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藏在深山的神奇瑶浴

2018-12-10柴玉肖小飞

中医健康养生 2018年12期
关键词:药浴瑶族疾病

本刊记者/柴玉 特约记者/肖小飞

采访专家/覃迅云 北京瑶医医院 教授

2008年,瑶族药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古老的瑶浴从此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瑶族是著名的“长寿民族”。在瑶族地区,不仅80岁以上的瑶族老人还能上山砍柴,下地干活,体态健康的百岁老人也随处可见,这多与瑶族人世世代代喜欢瑶浴的生活习惯分不开。也正是如此,瑶浴又被称为“绿色养生之道”,并入选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无论严寒还是酷暑,劳作一天的瑶族人都会享受一下药浴。洗药浴不仅是瑶族人的生活风俗,还是用于防病治病、养生保健的养生保健方法。

因为瑶族人多生活在深山,在长期与恶劣环境和疾病斗争中,他们擅于利用植物的枝、根、皮、叶、花进行药浴,医治疾病。

瑶浴的药材由几十种甚至上百种,采自广西大瑶山深谷中的植物药组成,主要有活血化瘀、理气调经、祛风除湿、养颜润肤、解疲提神等作用。

北京瑶医医院院长覃迅云说,瑶族人历来有药食同源、药食同用的民族传统习惯。比如坚持瑶药泡浴,可起到温中散寒、恢复体力、预防风湿的作用。

瑶族人家中几乎都可见到用杉木做成的木桶,被称为“庞桶”,也叫“黄桶”。

一般桶高1米左右,宽0.6米左右,长0.7米左右,瑶医把用这种桶泡浴的方式称为“庞桶药浴”。

除此之外,瑶族还有一种非常有名的,专门为妇女产后洗泡用的“三天出工”药浴,产妇泡三天后就可下地劳作,而且有利于形体恢复。通常这种药浴多选用温补、活血化瘀的药物,比如大血藤、五指毛桃、九节风、杜仲藤等,促进产妇子宫恢复,滋补气血,预防各种感染,这种产后进行的药浴,也被称为“月里药浴”。

“瑶族药浴的特点是‘三破’‘三清’。”覃迅云解释说,“三破”指破瘀、破结、破滞,淤为管道淤塞,结为结块挡道,滞为流体黏稠。“三清”指清肠胃、清血管、清细胞。通过泡瑶浴,可以达到清热解毒、祛风散寒、滋补气血、消除疲劳、促进睡眠、调节内分泌、提高免疫力。

瑶浴不需用沐浴乳就能达到很好的洁肤效果,因为浴中纯天然的草本药材,可洗净汗液及阻塞毛孔的灰尘,延缓皮肤老化,而且在瑶医药浴过程中,人体细胞和血管中的垃圾和有害物质会随汗液排出体外,有些药物还会增加人体热量的消耗,有减脂瘦身的作用。

“瑶族人几乎没有关节炎、皮肤病、风湿病,这都归功于瑶浴。”覃迅云说,因为药浴时,会根据不同体质的人、不同季节、不同疾病,选择不同药物。

小课堂

瑶浴对神经衰弱和失眠效果好

覃迅云:药浴时,人体皮肤毛孔被打开,可促进全身血液和淋巴液循环,令交感神经兴奋,心跳呼吸加速,新陈代谢加快;水的浮力可使身体的重量减轻,有助于全身肌肉放松,达到消除疲劳的效果,能有效改善紧张情绪和提高睡眠质量。

小贴士

瑶族药浴可直接作用于肌体表面,以及肌肉、关节,改善皮肤、肌肉、关节的代谢,恢复其功能,也可通过药物透皮吸收进入血液,调整气血和脏腑功能。

不同类型的瑶浴选择

肩周炎、骨质增生人群

常选用具有祛风散寒、除湿、活血镇痛作用的药,如四方藤、两面针等木本及藤本植物。

风寒人群

多用老姜、米酒、大发散、小发散、青蒿等,起到温中散寒、舒筋活络、预防风湿的作用。

老年人

一般多用活血温补之药,如大钻、小钻、大血藤、扶芳藤、青春藤等,促进机体新陈代谢,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据初步统计,“瑶族药浴”药方有近200种,多是祖传古方。广西覃氏瑶医至今已有350余年的历史,历经14代医学传承,创立“减法生态医学模式”,通过口服瑶药、庞桶药浴、蟒针疗法、熏鼻疗法、刺血疗法、穿经通髓术等多种瑶族特色疗法,可有效防治多种疾病。

覃氏瑶医的庞桶药浴是瑶药浴的升级版,功效更具针对性和疗效性,配制有“高血压病泡浴方”“风湿病泡浴方”“高血脂泡浴方”“失眠泡浴方”“糖尿病泡浴方”等多种药浴药方。

覃迅云推荐了几种可以在家操作的瑶浴药方

日常药浴方

九节风200克、防风150克、艾叶150克、杜仲150克、鸟部落150克、夜交藤150克、忍冬藤150克、救必应150克、鸡血藤150克。

杜仲

功劳叶50克、防风50克、忍冬藤50克。

鸡血藤200克、当归200克、杜仲150克、寄生200克、丹皮150克。

功劳叶50克、防风50克、艾叶100克、生姜300克。(洗净捣烂,放入热水中,每日泡2次,每次一剂。)

荷叶100克、泽泻75克、防己100克、柏子仁100克。

以上操作方法(如果不特别指出),一般是将中药包泡入水中浸泡15~30分钟;将水烧开后,文火煎煮30分钟左右,自然冷却后即可。冷却过程中不可加凉水。

瑶浴注意事项:

1.首次泡瑶浴,水温可低一些,大概39摄氏度左右。时间可短一些,最好达到10分钟以上,中间可以休息2~3次。

2.饭前、饭后半小内不宜全身药浴;浸泡药浴前、中、后应适当补充水分,也可以喝淡盐水、糖水;浸泡场地应注意通风良好,室温不应低于20摄氏度。

3.有以下问题者不宜泡药浴:传染性疾病、皮肤溃烂、大面积创伤、神志不清、体质过度虚弱、怀孕、阑尾炎、癫痫、出血性疾病者、术后伤口未愈合等。

猜你喜欢

药浴瑶族疾病
瑶族织锦
《瑶族婚俗古歌都才都寅译注》
进击的疾病
尿碘与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性
易与猪大肠杆菌病混淆的腹泻类疾病鉴别诊断
夏季养生之疾病篇
东南亚瑶族研究回顾
苦夏药浴正当时
藏医药浴法治疗关节炎88例
金秀瑶族长鼓舞传承的文化生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