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微课促进高校微改革

2016-12-26陈郡梅

考试周刊 2016年98期
关键词:智能设备教育技术微课

陈郡梅

摘 要: “微时代”的大门的开启使得微课这种短小精悍的课程视频受到教育界的重视,信息化程度的迅速提高为微课提供了较为成熟的技术条件,大学生对智能设备的依赖让微课的推广环境业已具备。“微课”的发展已成必然。高等教育应抓住微课发展这一契机,继续深化改革,整合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学生个性化发展。

关键词: 微课 智能设备 信息技术 教育技术

2009年,微博作为一种新媒体在全国兴起,开启了“微时代”的大门,而后微信以其互动性与参与性强和信息传播非常迅速的特点而崛起,短时间内速度地抓住了大量消费群体,尤其是年轻一代。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微课”这一带有明显信息时代烙印的事物在中国兴起,2011年,国内“微课”研究开始,2013年进入发力阶段,各种形式的微课培训和制作比赛在全国范围内铺开,无疑,“微课”在教育界掀起了一股改革的浪潮。

一、关于“微课”

何为“微课”?它的雏形可以追溯到1993年美国北爱荷华大学LeRoy A.McGrew教授针对化学课程提出的60秒课程,包括总体介绍、解释说明、举例分析三个部分。另外,1995年英国T.P.Kee提出学生应该掌握核心概念以应对快速增长的学科知识与交叉学科的融合,学会进行“精炼的、具备良好的逻辑结构且包含一定数量的例子的一分钟演讲”。随后,国外对微课下了定义:“微课”是一种以建构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基于某个简要明确的主题或关键概念为教学内容,通过声频或视频音像录制的六十秒课程①。

目前,国内对微课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概念的界定上没有达成共识。佛山市教育信息中心教师胡铁生作为国内首位“微课”实践研究者,对微课下了定义:“微课”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

尽管“微课”在概念上还没有达成共识,但其“微”的特征却是被大众所认可的。“微”的特征使得“微课”短小、精悍,一节“微课”的视频时间被限定在10分钟以内,并以5-7分钟为佳,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它符合人的精神集中能力在10分钟左右会逐渐减弱的特点,相对于传统的40或45分钟一节课的教学课例,它在时间上有明显的优势;微课容量小,通常为几十兆甚至几兆,方便学习者随时随地移动学习、反思,使得碎片化的时间得以充分利用;微课重点突出,针对性强:相对于较宽泛的传统课堂,微课教学内容更加精简,方便学习者聚焦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避免冗余信息的干扰。

我国微课发展的技术条件业已成熟,在高校发展的环境已经具备。虽然我国教育信息化总体程度还比较低,但在知识、信息、通信的时代,信息化程度的发展速度非常快。目前,微课发展所需要的技术先决条件业已成熟:我们已经具有较好的移动终端设备诸如各式电脑和各种智能手机,并且有移动互联网的支持,智能终端设备使用方便,观看流畅。

通过对Z校200名大学生的随机调查中发现,93.5%的同学因为智能手机便于携带,既可以通过无线网络上网,又可以使用移动数据而天天使用,目前智能手机系统使用最多的是安卓和苹果,都能很好地支持上网。超过70%的同学每天使用手机在3小时以上,这当中又有超过一半的人达到5小时以上。在受调查的学生中,有111人认为智能手机上有丰富的学习资源,具有强大的学习功能,可以实现“碎片化”的学习而不再局限于课本。

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对智能手机使用率高,依赖性强,已然成为大学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使得“微课”通过学生手中的移动职能设备,随时随地提供学习的环境已经比较成熟。

二、微课对高校课程教育的影响

微课因为产生的背景和特点,必将为高校教育带来一场显著的教育改革。

(一)以“微课”为契机,继续深化高等教育改革。

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教育要现代化,需要用现代先进教育思想和科学技术来武装,使教育思想观念,教育内容、方法与手段等逐步提高到现代世界的先进水平。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等高科技领域技术的出现,促使教育必须从传统迈向现代,在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装备、师资队伍和教育管理上都实现现代化。

要实现此战略目标,必须继续深入高等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同时,纲要指出:要“加强网络教学资源体系建设,开发网络学习课程,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普及共享”,强调推动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

近年来,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持续增温,素质教育不断发展,高校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要求,因此,各个高校在发展过程中面临巨大的压力与挑战,越来越多的高校着手进行改革,多种积极有效的教学手段被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我国高校教育仍然存在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素质教育推进缓慢,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的问题;继续深化教育改革成为高校自身生存发展和社会对高等教育的期望。高校要认真研究经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教育发展方式转变和教育体制改革对人才培养带来的新挑战,更新教育观念,培养适应社会和引领社会发展的人才,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制。“微课”的出现无疑可以为这场改革添砖加瓦。

