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能设备游戏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的应用研究

2018-12-10卜羽韩帆陈曦

戏剧之家 2018年27期
关键词:智能设备十九大报告非物质文化遗产

卜羽 韩帆 陈曦

【摘 要】近几年来,智能设备游戏已成众人瞩目的焦点,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智能设备游戏表现的主题,势必能够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因此本次研究通过实践的方式,以皮影戏为例,针对智能设备游戏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的应用模式进行研究,总结出一条可以参考与借鉴的应用。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智能设备;游戏;十九大报告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27-0219-03

2011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1]从定义就可看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华夏文明的精粹,它不仅是中华民族人民精神的象征,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劲文化动力;继承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能够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同时也能够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与自信心,可谓意义重大、势在必行。

然而随着科技不断发展,截至2017年8月,不仅互联网在中国的普及率达到了54.3%[2],2016年更是被称为虚拟现实技术元年,可见高新技术产业在中国的发展蒸蒸日上,随之而来的便是大众生活与娱乐习惯的改变,新媒体手段日益见长,大部分日常的阅读、交流等行为都已经不再仅限于线下,而是以线上为主。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在如今的新媒体为主流的环境下,传承与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不能再止步于传统媒介,而是应当借助于新媒体的力量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能够被更好的传承。近几年来,智能设备游戏已成众人瞩目的焦点,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智能设备游戏表现的主题,势必能够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因此本次研究就以皮影戏为例,针对智能设备游戏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的应用模式进行研究。

一、研究现状及案例分析

(一)智能设备与游戏目前在非遗传承上的应用现状。2000年可称为中国网络游戏的“元年”,《万王之王》、《网络三国》等游戏相继进入中国内地市场,这标志着网络游戏已经成功地构建了适合的商业模式,在中国大陆即将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至2004年度,国家开始重视游戏产业,21款国产网络游戏被中国新闻出版总署列入首批中国民族网络游戏出版工程中,其中与传统文化有着直接的传承关系的就有19款,他们多以特定的中国历史为背景,也有部分自传统名著改编,以武侠文化为主题的也不在少数。[3]到2009年时,国产网络游戏市场规模已达到157.8亿元人民币,占中国总体市场规模258亿元人民币的61.2%,国内网络游戏市场已然变成由自主研发的网络游戏当家作主。

2017年,中国文化娱乐行业协会信息中心发布了《中国游戏行业发展报告》,报告中指出VR游戏技术已经逐步完善,VR客户端游戏已不在少数,很多游戏游艺设备也引进了VR。但VR市场仍有较大波动,高端VR设备提高了消费门槛,全年VR游戏及设备销售收入约为4.0亿元,同比增长28.2%[4],可见以VR游戏为主的智能设备游戏一定程度上已步入大众生活之中。

在非遗传承方面,虽目前没有具体数据可以对传播效果进行评估,但部分以国风为主要卖点的网游已经开始重视非遗传承。以腾讯游戏《天涯明月刀》为例,腾讯公司不仅在该游戏两周年发布会上邀请了桃花坞木版年画的传承人房志达专门为网游定制木版年画贺礼,同时还表示预备在游戏IP中融入苏绣、岑氏仿古木帆船等一系列非遗元素,让这些传统技艺在游戏中能够再次被人们熟知。

(二)应用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从已有非遗游戏的类型来看,单一的游戏类型直接导致传播范围小、传播效果差的问题。目前市面上的非遗游戏多数是教育类严肃游戏,主要受众艺术幼儿与少儿群体,所以该类游戏一般是以线下游戏的形式呈现,只能够在地方博物馆等场合才能见到,限制了非遗游戏的传播范围与效果。

从网络游戏内容与主题的角度来看,还存在应用面窄、应用效率低的问题。目前涉及到中国风元素的游戏产品不在少数,但其中应用了非遗的产品还是屈指可数,且这些游戏产品多数只是在游戏中的某一道具或服装上应用了非遗元素,还并没有专门以某一非遗为主题来开发的游戏。

从智能设备的应用来看,目前尚没有针对非遗传承进行智能设备游戏应用的案例,但调查数据显示,以VR设备为首的智能设备产值每年都呈现上升趋势,这表示玩家对智能设备拥有的高度兴趣,同时也展现了智能设备在游戏行业拥的广阔前景。因此针对非遗游戏应选择合适的智能设备加以应用,势必能够增强非遗的传播效果以达到传承的目的。

