以有效地促进我院中医特色护理的发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016年、2017年在我院外科、内一科、骨伤科、内二科、妇产科5个科室住院治疗病人,在临床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引入外出学习的中医护理技术干预与2014年在我院上述五个科室住院未引进外出学习的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干预进行对比。
1.2 护理方法
1.2.1 在外科病区引入中医护理技术 不寐,即一般所谓“失眠”,是因为阳不入阴所引起的经常不易入寐为特征的病证。轻者有入睡困难、有寐而易醒,有醒后不能再寐,亦有时寐时醒等,严重者则整夜不能入寐。古代文献中亦有称为“目不暝”“不得眠”等[1]。睡眠障碍病位在脑,其发病与心、肝(胆)、脾(胃)、肺、肾密切相关。病因病机当以阴阳失调、营卫失和、神明失守为主。造成不寐常见的原因是精神紧张、焦虑、恐惧、担心,导致大脑睡眠中枢兴奋与抑制两者动态失衡。外科手术病人情绪紧张、焦虑,担心手术的风险性;术后因切口疼痛,往往出现不寐。针对病人的特点,以往我们的责任护士有针对性地给病人做术前、术后健康指导,但是还是有些病人情绪焦虑,无法入睡、术前血压急剧上升,拖延手术治疗时机;术后切口疼痛也出现不寐,影响疾病恢复。通过参加福建省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举办的全国中医护理骨干的学习班,看到贵院将耳穴压豆应用在痔手术病人术前效果显著。耳穴埋豆,通过对耳廓特定点刺激是以疏通经络,调节脏腑,从而到达防止疾病的目的一种治疗方法。它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灵枢·口问》篇说:“耳者,宗脉之所聚也。”“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走空窍……走于耳而为听。”[2]表明了耳与全身经络、脏腑关系相当密切。当脏腑功能失调就会通过经络的联系在相应的耳穴上显示出来。耳穴不仅可以是疾病的反应点,也可以成为疾病的治疗点。我国用耳穴治疗疾病有悠久的历史,至目前为止应用耳穴可以治疗疾病达150余种,在世界上有几十个国家应用[3]。对60篇文献中所用耳穴的频次(每篇文献1个耳穴计1次)进行统计,选用频次最多的10个耳穴依从为:心(52)、神门(49)、皮质下(43)、交感(40)、肝 (30)、肾 (27)、脾 (24)、内分泌 (18) 脑点(14)、枕(12)。心可宁心安神、清心降火、调和营卫,神门可宁心安神、解痉止痛,皮质下有补脑开窍、宁心安神、活血止痛的作用,交感有舒筋活络、宁心安神之作用[4]。我们选用以上10个常见的耳穴。每次以贴压5~7穴为宜,每日按压3~5次,隔1~3天换1次,2组穴位交替按压。两耳交替或同时贴用[5]。现在我们责任护士通过将中医护理技术耳穴压豆应用于手术病人中,有效的改善了病人的术前紧张、焦虑情绪,使病人情绪稳定地接受手术;术后也能很快地康复出院。同时在外科还开展了中药封包、四黄水蜜外敷、神阙穴贴敷、涂药、穴位注射等。
1.2.2 在内一科、内二科病区引入中医护理技术 便秘,因气阴不足,或燥热内结,腑气不畅所致,以排便间隔时间延长、大便干结难解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大肠。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便秘的发生具有上升的趋势。内科住院的老年人行动不便、心肺功能差、多种疾病掺杂。便秘不仅给老年患者带来身心的痛苦,更有可能导致其他致命性的并发症如诱发急性心脑血管意外。针对病人的特点,以往我们的责任护士有针对性地给病人介绍饮食、主动活动健康指导,但是还是有些病人发生腹胀、便秘,需要采取口服泻药、药物塞肛和灌肠来解决。长期口服泻药,容易造成药物依耐性,且随着服药时间的延长,用量也愈来愈大,药效愈来愈差,还会干扰正常肠活动,治标不治本。使用塞肛等侵入性操作容易给患者带来损伤与痛苦。通过参加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的全国中医护理骨干培训班的学习,看到贵院将神阙穴贴敷应用在臌胀病人中效果显著。大黄的泻下功能:作为传统的中草药,大黄味苦、性寒,具有攻积导滞、泄热通畅、凉血解毒、逐瘀通经之功效[6]。现代药理亦研究表明,大黄所含之蒽醌类物质具有致泄作用,经酒制后有利于此类物质的溶解与吸收,作用于大肠使其蠕动加强而产生通便作用。敷脐的标本兼治作用:中医学认为,神阙穴与诸经百脉相通,交通五脏六腑、五官九窍、四肢百骸、十二经脉、奇经八脉。药物外敷该穴,可循经直达病所,作用于病变组织的效应器,有效促进机体康复。研究表明,脐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为腹壁的最晚闭合处,脐内有丰富的血管和大量淋巴管与神经。且脐窝所形成的自然凹陷能较长时间地保留药物,故有利于药物的逐渐吸收,发挥其全部疗效[7]。敷脐的标本兼治作用还体现在:通过穴位刺激、药物局部吸收的双重作用,敷脐能调和病人的阴阳,使胃肠蠕动增加,达到泻下通便的疗效[6]。方法:取生大黄粉末2 g,用75%酒精2 mL调成糊状,再使用穴位贴将糊状的药物摊匀在上面待用。将患者脐部(神阙穴)用消毒棉签蘸75%酒精清洁干净。最后将穴位贴上的大黄糊贴在神阙穴上,每次敷4 h,每天1次[8]。现在我们通过将中医护理技术大黄贴敷神阙穴应用于便秘病人中,有效地改善病人腹胀,防范便秘发生。同时在内一、内二科还开展了耳穴贴豆、隔物灸、中药熏洗、吴茱萸涌泉穴贴敷、中药离子导入等。
