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里求斯沉醉于天堂原乡

2018-12-10撰文刘慧Hui图片提供毛里求斯旅游推广局

厦门航空 2018年12期
关键词:毛里求斯布朗

撰文_刘慧Hui 图片提供_毛里求斯旅游推广局

海上丝绸之路

Tips

火山岛国毛里求斯位于印度洋西部,拥有绿松石般纯净的海水,岛上丛林密布,被人们誉为度假胜地和蜜月之选。但它远不仅仅如此,更有几个世纪来的移民共同创造的多样传统,殖民文化与绝美风光共同碰撞融合。

1.莫纳山是毛里求斯举世闻名的地标

塞卡舞转

新的一年从生火开始。

在毛里求斯北部马勒勒角的海边,布朗和朋友一直在忙个不停。下午时分,布朗就和朋友们带着镰刀,去海边附近的树林里砍伐枯枝。等到夜幕降临,他试图将篝火生在更靠近海水的沙滩上。海风和空气的湿度让生火不那么容易,他们之间没有太多言语,双手撑地,小心翼翼贴近火星,仿佛在与自然之火进行一场无声的交谈。

多年前,布朗的祖父独自从中国南部迁移到此,娶了当地媳妇,在海湾经营礼品生意。眼前的布朗,皮肤晒得黝黑,眼睛尤其明亮。比起做生意,他更热爱大海。海浪有韵律地拍打着,远处的帆船随浪摆荡,似乎醉意朦胧。布朗望着微微升起的火苗出神。“你知道吗?对我来说,这类似一种冥想。”布朗回过头来说。冥想,击中了我。星辰大海中,冥想。是那随处可听到的塞卡舞(Sega)旋律将我们拉了回来,将手中的朗姆酒一饮而尽,眯起眼睛。体内的血液被一股热流攫住,好像也生火了,随着塞卡舞的节奏流动。

2.毛里求斯90%以上的可耕地种满了甘蔗,高耸的须毛略带紫色远看好像熏衣草

“在毛里求斯,塞卡舞最初起源于在甘蔗地里辛勤工作的男男女女,那些最初来到这片岛屿的奴隶们。是他们创造了塞卡舞,在田地里辛苦劳作之余,用音乐舞蹈来表达、解压、娱乐自己。”布朗介绍道,“塞卡舞一直都是我们生活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论你是哪个民族,信仰哪个宗教。”

原来,如今如此欢快的庆祝正是诞生于人们曾经遭受的苦难。毛里求斯在历史上是奴隶交易的重要中转站。17世纪,荷兰人作为第一批殖民者,奴隶制度开始在这座小岛成形。荷兰人离开后,法国人于1715年占领了毛里求斯,很快又运来了马达加斯加、莫桑比克、南印度等地的奴隶。在那一百年间,死亡的阴霾笼罩在这片西南印度洋上。

对于毛里求斯而言,这是一段令人唏嘘的痛苦过往。时至今日,当地的莫纳山仍具有神圣的含义,被称为抵抗奴隶制度的圣地,时刻提醒着人们尊重与平等的重要性。而毛里求斯每逢节日,一定会有塞卡舞的韵律。男女老少,大家都张开双臂,随歌起舞。它充满能量,热烈欢愉。它打动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被纳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3.每一个毛里求斯人都是在塞卡舞的伴随下长大的

唐人街位于路易港内,是一个镇中之城

火光中,一位新朋友寻火而来,精瘦精瘦。他站在篝火旁,凝视片刻,抬头做出祈祷式。他向一旁观看的人招手,示意加入他们的舞蹈。是的,你很难抵制住加入他们一起跳的冲动,因为每个人脸上的笑都太有力量了。他们看起来充满生机,四肢灵动。有些女人按照传统穿着长裙和短衣,大部分男人穿着宽松舒适的裤子和衬衫,戴草帽,迎风起舞。塞卡舞让人觉得纯粹欢快,还在于它并没有太多撩人的性感成分,虽然舞步的重点在于臀部和手臂的摇摆。也许总是一群人围成圈一起跳,因此塞卡舞传递的更多是家庭、朋友团聚,享受当下的快乐气息。

“歌词是用克里奥语唱的,都是那些生活里最微小的事情。比如早上起来喝茶。当然,伴着篝火的塞卡舞是最棒的。”布朗继续说。另一方面,正如这个时代很多食物一样,传统的塞卡舞也在演变。自从1968年毛里求斯解放后,人们越来越公开地享受塞卡舞,一种“政治的”塞卡舞流行起来,因为其歌词和当天的时事有关。

如果你来到这个天堂原乡,经历一次塞卡舞之夜会是非凡的体验。对于毛里求斯人来说,塞卡舞更象征着其兼收并蓄的文化,人们用来表达纯粹喜悦的形式,共同用肢体语言来讲述故事,破除了不同年龄的代沟,不同种族之间的隔阂。它让你清楚看到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和友善,人们庆祝节日的欢愉,它让你直接触碰到毛里求斯历史文化的血脉,它同时将纯粹的欢愉带给你。

