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大镇的产业发展难题

2018-12-10夏自钊

决策 2018年8期
关键词:李建军大户村干部

夏自钊

调研期间听到最多的是“一麦一豆”,即一年两季,一季小麦、一季黄豆,这是传统农村普遍的产业结构。

从县城往东到沈乔镇,沿途20多公里,经过3个乡镇,记者目之所及,都是连片的小麦、大豆,工业只有零星分布的家庭作坊式企业,一派传统农业的图景。

为一探农业大镇的真实现状,本刊选取皖北沈乔镇作为观察样本。沈乔镇农业占比大,农业人口多,农民增收慢,是众多传统农业大镇的缩影。利用5天时间,记者深入走访该镇砖桥村和旺泉村,既有令人担忧的现状,也蕴含着振兴的希望。

“一麦一豆”

在沈乔镇调研期间,记者听到最多的是“一麦一豆”,即一年两季,一季小麦、一季黄豆,这是传统农村普遍的产业结构。除了“一麦一豆”,土地流转率低、一家一户经营也是普遍现状,这就意味着绝大多数农民的收入只能靠“一麦一豆”。

那么,种“一麦一豆”一年能挣多少钱呢?砖桥村村支书李侠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除了化肥种子农药的成本,在没有天灾的情况下,一亩地一季纯收入四五百元,两季加起来,一亩地最多收入1000元。沈乔镇人均耕地1.1亩,一家一户经营户均不超过5亩,农业收入一年有四五千元。如果碰到天灾歉收,辛辛苦苦一年,基本就是白干了。

农民外出务工收入有多少呢?“年轻人出去打工,有技术的、厂里效益好的,一年能挣个几万,没有技术或者厂里效益不好的话,除去在外和往返老家的花销,一年也剩不了几个钱。”砖桥村村民王见喜说。

据了解,当地农村的土地租金在1000元每亩左右,农民辛辛苦苦一年,一亩地纯收入也不超过1000元。按照常理,农民应该乐意土地流转,拿着稳定的租金,再给大户打工或者外出务工更为划算。但是,这里的土地流转率却很低。

砖桥村耕地面积5704亩,流转面积不到1100亩,种植大户只有3户,土地流转率仅为19%。旺泉村耕地面积5967亩,流转面积仅900亩,种植、养殖大户只有4户,土地流转率仅为15%。土地流转率为什么这么低呢?

“主要还是因为种植大户少、好的农业项目少,零星的几个大户,带动和示范效应有限,导致种植结构单一。另外,工业化水平低,工厂企业少,务工机会也少,农民没有好的出路,不得已留在土地上。”沈乔镇镇长吴彦告诉《决策》。

土地流转率低、工业化水平低,种植大户少、农业项目少、工厂企业少、务工机会少,这“两低、四少”构成了农业大镇的基本现状,也成为乡村振兴亟待破解的难题。

王若山是旺泉村山药种植大户李建军从青岛请来的技术员,去年他和几位山东同乡实地考察时,看到千里沃野种植的都是“一麦一豆”,直呼可惜,“太浪费土地资源了”。

因为工业化水平低,只有紧邻县城的几个乡镇有少许规上企业,其余绝大多数都是传统的农业乡镇。由于特殊的地理风貌,一望无际的平原上,少有人文历史景观,因此,类似于民宿、农旅结合、一二三产业融合等也少。采访中,镇村干部均认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破解难题的一个重要抓手。

“缺人才、缺市场”

山药种植大户李建军是土生土长的旺泉村人,在上海做蔬菜批发生意,山东是他主要的货源地。多年来,他跑遍了山东,山东农业之发达、农民之富裕,让他印象深刻。而每次回到老家,家乡土地上种着“一麦一豆”,乡亲们日子依然紧巴。

在李建军看来,很多农村农业资源禀赋条件并不差,地比山东好种,各项涉农政策也比山东好,最大的问题是农业远未成为一个产业,只是单纯的种植。李建军认为:“不要说产业链了,就连最基本的产销也是脱节的,缺少销售渠道。农业的市场化程度还是太低,各级政府的市场意识还有待提高。”

为解决销售难题,李建军利用自己的人脉,与某农业电商达成供销战略合作。解决了销售问题,他又遇到了一个烦恼。由于是跟电商合作,而且规模化种植的分工也越来越精细,李建军于是想招几个有知识有技术的年轻人,但是一个也招不到。

