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深入细化中药化学实验教学形成性评价体系初探

2018-12-11冯薇李菁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50期
关键词:实验课中药化学

冯薇 李菁

摘要:中药化学在中药学相关专业的学生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中药化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专业素养的有效途径。目前,中医药学院校在实验教学环节中尚未建立起完善的形成性能力评价体系,多数形成性评价相关的教学改革仅是将终结性评价模式转化成为以理论知识结合实操能力的形成性评价模式,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效果甚微。本文将从中药化学实验课的特点入手,制定与专业和课程特点符合的量化指标和评分细则,结合网络云平台等技术的运用,进一步细化中药化学实验教学形成性评价体系,从而为促进中药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提升及今后中药化学实验教学评价体系改革提供理论帮助。

关键词:形成性评价;中药化学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O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50-0169-02

中药化学是结合中医药学基本理论,运用现代化学、分离分析学理论和方法来研究中药化学成分提取、分离和结构鉴定的一门学科,是我校中药学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中药学相关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处于重要的地位,为承接后续的中药炮制、中药分析与中药制剂等课程的学习奠定必要的知识基础。其实践性强的特点决定了实验课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化学实验教学可提高学生独立动手、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和学术研究型人才都是及其重要的。为适应对现代中药学人才培养更高的要求,2016年我校中药化学课程进行了教学课程大纲修改,从注重讲授原理和培养基本专业技能,扩展增加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中药化学实验课的教学水平也会对学生的毕业实习、考研以及就业产生影响。因此,为了适应新修订教学大纲及人才培养计划的要求和克服传统的评价方法对当前中药化学教学目标评价的局限性,我们对形成性评价体系在中药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建立及应用进行初步探讨。

一、形成性评价的特点及应用情况

形成性评价包括以下三个主要特点:首先,形成性评价的核心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学习而不是对学生进行等级划分或排名。其次,形成性评价的实施主体同时包含教师与学生。学生的角色发生了转变,不再处于传统的终结性考试中的被动地位,也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最后,形成性评价通常发生在学习过程中而非在学年结束时的终结性考试,形成性评价所收集的信息能够及时反馈和参与调整学习过程。上述特点决定了是否能够有效实施该评价方式是应用成功的关键。

形成性评价自1967年被美国课程评论专家斯克瑞文在《评价方法论》中提出,引入我国已有较长时间,也逐步受到我国教育研究工作者的重视,将形成性评价融入在授课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测评的指标体系不够科学或标准单一等问题,但在实验课程中应用时往往由于量化程度、可行性、考核指标种类及细化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受到限制。目前,有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形成性评价在实验课程中的应用。

二、中药化学实验的课程特点

中药化学属于交叉学科,需要应用到多门化学相关学科的知识作为基础,如仪器分析、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等,同时还具备实践性极强的特点。学生达到新制定的培养要求,须掌握以溶剂法为主的提取方法和以色谱法为主的分离纯化方法等基本操作技能。并运用于提取、分离、理化检识和结构鉴定[1]。能初步设计提取中药中主要类型成分的能力,则需要学生在掌握前述各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形成中药化学实验研究的系统体系与思路:掌握各类成分的结构特点与理化性质—掌握提取和分离精制纯化的方法(如何选择目标成分适用的溶剂和分离方法)—对目标成分的检识鉴别和结构鉴定。基础知识是否积累扎实十分重要,如成分的结构鉴定需要灵活运用仪器分析课程所学过的红外吸收光谱、紫外吸收光谱、核磁共振波谱、质谱等结构研究手段。由于大纲中扩展了对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需要在实验课程中更加注重如何将理论知识的运用融入教学过程,真正使之“实践性强”的特点显现出来。

三、中药化学实验课程中面临的问题及结合形成性评价的应对办法

河北中医学院“中药化学实验”课程主要涉及粉防己、槐米、虎杖和三颗针中生物碱、黄酮和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鉴定方法。由于每个实验都系统性较强,包含了提取—分离—精制—理化—鉴别等步骤,因此单个实验至少需要2—3周左右穿插操作完成。此周期较长的特点导致教师授课连贯性差,容易使学生缺乏对实验的系统认识和对研究方法、思路的思考,不利于对各个实验全面系统地理解,也不利于学生实验技能得到提升。同时,单次实验课程内容较多,课时长(4—8学时),班级人数较多,授课教师难以自始至终观察每个学生的操作,并对其操作过程中的错误进行纠正,容易使部分学生养成错误的实验习惯而得不到及时改正,直至持续到学期末终结性评价时才被发现。此时的纠正对于学生的提高帮助效果甚微,远不及形成性评价阶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们试图通过完善形成性评价中的指标,补充学生之间的自评、互评机制,并在一个实验系统完成后,通过小组讨论,由学生代表采用PPT发言汇报的方式对实验研究的思路、方法和操作形成系统的认识,将理论课与实验课真正桥接。同时,授课教师基本可以做到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尤其是一些基础薄弱的同学。

四、形成性评价的量化考核指标与细则

形成性评价应体现出对学生能力的评价,它的具体量化考核的方式与细则制定应当能够促进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其自主学习,使实验课的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学生中药化学实验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过程。其评价结果可以同时反映教学效果和教学过程中仍有待改进之处,从而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效果。经过我们的分析,学生的形成性评价应包括以下8个方面[2]:实验预习报告(提取方法设计3%、分离方法选择与流程设计4%、利用理化性质检识鉴别3%)、基本原理的掌握(理解实验原理5%、运用原理解释实验操作5%)、实验操作(独立进行实验,条理清晰10%、操作规范10%)、实验表现(态度认真,观察仔细,台面及环境保持整洁10%、记录完整且无抄袭10%)、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0%、动态随堂签到10%、PPT分组实验情况汇报10%、实验报告10%。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验情况,对除实验报告外的其余7项指标现场评判计分,第8项则在实验报告批改完成后给予评价,其中,PPT分组实验情况汇报在整个实验完成后进行总结汇报,汇报中的内容包括成员自评、互评与分工合作情況。以上细则会逐步应用,其中的评价指标及权重的科学性及合理性需要进一步观察和调整。

参考文献:

[1]李医明.中药化学实验(双语教材)[M].北京:科学出版社(第1版),2009.

[2]罗一帆,黄爱东,刘文粢,等.化学实验课学生能力培养模式与评价的探讨[J].医学教育,2005,(4):89-91.

猜你喜欢

实验课中药化学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中药贴敷治疗足跟痛
“自由”的实验课
上实验课
一堂实验课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