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护理运用于临产室护理的效果分析
2018-12-12吴艳娜卞吟梅
吴艳娜,卞吟梅,朱 丹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妇幼保健院,江苏 无锡 214000)
前 言
临产室中的产妇面对即将分娩情况,产前的心理变化及产中产生的疼痛感使产妇生理、心理出现絮乱[1]。俨然常规护理并不能有效缓解产妇的不良表现,对于分娩结局及机体状态存在许多局限性。因此,本文对本院40例临产室护理产妇实施舒适护理模式,具体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
选择2017年5月至2017年12月间在我院临产室接受住院治疗的产妇合计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年龄位于20-38岁,平均(25.92±2.57)岁,孕周为38-41周,平均(39.72±0.52)周,初产妇为33例,经产妇为7例;观察组年龄位于21-38岁,平均(26.53±2.73)岁,孕周为39-41周,平均(39.87±0.43)周,初产妇为35例,经产妇为5例。
将两组的基线资料进行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年龄大于20岁以上的产妇;(2)无合并妊娠并发症;(3)于我院进行临产的产妇。
排除标准:(1)不能配合护理人员及助产士工作的产妇;(2)之前有过相关护理模式治疗的产妇;(3)存在认知障碍、严重精神病等疾病的产妇。
1.3 方法
1.3.1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其中包括常规知识宣讲、产前及产中的准备工作等。
1.3.2观察组
观察组再采用舒适护理,具体如下。
1.3.2.1 产前护理
护理人员需在产前给予产妇重点心理护理,对于产妇在临产前产生的疼痛及紧张心理,护理人员需在产妇身旁积极安慰及开导,并对产妇讲解正确的分娩方式,通过先前其他产妇成功分娩的经验,不断鼓励产妇并给予肢体交流,减少恐惧心理。对其产妇及其家属提出的问题需要详细一一解答,并指导相关注意事项,提升护患关系。
1.3.2.2 产程中护理
产妇进入待产室,助产士需热情接待,将室内温度与湿度调至合适状态,产妇进入待产室后有紧张、焦虑的心理负担,护理人员应加强产妇心理护理,不断鼓励产妇,保持温和、轻柔的语气与产妇进行交流,并不断观测产妇的身体变化情况,产中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分娩时指导产妇正确用力方式。分娩后,观察阴道出血情况,保持会阴部清洁,及时更换吸血垫,待清洁产妇乳头后,指导产妇对婴儿实行早吮吸,并检测母婴的身体状况。
1.3.2.3产后护理
护理人员需积极指导产妇正确喂养方式,对其会阴切口、泌乳及宫缩痛情况实时观测并对其采取相应措施。
1.4 观察指标
1.4.1 分娩结局
对比两组产妇治疗后的分娩结局情况。
1.4.2 总产程时间和阴道分娩出血量
记录两组产妇护理后的总产程时间和阴道分娩出血量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版软件录入计算,其中总产程时间和阴道分娩出血量采用“均数±标准差”形式,运用T值检验;分娩结局通过“%”形式,实施检验方式为:卡方值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2.1 比较分娩结局
观察组产妇的分娩结局比对照组产妇更优,P<0.05。见表1:
表1 对比分娩结局(n,%)
2.2 比较产程时间和阴道分娩出血量
观察组产妇总产程时间和阴道分娩出血量较对照组更少(P<0.05)。见表2:
表2:对比产程时间和阴道分娩出血量
3 讨 论
对于产妇分娩期间经历的异常体验,其中产生的心理和身理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产前出现的剧烈疼痛一般会加剧产妇的心理压力,从而影响产妇不配合医生及护理人员治疗,对其治疗正确认知存在误解,同时加大了分娩期间的危险因素[2]。
舒适护理模式于上世纪末推出,该目的主要是通过相关护理举措为患者达到最佳舒适状态,并且该项护理模式于2013年在临床室得以推广应用,目的是改善产妇的分娩结局[3]。舒适护理通过各种护理据举措应对产妇的心理、生理产生的絮乱,而随着医疗护理的不断发展,临产室的护理不在只是单纯追求技术操作,更注重分娩期间的整体护理。据资料显示,将此护理模式应用在临产室中,通过产前护理、产程中护理以及产后护理三大块的护理内容,已取得一定效果[4]。因此,本文旨在研究临产室产妇实施舒适护理模式治疗后的分娩结局情况,为临床护理作参考。
本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妇经过舒适护理干预后,分娩结局得到极大改善,产程时间及阴道分娩出血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研究数据表明,舒适护理应用在临产室中,通过加强产妇产前的心理辅导,让产妇感受到亲人的温暖,增加治疗信心,为顺利生产提供良好条件,同时在产后恢复创造条件,秉承“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提升护理质量,完善整体护理内涵,为临产室护理工作构造良好的价值体现。
综上所述,舒适护理对临产室产妇改善分娩结局具有良好疗效,分娩的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