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青年应胸怀天下
2018-12-11王洪才
王洪才
【摘要】当今世界,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孤立于世界之外,也没有哪个个体能够孤立于世界之外,中国青年要具备世界眼光,要跟得上时代步伐,不能只善于思考中国问题,还要敢于思考世界问题。青年放眼世界、胸怀天下不在于什么豪言壮语,而在于深刻认识自身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后的实际行动。
【关键词】青年 视野 世界 【中图分类号】G412 【文献标识码】A
任何时代,青年都是社会最具活力的群体,因为他们充满朝气、拥有梦想、敢于思考、勇于挑战,代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处于大变革时代的当代中国青年,社会对他们充满期待,因为他们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这句话毫不夸张,因为今天的青年人到2050年都是年富力强的时刻,正是伟大中国梦实现的见证人,只有依靠他们的勤奋努力和聪明才智,才能收获明天的成功与喜悦;如果今天他们不努力,不奋发图强,那么中国梦的实现就面临巨大考验。“少年强则中国强”,在这里我们也可以说,“青年强则中国强”,因为有什么样的青年,中国就有什么样的未来。
处于大变革时代和肩负历史责任的青年人必须胸怀天下,秉持世界眼光
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给参加“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的青年代表回信,强调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勉励他们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自己的努力。中国青年要跟得上时代的步伐,在创新的路上不能只善于思考中国问题,还要敢于思考世界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传播中国智慧,才能更好地学习借鉴全人类的文明成果,才能促进各类文明的相互理解和包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但我们必须反躬自问:当代中国青年具有世界眼光吗?显然,这个问题很难直接回答,因为我们许多人并不清楚究竟什么是世界眼光。换言之,对于何谓“世界眼光”,我们缺乏一个共识性的标准。譬如说,关心世界大事算不算拥有世界眼光?对此,我们好像既不能说算,也不能说不算。为什么不能算?因为如果关心世界大事仅仅停留在关注世界发生什么样的事情上,并没有进一步深入探索和追问,就不能算,因为这仅仅是好奇心驱使而已,没有体现出深刻的人文情怀,从而也不会留心世界究竟发生了什么,对于个人发展也没有什么影响;如果一个人能够关心世界大事背后发生的原因及其对人类未来发展产生的影响的话,就算是具有世界眼光了,因为这已经从好奇心上升到探究的层次了。一旦开始探究,他必将留意事件发生的细节和所产生的直接影响,进而会判断其中的是非曲直,并且进行自己的价值抉择,最终指导自己的行为。可以说,人们认识层次的不同决定了对事物看法和态度的根本不同,换言之,当一个人从“知道”的层次上升到“探究”的层次,就意味着他开始把个人命运与世界整体发展或人类命运联系在了一起,这就是具有了一种世界眼光的表现。
如果一个人进一步树立了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决心,那么他就拥有了胸怀天下的意识。我们说信念是否确立的标准就是看一个人能否知行合一。如果只有“知”没有“行”,那么充其量说他只是达到了理想层面,而意识转化为行动需要克服重重困难。青年拥有世界眼光,才能具备胸怀天下的信念,只.有信念才能保证一个人干事创业的持续动力。显然,如果青年的视野不开阔,就不可能有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决心和行动。
当今时代不允许青年孤立于世界之外
在全球化时代,一个青年人应该具有世界眼光,也需要具有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当今世界,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孤立于世界之外,也没有哪个个体能够孤立于世界之外,因为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相互影响越来越大,即使有人想离群索居也变得越来越不可能。一般而言,个人能力越强,他与世界的联系往往越紧密,因为只有能力越强的人才善于运用先进的工具,才能及时与世界沟通。今天的世界是一个相互融合的世界,不管你乐意与否,都在与世界发生联系,根本区别就在于你的角色是被动的还是主动的。当然,越是主动,就越可能将自己的美好愿望变成现实,而越是被动就越难以将理想变成现实。甚至可以说,无论一个人是否具备人类命运共同體的意识,都无法逃避世界对自己的影响。
中国青年既应当具备世界眼光,也应当具有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更应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信念,这就是“立鸿鹄之志”。当代青年应该具有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因为青年是最能接触前沿科技知识的人,他们很可能改变世界发展进程。众所周知,美国的一大批科技精英都是在大学阶段就通过科技创新而影响并改变了世界,如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脸书创始人扎克伯格都是在大学期间就对新技术产生了浓厚兴趣而后创业成功的。青年人足以影响世界,如果这些人不具有为人类作出贡献的理想,也不可能成功。必须指出,理想决不是不切实际的空想,而是要落实到具体行动中。例如,比尔·盖茨最初的理想就是要提供一款人人方便使用的计算机操作系统,这个看似简单的理想中就包含着对人类发展的祈愿。胸怀世界的理想不在于什么豪言壮语,而在于具体的行动。
如果一个人具有服务世界、服务他人的理念,那么他就具有世界眼光,当他把这种理念付诸于行动,那么他就具有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情怀。一个人走出孤独的个人封闭之后就是在面对世界,就是在融入世界。所以,有无世界眼光并非是一种空间上的衡量,而是对“人一我”之间关系的处理,当一个人在心理上囿于自我中心主义的牢笼里,无论他有多少关于世界的知识,无论他唱的调门多么高,我们都不能说他具有世界眼光。青年只有在把“他者”视为中心的时候,才算真正确立了世界眼光。因此,当一个人真心关心国家建设时,他实质上也在走向世界,因为国家发展与世界发展是有机统一的。一个人如果真心地投入到国家建设中,关心国家大事,必然也会关心国际局势,关心世界发展动态与趋势。
青年应当走出网络“围城”,深刻认识自身所担负的历史使命
作为当代中国青年,更应该主动走向世界,真切感受世界发展变化对自身的影响。当前,青年在发展中面临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容易成为网络的“奴隶”,之所以如此,就在于不少青年人往往缺乏明确的发展定位,缺乏应有的担当意识,容易被外在的物欲所左右,沉溺于网络世界提供的虚幻之中,对自身缺乏严格的要求,理想往往是空的,缺乏付诸于实际行动的动力,尤其是缺乏克服困难挑战的意志力,一味享受现实生活的安逸,没有从根本上意识到我们国家发展对青年人成才的热切希望,也没有意识到国家综合竞争力亟待提升,与发达国家还存在相当的距离,当然更不会意识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每个中华儿女的殷切期望和当代青年对整个世界应尽的责任。
从眼前说,今天的不少青年人缺少的恰恰是朝气,也缺少挑战困难的勇气,当然更缺乏服务思想,常常陷于自我中心主义无法自拔,不善于思考问题,为情绪所左右,对重大事项失去了理性辨别能力。在一些大学课堂上,大学生的“抬头率”较低,不少人沉溺于自己的网络世界,青年人如何自觉走出网络“围城”,清醒地意识到自我责任就是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
很显然,大学生如果不能抓紧时间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不能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规划自己的人生,就无法完成自身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固然,大学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需要改革,但这种改革决不仅仅是教师的事情,学生也不是简单的接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