二、智能设备与游戏在非遗传承中应用的优势

(一)加强了非遗的线下传播效果。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无形的运动着的存在,必须通过它的介质或物化形式才能够让人们接触和感知它。[5]因此介质与物化形式往往直接决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效果。目前非遗的线下场景主要包括学校、教育机构、博物馆、文化景点等。以博物馆为例,目前大部分博物馆等机构多采用人为现场演示的形式,不仅成本高、应用面窄,还缺乏大众参与度,而应用了智能设备的非遗游戏在解决这些问题上都具有优势。游戏作为可移植的文件,不仅可以在展区内添加多个游戏设备让大众自行体验,还可以在多个博物馆同时应用,让大众能够更有兴趣投入到非遗文化传播的活动中去,从而达到更好的線下传播效果。

(二)为非遗增加线上传播途径。时代不断发展,人们的大部分信息交流都依赖于网络,但目前非遗传承的线上传播方面还存在一片很大的空白,除了一些由政府设立的网站和一些地方学者书写的论文有所涉及,其他信息少之又少,有针对性的手段与措施更是没有,因此开拓针对非遗的网络传播途径十分有必要。普通大众日常生活忙碌疲惫,业余时间更愿意得到休闲与放松,严肃的非遗传承内容反而会造成大众的抵触情绪,而网络游戏则是给了大众一个轻松的接受非遗知识的方式,让大众可以在家通过网络就可以下载体验。

(三)扩大了非遗传播的受众范围。无论线上与线下,目前的非遗传播多数还是依靠平面海报、视频等方式,虽然与报纸这类传统媒介相比已经有了进步,但受众还是以中老年人群和一些有研究需要的学者为主,年轻人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主要动力,对非遗传承的了解却少之又少,因此智能设备游戏与非遗的结合可以吸引一大批青年人的目光,潜移默化中就将非遗传承的知识吸收,从而扩大了非遗传播的受众范围,使非遗能够代代相传。

三、以皮影戏为主题的游戏开发研究

(一)研究目标。众所周知,皮影戏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华民族文化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而皮影戏却正在被人们逐渐淡忘,开发出一款皮影戏风格的游戏势在必行,风格上需要做到老少皆宜,如果将它与智能设备相结合,更能让科技赋予非遗一次全新的生命,从而达到传承的目的。

因此本次研究将围绕“皮影戏”的主题,从将中国风游戏与智能设备结合的角度进行开发与研究,最终要达到的目标是让生活快节奏都市中的人们,不仅能够在本款游戏中得到非遗的熏陶,同时又得到来自智能设备的趣味性交互体验。作品最终将以智能设备作为交互载体,配合皮影风格游戏形成最终的数字展示效果,玩家只要通过设备进行游戏控制,就可以享受这款皮影游戏带来的乐趣,为了满足这一需求,本次研究在多方调查后最终选择来自加拿大的MYO臂环为最终交互设备。

(二)重难点分析。本次开发的重难点要从画面与开发两个方面来看,游戏画面方面的难点主要在于角色动作的拆解与美术风格的确定,在游戏中给角色添加动作本身并不难,但传统皮影戏中的角色都是将身体的各个部位分解拼合,从而进行角色动作的控制,因此本次开发中的角色动作也应当符合传统皮影戏角色的制作流程,否则将破坏皮影戏效果的体验感;而美术风格的难点则是在于创新,目前市场上的游戏多数都以华丽的特效与夸张的画面来吸引玩家,但皮影游戏作为中国风游戏,需要在卡通和古风二者之间进行有效的平衡,从而才能使得画面在尊重传统的同时也不会失去游戏的趣味性。

开发方面的重难点主要在于与只能设备MYO闭环的衔接,目前MYO臂环的应用主要用于控制音乐播放、PPT等简单交互,而在游戏方面的开发还没有什么可以借鉴学习的案例,因此将Unreal Engine开发出的PC包与MYO臂环的链接,也将成为一个难点。

(三)实践流程。该款皮影游戏不仅要能够做到传播非遗内容,同时还将向体验者传达交互信息。因此针对游戏的构思与制作分为以下四个主要阶段:一是对于常见皮影元素的前期调研;二是选择皮影游戏的制作方式;三是使用Unreal Engine制作皮影游戏;四是将游戏发布为PC版本。

首先是常见皮影元素的前期调研。调研方法主要包括在中国戏剧网等网站查询以及对周边人群的调查咨询,根据调研结果显示,典型皮影女性角色作为主角将更能加深皮影戏的画面感,另外要对假山、梅花、水墨等常见的中国元素进行主要表现,这些元素在皮影文化中十分常见,是人们生活中经常可以见到却又往往容易忽视的皮影文化象征,选择这样的元素满足了作品让人们得到皮影文化熏陶的目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更加贴近生活的真实感受。