(二)以“微课”为契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微课”改变的是以往教师课堂讲授新课学生课后练习这种模式。传统的课堂教学一般流程为:教师课上讲授知识,学生课下通过练习消化并内化知识。有了微课,课堂教学流程变为:学生课前用微课视频来预习新课,并进行练习,然后从中发现问题。到了课堂上,学生将变成课堂的主体,由学生引导课堂,教师答疑解惑,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原则,着眼于能力培养,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这种学习模式更符合未来教育的发展,也是国家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即让学生由被动变主动。微课展示的是教学的闪光点,在教学环节中,有利于重难点突破,学生观看微课,达到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拓展及延伸。借助网络平台互动,跨越时间、空间、地点的限制,为学生终身学习的发展开辟新的途径。

学生课下通过“微课”学习之后,要求教师根据学生需求在课上答疑解惑,上课方式变得更灵活,同时也要求教师具备积极的专业精神、丰富的专业知识、娴熟的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等。

在教师专业水平发展上,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曾经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因此,从教师自身角度来讲,需要不断学习(增强学习意识,利用书本、网络进行学习),不断研讨(与同事、名师、专家进行研讨),不断反思,不断实践,从“提高经验认识水平”和“强化教学反思能力”这两个方面实现教师理论素养的专业化。教师的教学经验应该建立在学科理论的高度上,熟悉学科理论演进的同时还必须站在学科发展前沿,对本学科的发展趋势有相当程度的了解。这样,才能做到运筹帷幄并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本着正确的教育态度,带着教育的自觉性,不断反思分析自己的教学关键性问题和瓶颈性问题,领悟教育的真谛,提高自主学习和发展能力。

从学校的管理方面来讲,应鼓励建立教师专业发展的教研机制,指导教师制订专业发展计划,创造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制度环境:学校的管理目标要与教师个人价值和近远期利益等内容相关,具有较强的激励力,对教师的考核可以采取灵活的形式,尤其应该重视教学效果,而不是千篇一律地通过科研进行。教师专业发展需要良好的人际关系作基础。学校要积极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发展氛围,利用各种机会,培养教师优化人际关系的能力,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沟通,形成互补的专业化发展。鼓励教师通过多种途径进修,提倡人性化的管理,倾听教师心声,建立学习型教师团队。

(三)以“微课”为契机,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树立多样化的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注重因材施教,不拘一格培养人才,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关注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是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关注的内容。教学方法的统一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不利于学生思维方式和个性的培养。微课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网络学习,帮助学生及时解决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微课内容少,自学情况可以得到及时的反馈和评价,效果立竿见影;学生通过微课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实现按需学习。这种注重学思结合,参与式的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使学生真正学会学习。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自主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提供丰富的微课视频,但不要硬性规定学习的内容和顺序,让学生自主针对薄弱环节进行学习,并把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带到课堂上解决。如此的教学方法,既能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又能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在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方面,能收到比传统课堂式讲解教学更好的效果。

(四)以“微课”为契机,整合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

信息技术是研究信息的获取、传输和处理的技术,由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结合而成,有时也叫做“现代信息技术”②。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使用早已不是新鲜事,计算机网络技术能促进师生之间的通讯与沟通,多媒体技术在视觉上提供一些能表现真实世界现象的事件和故事,学生能用这些事件进行问题发现和问题解决的活动,它们的使用让传统课堂变得更生动。信息技术为学校教育提供了许多新的潜在可能性,为当代教育理论提供许多实现的途径。教育工作者应当正确认识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功能特点,科学而有效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基础课程的教学相结合、相融合。

为了实现新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必须作出相应的改革。如何使学生成为积极的学习者,教师成为学习的促进者值得深思。“微课”的出现能进一步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的结合,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作用,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在教学发展中开辟崭新道路。运用微课可以服务课堂,提升课堂,促进教育技术的发展。

三、结语

高等教育的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适应并能促进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需要加大力度。微课作为一种具有较强生命力的学习方式,势必会为高校教育的改革带来机遇并向传统课堂提出挑战。利用微课的优点,改变传统课堂的教学方式已然成了课堂改革的发展趋势,并将带来积极的影响。

注释:

①Educause.7 Things You Should Know About Microlecture [EB/OL.].http://www.educause.edu/library/resources/7-thiongs-you-should-know-about-microlectures.2013-04-12

②林来城.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整合探讨.http://www.fjzzjy.gov.cn/newsInfo.aspx?pkId=70210

参考文献:

[1]叶大鹏.“微”时代之微课发展意义及存在问题探析[J].绥化学院学报,第33卷第12期:135-138.

[2]龙镇.微课来了打破传统课堂的框框——访微课实践研究者、佛山市教育信息中心教师胡铁生[N].广东科技报,2013年2月1日第005版.

[3]胡铁生等.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004:36-42.

[4]刘桂花.微课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2014.06:122-124.

猜你喜欢

智能设备教育技术微课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教育技术在体育院校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从《ET&S》与《电化教育研究》对比分析中管窥教育技术发展
从教育技术的视角看数字化教育出版
智能设备中电子阅读APP界面设计研究
医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研究与实践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