山东人王若山则发现,皖北虽然人口众多,但是从事农业的年轻人少,社会上还存在轻农的思想。

“山东很多年轻人开着别克、宝马去种地,对农民的身份很自豪。而这里的年轻人背着大包小包、外出打工,羞于说自己的农民身份,因为种地是最没出息、最没面子的事情。”王若山感慨道。

由于招不到有知识的年轻人,很多具体的工作李建军不得不亲自处理,忙得焦头烂额。同时,缺年轻人、缺市场,也制约了能人返乡创业。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当地很多乡镇都在通过多种方式发展产业集聚区,沈乔镇也不例外。采访期间,记者偶遇回乡办事的郭孝阳,他在南通投资办厂多年,镇村干部多次前往“做工作”,希望他回乡投资。但是他并不愿意回来。“我不是不爱家乡,而是回来没法发展。”郭孝阳说。

他告诉《决策》,现在老家的政策的确很优惠,在政策和资金等方面还开辟绿色通道,的确为返乡创业提供了便利的服务。但是也有担忧,企业发展要依托市场、依托人才,“我如果回来办厂,一没有技工,二没有市场,三招不到年轻人,很难维持下去。”

由于人才、市场等要素的缺乏,沈乔镇工业短板突出,招商引资也是成效不明显,目前只有几家农产品加工厂和建筑材料厂,多为家庭作坊式,没有一家规上企业。

“农业发展要换思路”

除了新型经营主体,村干部是推动农村产业发展的另一个重要群体。

在沈乔镇,已经有越来越多的80后进入村两委班子,38歲的李侠今年换届当选为砖桥村村支书,成为镇里最年轻的村支书之一,同为80后的邢超、李亚也当选为旺泉村支部委员。这批年轻的村干部有着怎样的群体特征呢?

他们绝大多数都有多年的创业经历,对市场敏感,商业意识较强。李侠在进入村两委之前,除在县城有餐饮生意之外,还在村里经营了一家农庄、流转了八百亩耕地种植经济作物,是沈乔镇有名的能人。邢超在镇上和村里办了两家幼儿园,生源有四百多人,经营得红红火火,同时也种植了几百亩的苗木。多年创业积累的资本、人脉和开阔的视野,加上年轻、敢闯敢干,这批年轻的村干部在乡村起到了很强的带动示范作用。

他们也都有很强的三农情结,真心实意的想带动村民致富。走访村民,记者发现,这些能人村干都有着不错的口碑。王超在村里的投资已达200多万元。

“农业并不是一个好的投资选择,回报慢、风险大。我是想通过自己在外面发现的商机和资源,回来自己先做成了,然后带动他们发展,别老是‘一麦一豆了。”李侠朴实地说道。

此外,这批年轻的村干部,对于乡村发展的谋划,已经超出狭隘的三农视野,都在谋划招商引资、以工促农。邢超认为,农村要发展,一定要换一个思路,不能光靠农业。“脱贫攻坚任务重,农民穷,归根到底是因为没有稳定的收入,村集体也都是空壳。怎么办?一是招商引资,引进企业和好的项目。二是利用大好的政策和各类资金发展村集体经济。”邢超对《决策》分析说。

李侠的计划是,现在有很多扶贫车间、扶贫产业园项目,村里要极力争取过来,哪怕是自筹资金和土地;另外,统筹利用好各种扶持资金,考察、引进好的项目,由小到大的发展集体产业,如果资金不足,村班子成员、家里条件好的,可以集资、吸引社会资本建厂房,然后招商引资。谈到村里未来的发展,李侠如数家珍、胸有成竹。

沈乔镇也对年轻村干部寄予厚望。“这批能人村干不一样,他们的经济实力和背后的资源对乡村发展大为有利,更重要的是,他们更有情怀和干劲,眼界和知识水平也是老一批村干部所不能比的。如果使用得当,乡村的局面会焕然一新。”吴彦告诉《决策》。

(因采访对象要求,文中部分地名、人名为化名。)

猜你喜欢

李建军大户村干部
木棍的长度
稻茬麦翻旋浅覆栽培技术 种粮大户年增收50万元
村干部带头 流翔高钙助力 共建大美乡村
山西旅游扶贫示范村干部培训班开班
这里的村干部,是这样“上班”的——略阳实行村干部“四化”管理
Miniature quad-channel spin-exchange relaxation-free magnetometer for magnetoencephalography∗
当前村干部职务犯罪高发的思考
中国康复医学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StePPing Control Method of Linear DisPlacement Mechanism Driven by TRUM Based on PSoC
技术营销要抓住种植大户的“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