1.2.3 在骨伤科病区引入中医护理技术 早期闭合骨折及软组织损伤患者,患处疼痛、肿胀。经络受损,血不循经而溢脉外成瘀,瘀血阻滞,气血失畅,为其发病的主要病机。《内经》言:“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经络受损,瘀阻气滞,气行不畅,“气有余便是火,气郁久生火”。以往我们都是遵医嘱静脉使用20%甘露醇、七叶皂苷钠等药物治疗。通过参加广东省中医院的全国中医骨干培训班的学习,看到贵院将四黄水蜜应用在湿热瘀阻型、气滞血瘀型盆腔痛效果显著。现在我们将中医特色治疗四黄水蜜用于闭合骨折及软组织损伤患者。四黄是根据汉代名医张仲景《金匮要略》泻心汤化载而来。由大黄、黄芩、黄柏、黄连四味药组成。大黄清热凉血、止痛化瘀。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黄芩,味苦、无毒、平,主治诸热黄疸,恶疮疽浊火疮;行疮排脓,治乳痈发背等[9]。黄柏清热利湿,泻火解毒,用于治疗热毒疮疡、湿疹等症,既可内用,又可外用[10]。黄连泻火,燥湿,解毒,杀虫。而蜂蜜中含有人体代谢所需要的多种营养物质,具有补中、润燥、止痛及抑制和杀灭细菌的作用。逐四黄散等份研末,调蜂蜜而成,具有调经活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作用。将四黄散125 g加入适量蜂蜜,以水调成糊状,平铺于10 cm×15 cm防水纸上(或根据患者肢体大小调制)厚度约为1 cm,敷于患处,覆盖保鲜膜,胶布固定。每次敷药时间4~6 h,每日1次[11]。同时还开展了隔物灸、拔火罐、中药热奄包、大黄贴敷、中药涂擦、中药湿敷等。
1.2.4 在妇产科病区引入中医护理技术 盆腔炎性疾病是妇科临床生育年龄妇女常见多发疾病。发病率:国外报道育龄妇女为14%,中国山东育龄妇女抽样调查报道为9.3%,广东育龄妇女抽样调查报道为10.9%。据近10年来妇科门诊和住院病例分析,盆腔炎性疾病年就诊患者呈明显递增趋势。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既往称慢性盆腔炎,盆腔炎急性期若未彻底治愈,常可导致慢性盆腔痛、盆腔炎反复发作、不孕、异位妊娠等后遗症。严重影响妇女的生殖健康,增加家庭与社会经济负担。属于中医“带下病”“妇人腹痛”“不育症”“月经不调”等疾病范畴。以往我们都是遵医嘱静滴抗生素,抗生素长期应用容易导致耐药性、机体抵抗力下降。通过参加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全国中医护理骨干培训班的学习,看到贵院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在妇科的应用优势。现在我们将中医护理技术中药保留灌肠应用在妇科病人中,有效减少了抗生素的耐药性、促进病人康复、减轻患者家庭经济负担。中药保留灌是将中药药液从肛门灌入直肠至结肠,使药液保留在肠道内,通过黏膜对药物的吸收达到治疗多种疾病的方法。本法具有导便通腑、清热解毒的作用。临床上多用于内科的肠道疾患、便秘、高热持续不退,妇科的盆腔炎、盆腔肿块等疾患[5]。灌肠液温度以39~41℃为宜。操作时垫高臀部10 cm,肛管插入肛门15~20 cm,液体在5~10 min灌完,每日1次[11]。同时在妇产科还开展了中药热熨、穴位按摩、中药涂擦等。
1.3 观察指标 住院病人护理满意度、开展中医特色技术项目、中医特色技术收入统计。
2 结果
见表1。
表1 2014年—2017年住院病人护理满意度、中医特色技术项目、中医特色技术收入对比
3 讨论
通过参加全国中医护理骨干人员培训班的学习,并将所学的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引入我院,使我院住院病人护理满意度由2014年94.1%提高到2017年98.3%;中医特色护理技术项目开展由2014年的4项发展到2017年的17项;住院病人中医技术项目的收入由2014年0.05万元发展到2017年57.1万元。将中医护理技术引入临床,大大减轻病人的痛苦,降低病人住院费用,使病人真正受益。
在发挥中医特色护理的同时,也使我们医院的护理满意度提高了,多次病人家属和患者送来表扬信和锦旗。中医护技术的引人临床护理工作中,发挥了中医特色护理,打造群众满意服务,让我们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实现感动服务。真正做到让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
4 结论
如何开展中医护理技术?首先要医院领导重视,科主任的支持。为了推广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医院也制定了有关奖励政策,将开展中医护理技术收入的20%用于绩效考核奖励给科室。其次要医生的配合,医生认可,有医嘱。还要患者依从,多宣传,在健康教育栏中宣传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再次加强护士培训,遵循操作规程。最后评价操作效果,分析和总结,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技术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