随着一首首音乐的落幕,那位跳舞的朋友也停了下来。他来到篝火旁,静止了几十秒,接着双手合十,看向天空。“你在祈祷吗?”“我在感恩。海洋和火。”他用简单的几个英文单词回答。没有追问为什么,因为此时此地,事实比意义重要,我只觉得内心变得更柔软了。默默将手头的食物分享给他,他笑着说谢谢,并告诉我:“我只吃鱼肉和自己种的蔬菜。不吃其他肉类。”说着又抬头望天。只吃自己捕捞的鱼和种植的蔬菜水果。在毛里求斯,我遇到过不止一个这样的渔民。

中央市场凝结了当地所有的风俗和人情

瞬间永恒

每个破晓时分,路易港的旧中央集市就像聚宝盆,吸引着刚从海边捕捞回来的渔民,从山上种植园收割后前来的卖家。吞拿鱼、琥珀鱼、海虾以及那些色彩斑澜的热带鱼依旧鲜活。空气中渐渐弥漫着烘烤过的辣椒、咖喱和熟透了的菠萝蜜的味道。你所熟知的任何一种香料、水果和蔬菜都聚集在这里,与那些根本不认识的食物放在一起。

一场视听盛宴,比任何历史书都鲜活。法国人、克里奥人、中国人、印度人前来毛里求斯首都的Farquhar大街,中央集市——小岛中心的中心,生机勃勃,蕴含能量。“我们的饮食就是一个融合的故事。不同的文化、种族、宗教和香料之间的融合,再制作成一种特殊的、独一无二的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一位经常来中央集市采购食材的厨师说道。如果你想具体体验其中滋味,没有什么地方比当地人的厨房更适合了。

还是先从毛里求斯最早的故事背景说起。最初是关于海盗和探险者,印度东部香料交易以及拿破仑战争的故事;接下来的关键词是阿拉伯海员,早期荷兰航海家,葡萄牙帆船,英国海军,法国种植园主人,马达加斯加的奴隶的故事;然后,印度和中国移民劳动力陆续登场。总的说来,16世纪人类第一次踏足这个小岛后,它就如同一只罕见的粉色海豚,在印度洋上以狂野的姿态,恣意生长。

灯塔岛是一座孤岛,古老的灯塔已有400多年历史

也因此,在当地人的厨房里,你总能尝到各种辛辣或香浓滋味。姜黄、辣椒、番茄和咖喱的排列组合,调制出不同口味的佳肴,章鱼和辣椒互相提味,蝉和鱼被油炸。水果的吃法有助于你打开味蕾的同时,拓展想象力。百香果和罗望子酱一起吃;青芒果腌制成不同口味的腌菜;熟木瓜搭配青芒菠萝丝;未成熟的菠萝蜜和咖喱合作,被炖成一道风味十足的咸香佳肴;牛油果和薄荷磨碎做酱,配炸物……

本土凤凰啤酒冷冽强劲。至于朗姆酒,这个由甘蔗为原料蒸馏制成的酒,可以说和塞卡舞一样,流淌在毛里求斯的血脉中。正是法国人带来的数百公里的甘蔗地,带来了小岛真正意义上的文明和繁荣。感兴趣的话,在小岛北部的庞普勒穆斯皇家植物园(Pampelmousse)里,有一座制糖博物馆,致力于再现毛里求斯制糖业的历史。

即便英语和法语是官方语言,但是岛上的大多数人平时都说毛里求斯克里奥语。为了更好地理解,我在当地书店买了一本关于这门语言的书。关于这个语言我了解得越多,就越能理解这里人们生活的欢愉来自何处。你能猜到“蜗牛”的克里奥翻译吗?它是“kourpa”,字面意思就是“不会跑”。在毛里求斯克里奥语中,“蜗牛”就是“不会跑”。他们说话的时态里,更多的是现在时,而没有太多虚拟和假定,因为大海边长大的人们更明白风云变幻,世事无常,他们敬畏大海,更享受生活着的此刻。

这个世界永远不缺漂亮的海滩和昂贵的酒店,到底什么吸引着我一次又一次前往这个神奇国度。人们之所以称它是天堂原乡,是因为马克·吐温在1896年第一次来到这里时,根据眼前的风貌与当地人的生活,写下了这样的话:上帝先是创造了毛里求斯,然后再按它的样子创造了天堂。

在我经历过塞卡舞篝火之夜,深入毛里求斯人的厨房后,在我开始学他们的语言后,我终于愿意承认,马克·吐温的话是对的。但我也意识到,即便是天堂也存在遗憾,因为17世纪末,只在这个岛上才有的最后一只渡渡鸟(Dodo)灭绝了。

猜你喜欢

毛里求斯布朗
Legendary British Climber Joe Brown乔·布朗
你好,我是布朗熊
『天堂原乡』毛里求斯
你好,我是布朗熊
丹·布朗主要作品
唯一被印在外国货币上的中国人
布朗紧张时 会咬指甲
布朗与萨科齐在G20上的“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