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施洼不“洼”的秘诀

2018-12-11范宇熙王新建

党的生活(江苏) 2018年10期
关键词:议事会党群集体经济

■范宇熙 王新建

涟水县大东镇施洼村曾经是个不靠山不靠水,既无资源优势,又无区位优势的典型农业村,但在市县乡三级党委政府支持下,施洼村走上了党建统领、合作富民的脱贫致富之路,交出了一份过程精彩、成果出彩、群众喝彩的优秀答卷。目前,施洼村集体资产近200万元,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到50万元,一举拔掉了“穷根子”,实现了从“洼地”到“高地”的完美蜕变。

说起施洼村拔穷根的故事,不能不说该村党总支书记孙中健。2009年底,孙中健返乡任职时,村里各项工作基本处于瘫痪状态,欠债40多万元。他上任之后,积极化解矛盾纠纷、想方设法发展集体经济。2015年底,他认识了涟城镇东门村党委书记梁海浪,东门村有市场、有资金,施洼村有土地、有技术,他便提出双方成立合作社、共同发展。合作社成立时,党员群众顾虑很多,他带头拍板承诺:赚了钱大家一起分,亏了由我们村干部承担。蔬菜上市期间,他每天早上四五点就到县城菜市场,了解市场行情,销售瓜果蔬菜。

过去的施洼村,信访矛盾突出,干群关系紧张。面对错综复杂的局势,孙中健和村两委一班人在实践中逐步摸索建立了“说事、议事、理事”为主要内容的“三事工作法”。村民说事。村里确定每周一为“说事日”,由村干部定点定时接待群众,同时每名村干部每月走访群众不少于20户,每周至少拿出1天以上时间,主动登门入户请村民“说事”;党群议事。每月固定召开党群议事会,由党群议事会成员对各类问题进行研判,并向村两委提出建议;“两委”理事。对党群议事会提出的意见建议,由村两委负责具体落实,明确责任人、时序进度、办结时间,并及时将办理情况向党群议事会和“说事”人进行反馈。

不靠山不靠水,如何发展集体经济、实现脱贫致富,是施洼村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经过反复酝酿,并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村两委决定在土地上做文章、向高效农业要效益。2010年,成立了淮安市首家土地股份种植合作社,共流转120多户农户500多亩地,其中一半以上的农户以土地入股,村集体以上级帮扶资金入股,这种新模式被市县农工部门誉为土地股份合作社的样本。2015年,他们又和涟城镇东门村合作成立了“双强蔬菜专业合作社”,投入150万元新建150亩蔬菜大棚,施洼村村民以土地入股占8%,两个村集体分别占股46%。2016年,施洼村扩建370亩蔬菜大棚,成立年养殖500头肉牛的畜禽养殖合作社和340亩以水生蔬菜为主的家庭农场。农户以土地入股后,每亩地每年可以获得800元的保底收益,年底合作社盈利的10%用于分红,合作社用工每个劳动力每月工资1000多元,实现了村集体和村民双赢。

一个人总要有点精气神,一个村更要有点精气神。孙中健担任村党总支书记后,先是自掏腰包将原来的村部粉刷一新。2015年,又多方筹措资金打造村级“综合服务站”,设置了党员服务、政策咨询、司法援助等6个窗口,让群众“进一个门,办所有事”。几年下来,党员群众对村党组织的信任度和满意度一路飙升,淳朴的村风民风也逐渐回归。75岁的老党员嵇海仁得知村里建设村民休闲广场要买些树木,就主动提出将自己家里一棵长了30年的银杏树捐出来,移栽到休闲广场。

猜你喜欢

议事会党群集体经济
制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和粮食安全保障法列入2022年立法计划
拱辰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家门口的“红色家园”
村集体经济是如何“无中生有”的?——杨陵区农村集体经济的成长之道
伊川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探索
破解空壳村,党建如何引领——以汉滨区壮大集体经济为例
电力企业党群工作的精细化管理对策
新形势下企业党群工作中的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论党群工作在电力企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成都市双流区村(居)民议事会在基层群众民主自治中的实践与思考
公共资源利用中议事会制度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