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密组织体系建强基层堡垒
2018-12-11申晓勇
■申晓勇
以系统性思维再造组织管理“传导链”。把“终端建设”作为重中之重,统筹谋划、整体推进,打通组织体系建设的“最后一公里”。推动责任传到终端。构建完善“1116”责任体系,严格落实党组织书记、副书记、委员10项党建职责、6个规定动作,推行党建责任、小微权力、服务项目、问题整改“四张清单”管理模式,将党建责任传递到每个“神经末梢”。推动工作管到终端。实行组织委员(党办主任)例会研讨制度,开发上线“大拇指”组织生活智慧管理系统,配套制定动态实时检查办法,将各级党组织纳入监管体系,实施跟踪指导、整改提升。推动资源沉到终端。加大基层党建工作投入力度,制定党群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办法,加快推动200个村级阵地达标升级,为基层组织“说话有人听、办事有人跟”提供有力支撑。
以创新性思维激发组织力量“活力场”。紧扣“人”这个关键因素,重点建强“三支队伍”,为基层组织建设注入动力、增添活力。大力选育“领头雁”。深入实施“雁阵培育计划”,每季举办“村(社区)书记讲堂”,每月开播“马洲锋汇”访谈,常态化开展经验交流、靶向培训。超前储备“后备军”。每村配备1-2名30岁以下年轻干部苗子,启动“一线育苗”“成长接力”等工程,组织百名村书记后备人才跨镇挂职,建立“备、育、炼、用、管”链式培养机制。着力建强“先锋队”。实施“党员亮牌示范”行动,推行党员佩党徽、党员家庭集中挂牌,定期评选表彰先锋岗,组建“马洲锋帆”党员义工队,推动“身边困难找身边党员”蔚然成风。
以融合性思维搭建组织创优“竞技台”。聚焦党组织作用发挥,将服务中心工作作为“评星定级”重要指标,通过“党建搭台、组织竞赛、党员唱戏”,推动基层党建与改革发展融合共进。在农村,着眼乡村振兴,实施“基层组织引领、企业项目帮领、党员模范带领”三领联动模式,开展“增比进位赛”,助力经济薄弱村有效转化。在城市基层,组织党群睦邻创争活动,落实居民需求清单、社区资源清单、惠民项目清单“三项清单”服务制度,推动社区服务与群众需求无缝对接、精准匹配。在“两新”组织,细化4大类50项党建工作标准,开展“红色引擎”培育行动,组织企业党员献计策、比技能、争先进,推动党企共建释放更大的发展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