其次选择皮影游戏的制作方式。Unreal Engine是由Epic公司开发的一款用于创建诸如三维视频游戏、实时三维动画等类型互动内容的综合型游戏开发工具,是目前世界知名授权最广的游戏引擎之一,它能够与MYO臂环、Leap Motion等智能交互设备对接,又可以发布到电脑、手机等多个平台,非常符合本次研究对于这款皮影游戏的预期,因此Unreal Engine是本次研究中游戏引擎的不二选择。

接下来就是使用Unreal Engine进行游戏制作的过程,先通过Adobe Photoshop软件进行2D角色处理和动作编辑,然后进入Unreal Engine对角色进行添加动画的操作,同时在Unreal Engine进行游戏关卡搭建,最终使用Unreal Engine自带的蓝图脚本功能进行角色控制器等控制脚本的编写以达到控制角色的目的,最终使皮影游戏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最后使用Unreal Engine的自有打包系统,将游戏打包为windows可用的PC版,即完成整个开发流程。

(四)将智能设备MYO臂环与皮影游戏结合。在本次研究中,选择一款简单易懂、容易操作、最好轻便易携带的智能设备作为进行人机交互的方式是十分必要的。MYO臂环是Thalmic Labs公司推出的创新型臂环智能交互设备,佩戴它的任何人将它套在手腕处,只要动动手,就能操作本款智能设备,从而进行人机互动。MYO臂环符合了本次研究对智能设备的要求,同时也符合了通过人机交互的方式进行游戏来宣扬中华民族文化的目的,能够将一种全新的交互体验带给大众,因此确定MYO臂环为最终交互设备。

MYO臂环自带的键盘映射功能能使佩戴MYO臂环的玩家通过手势模拟键盘输入从而控制游戏,因此在搭建过程中针对游戏需求将W(上跳)、A(向左)、S(下蹲翻滚)、D(向右)分别与MYO臂环自带的四个手势如握拳等进行配对映射,使玩家能够通过MYO臂环控制游戏,在体验的过程中能够得到更加真实的感受。不仅增添了游戏本身的趣味性,同时也给玩家带来了更为舒适的交互体验。

四、总结与展望

针对皮影戏的游戏开发将开辟非遗文化传承的新方式,在如今非遗文化游戏稀缺的环境下,一款和MYO臂环这种全新的智能交互方式相結合的游戏势必会吸引大众的目光,从而有效的扩大了非遗文化的传播范围与传播速度,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突破了瓶颈也打开了思路。

将MYO臂环与皮影游戏结合的尝试,不仅对于非遗传承来说是一次新的尝试,对于MYO臂环来说也是一次创新。目前MYO臂环的作者多数使用MYO臂环来进行远程PPT和音乐控制,本次研究是将它与游戏结合的第一例。这种简洁化的游戏操作相比普通网游更适合学生、老人等行为能力不够完善的社会群体,MYO臂环的普及势必会将非遗这类轻度游戏更多的展现在社会大众面前。

近年来,常态化、专业化的非遗传播体系正在国家文化部的探索下逐步形成。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络传播活动数次举办,多家新闻媒体均派出代表分赴全国各地实地采访、亲身体验,深入报道非遗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用多样化传播手段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人人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局面正在形成。作为中华民族的儿女,每一个人都应当有这样一份民族责任感,随着时代发展而进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手段,必然能够将这一份民族荣耀永恒的传递下去。

参考文献:

[1]中央政府门户网站.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EB/OL]. http://www.gov.cn/flfg/2011-02/25/content_1857449.htm#,2011-2-25.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 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708/t20170803_69444.htm,2017-08-03

[3]罗斌.论国产网络游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J].东南传播,2017,(8):102-103.

[4]中国文化娱乐行业协会.《2017年中国游戏行业发展报告》[EB/OL].

http://www.cnccea.com/index.php?m=newscon&id;=408&aid;=770,2017-11-28.

[5]牛慕青.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理论研究[D].复旦大学,2013.

[6]刘敦俊,颜军.商洛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网络化研究—一种“互联网+”的非遗保护思路[J].农业网络信息,2017,(6):27-31.

[7]程璐璐,李传江,王朋,王佳乐,张崇明.基于MYO和Android的肌电假肢手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7,25(09):64-67.

[8]MYO体感控制臂环 人机交互的新思路[J].走向世界,2015,(12):18.

[9]孙传明.民俗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技术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

[10]薛海萍.浅谈皮影戏发展渊源与新途径传承[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169-170.

[11]馬文.平江皮影戏的保护与传承[D].湖南师范大学,2016.

[12] 武淑红.山西皮影戏的历史脉络与艺术特色[D].山西大学,2017.

猜你喜欢

智能设备十九大报告非物质文化遗产
新时代行政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
“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三重价值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论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球贡献
以微课促进高校微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