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保护求新求变
2018-12-11程惠哲
程惠哲
南浔作为一个小镇,数百年来一直长盛不衰、人才辈出,南宋时“耕桑之富,甲于浙右”,明代号称“江南雄镇”。被赞誉为江南六大古镇之首的南浔,一定有其深层原因。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南浔的与众不同,既有外因,也有内因。
南浔受惠于运河文化。京杭大运河福荫千年、恩泽至今。南浔是运河小镇,流淌的运河,为其带来了连绵不断的人流、物流、信息流、文化流、财富流。南浔得益于海派文化。进入近代社会,特别是上海开埠之后,南浔近水楼台先得月,较早接受海派文化的洗礼,一个内陆性小镇,率先具有了世界性眼光。深藏在高墙大院中的、经历了百年风雨的西洋小楼,就是明证。开放的胸怀、前瞻的意识,使南浔涌进了世界性的人流、物流、信息流、文化流、财富流。
南浔发展强盛的内因,离不开义商文化。要取得商业的成功,也离不开合适之道。南浔人经商的成功,得益于他们做的是讲信义、重道义的商,奉行的是义利兼修、义利并重。南浔的持续繁盛离不开家族文化。南浔人引以为豪的“四象八牛”,实际为十二个大家族。特别是四象,时至今日,仍然不乏人丁兴旺、子孙遍布世界各地的庞大家族,从政、经商、治学、演艺都不乏名人名家。
古镇的保护发展与文化的传承弘扬。一是古镇为根。作为客观的物质存在、客观的自然地理,古镇的一桥一房、一草一木,都是古镇之所以为古镇的物质基础、先天条件。没有古镇,就没有南浔的一切。因此,一定要保护好古镇,留住根脉。二是实业为基。古镇的繁华,离不开商业上的成功。古镇的文教昌明,离不开经济上的支撑。南浔人要不断寻找适应时代的成功的商业模式,保证强大的财力。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等第三产业,要主动地、及时地、高效地服务于当地的实业发展,在成就地方实业中成就自身。三是文教为重。南浔要保持重视文教、优先发展文教的好传统、好作风,使之成为一种让南浔人引以为豪、让其他人赞叹不已的文化传统、地方特色。四是游养为要。在新时代,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既是发展的目标也是发展的手段。南浔作为江南水乡古镇,经济发达、生態良好、环境优越,宜人宜居宜业,宜游宜养宜生。大力发展休闲业、健康产业、养老养生产业是符合政策导向的路径,是长期的可持续的方式。
古镇保护求新求变,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一是占领先机广招艺。消费社会,在人们更加注重精神需要的时代,要率先学会像招商一样去招艺。招艺就是招商,每一个成功的艺术家背后,不只一个工作团队、不只一个支撑群体。大艺术家周围往往蕴含着极大的商业资源。招艺就是招才,艺术家就是人才,而且是多才多艺的人才,能够为当地增光添彩。此外,艺术品产业、写生产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市场空间。
二是主动跟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规划建设一批国家文化公园,已经写入《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等中央文件。未来,对于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南浔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要抓紧抓好这一千载难逢的契机。把握有利条件,争取成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试点和样板;南浔家族文化发达,可规划建设家族文化、姓氏文化的系列景区景点,作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试点的重要内容;南浔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且大多与大运河相关。
三是大力发展旅游康养产业。这是地方特色、资源优势和政策导向的结合。第一,国家提倡和政策支持。为应对老龄化社会带来的系列问题,国家鼓励、扶持各种力量发展养老产业、健康产业。第二,乡村振兴战略的呼应与推进。立足自然资源、地方优势,发展旅游康养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可行路径。第三,城市功能的满足。南浔古镇与现代化的城市建成区紧密相连,具备充足的城市功能。优质的自然环境、优越的人文氛围、完善的城市功能,是养老养生、休闲保健的理想选择。
四是重视生活化保护。古镇的保护和文化的传承,除了强调整体性、系统性以外,还要重视生活化。我们要的不是僵死的标本,而是鲜活的、生生不息的文化。无论以什么方式开发、建设古镇,都要按照地方文脉不断、生活气息不散的标准、要求,有选择地、有限度地留下适量的原住民,做到见人见物见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