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中国法治现代化建设新时代
2018-12-11吴兢
吴兢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开辟全面依法治国理论和实践新境界,开拓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新局面,开启中国法治现代化建设新时代。加快新时代中国法治现代化建设,应把握新方位、推进新格局、深化新实践、拓展新成果,特别应坚持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切入点、着力点、突破点、增长点,推动中国法治现代化建设达到新高度。
【关键词】全面依法治国 法治现代化 新时代 以人民为中心
【中图分类号】D920.1 【文献标识码】A
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在世界各国的现代化进程中,法治现代化是一项实质性要求、标志性指标,没有法治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历经多年探索实践,中国已找到属于自己的社会主义法治现代化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开辟全面依法治国理论和实践新境界,开拓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新局面,开启中国法治现代化建设新时代。
新时代中国法治现代化建设的新方位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
长期以来,我们党高度重视法治建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确定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方针,即“四句话、十六个字”,就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党的十二大提出,社会主义民主的建设必须同社会主义法制的建设紧密地结合起来,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党的十三大提出,“必须一手抓建设和改革,一手抓法制。法制建设必须贯串于改革的全过程”。党的十四大提出,“没有民主和法制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为推进中国法治现代化建设注入新动能。党的十五大确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实现从“法制”向“法治”的历史性转变,中国法治现代化建设迈进新阶段。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党的十七大确定“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大政治论断,不仅明确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也明确了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方位。
进入新时代,法治将发挥更积极作用。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坚持全面依法治国”被列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现代化建设,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有力的实践支撑和坚实的治理基石。
进入新时代,法治将面对更迫切需求。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基本公共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更加突出。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起点,必须以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法治建设回应人民呼声,满足人民需要。
进入新时代,法治将承担更繁重任务。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发力、纵深推进,取得重大突破,但离“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总目标仍有很大距离。推动全面深化改革过险滩、涉深水、啃硬骨头,法治现代化建设需要花更大力气,下更多功夫。
新时代中国法治现代化建设的新格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依法执政能力不断提升,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深入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相互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日益完善,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取得实效,行政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建设有效实施。
纵观党的十九大以来的一年间,中国法治现代化建设在以下方面取得新进展:领导体制更加健全,首次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宪法分量越来越重,全国人大设立宪法和法律委员会;依规治党大步向前,党内法规第二个五年规划出炉;备案监督取得突破,审查工作情况报告首次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行政执法更加规范,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精准点穴;司法改革纵深推进,推动全方位深层次司法改革大格局;法治反腐重大创新,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國监察法》,推动监督无死角……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依法治国实践。”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新时代法治现代化建设,应统筹推进依法执政、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着力推动“五驾马车”合力前行的法治新格局。
依法执政是关键。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要实现长期执政,也离不开依法执政这个重要抓手。依法执政既要求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也要求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坚持以法治的理念、法治的体制、法治的程序开展工作,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科学立法是基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要完善立法体制,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把公正、公平、公开原则贯穿立法全过程。
严格执法是重点。推进法治现代化建设,严格执法是重中之重。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坚决惩处失职、渎职。
公正司法是保障。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公正,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是监督权力的高压线,是推进法治的保障线。必须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规范司法行为、监督司法活动,坚决破除各种潜规则,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全民守法是支撑。只有推进全民守法,法治现代化建设才能脚踏坚实大地,拥有肥沃土壤、强健根系、充沛营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加大全民普法力度,把法治建设成效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
新时代中国法治现代化建设的新突破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推进新时代法治现代化建设的切入点、着力点、突破点、增长点。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使法律及其实施充分体现人民意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新时代法治现代化建设,让人民群众享有广泛参与决策制定、监督权力运行、享受公平正义的权利,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法治获得感,需要我们在以下方面持续发力:
第一,恪守法治为民的核心理念。要恪守法治为民的核心理念,就要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实到一项项生动具体的法治活动中、落实到国家治理全过程。法治为民,须学会换位思考、顺应民心民意,走好法治的群众路线。无论是立法执法,还是司法普法,都要以人为本,不能一厢情愿、自说自话、强加于人。法治为民,须尊重宪法权威、维护法律尊严,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必须以规范和约束公权力为重点,加大监督力度,做到有权定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究。法治为民,须回应群众关切、注重破解难题,让人民共享法治红利。
第二,突出法治利民的价值取向。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要进一步突出法治利民的价值取向,把人权保障贯穿于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等各个环节,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增强人权保障意识,将尊重和保障人权置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更加突出的位置,全方位提升人权保障法治化水平,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夯实人权保障制度,加快完善体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法律制度,重视人权不同领域的立法平衡,加强特定群体权利保障立法,关注困难群众权利保护。拓展人权保障产品,健全公民权利救济渠道和方式,为人民群众提供多样化、个l生化、全方位、高品质的法律公共产品,实现更高水平的人权法治保障。
第三,遵从法治护民的根本要求。解决法治领域突出问题,根本途径在于改革。要遵从法治护民的根本要求,针对法治领域广大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坚定不移推进法治领域改革。“眼睛向内”服从大局,勇于打破利益藩篱,勇于突破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勇于向自身开刀,勇于动自己的奶酪。问题导向注重实效,聚焦问题、直面难题,特别要从体制机制入手,一个一个问题解决,一项一项抓好落实。优化创新便民惠民,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尽可能为人民群众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提供多种便利。
第四,发挥法治重民的主体优势。要发挥法治重民的主体优势,依靠人民监督权力、依靠人民推进法治,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让人民群众成为中国法治建设的主人。全面推进司法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完善党务、政务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更好接受民主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强化权力制约,让群众成为监督主力。人民群众是发现问题的火眼金睛,是防贪治腐的铜墙铁壁,是監督权力的汪洋大海。要打开大门、畅通渠道、突出重点、完善机制,让公权力始终处于人民群众监督之下。
第五,畅通法治在民的基本路径。“提高全民族法洽素养”,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目标。要畅通法治在民的基本路径,树立法治意识、提高法治素养、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文化、推进全民守法,使每个人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自觉践行者、主动维护者、积极推进者。抓普法强基础,加大全民普法力度,推动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模范守法,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抓诚信立制度,健全公民和组织守法信用记录,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惩戒机制,让守法者受惠、让违法者受罚。抓重点树文化,积极培育社会成员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良好环境,使尊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新时代,新方位,新格局,新突破。全面依法治国,是关系我们党执政兴国、人民幸福安康、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问题。推进新时代中国法治现代化,一体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仍有很多工作要做,仍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我们持之以恒、久久为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