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中隔筛骨垂直板联合体在鼻综合整形术中的运用效果分析
2018-12-10孙明亮廖立新
孙明亮,张 攀,廖立新
(1.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整形美容烧伤科,福建 厦门,361003;2.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广东 广州,510515)
鼻综合整形术是一种常见的美容整形手术,在整形过程中,对鼻腔、鼻体进行有效的支撑非常必要[1]。鼻中隔筛骨垂直板联合体是一种鼻综合整形常用的技术,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其适应症主要为隆鼻对象,患者对隆鼻效果要求较高,人工材料填充在这方面可塑性更强、隆鼻效果好,鼻中隔筛骨垂直板联合体相较于其他填充材料是否有优势仍然存在争议。本文采用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月,医院共在鼻综合整形运用鼻中隔筛骨垂直板联合体42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6年1月~2018年1月,医院共在鼻综合整形运用鼻中隔筛骨垂直板联合体42例,纳入观察组,其中男4例、女38例,年龄(25.6±3.4)岁。其中进行了一期手术(以玻璃酸酶解为主)24例。适应症:底鼻32例、鼻尖肥大10例。采用其他方法进行鼻部支撑的对象50例,纳入对照组,其中男5例、女45例,年龄(26.0±4.0)岁。其中进行了一期手术25例。适应症:底鼻37例、鼻尖肥大13例。
纳入标准:①都单纯的鼻部综合整形;②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既往进行过假体隆鼻等鼻部整形手术;②鼻部有不明的注射物这;③鼻部外伤史;④鼻中隔偏曲对象;⑤严重鼻窦炎;⑥对鼻整形手术期望较高对象。
1.2 方 法
所有对象都详细的问询病史,了解治疗、受创情况,评估鼻部皮肤松弛情况,详细的进行鼻道的检查,充分的沟通,确认手术方案,详细说明手术方案,患者若期望过高,需要拒绝手术,避免出现纠纷[2]。进行详细的鼻部测量,设计手术方案,对于填充材料的使用征询整形对象的意见,充分考虑填充材料的风险与获益。所有手术都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常规消毒,局部麻醉,向鼻中隔两侧粘软骨膜下注入局麻药物。
常规解剖入路,从鼻中隔软骨前角向前鼻棘分离膜性鼻中隔,显露出鼻中隔软骨尾侧至前鼻棘。组织剪分离粘软骨膜,离断,松解鼻中隔软骨,保留鼻中隔软骨背侧、尾侧各1cm 宽的软骨L形支架,尽可能的获取尽量大的软骨量。根据取下鼻中隔软骨大小来决定软骨移植方案。
观察组:单纯的鼻中隔软骨手术,切取部分中隔软骨及筛骨垂直板,取出的鼻中隔垂直板联合体面积为2.1cm×2.5cm~3.2cm×3.6cm,分别固定于“L”形支架上,使用5-0PDS线将两侧鼻翼软骨穹窿固定在支架上。对照组:配合移植软骨片,或人工填充材料,调整好角度,采用悬浮式缝合等方法缝合固定,增加软骨支架稳固。根据取下的鼻中隔软骨大小选择软骨移植方案,裁剪1块上端6~7mm宽,下端8~100mm宽鼻中隔尾侧延伸移植,软骨取自耳廓。
最后所有对象都处理鼻翼软骨和侧壁软骨,根据皮肤松紧程度适当沿鼻骨表面向两侧分离,根据需要鼻尖可再缝合一层或两层帽状移植软骨片进一步抬高鼻尖和延长鼻长,若鼻尖如肥大,可以去除部分鼻翼软骨外侧脚头端。对于雕刻鼻假体的对象,需要置于鼻背假体腔隙并做缝合固定,与侧鼻软骨固定1-2针,调整至满意形态。术后2日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皮下引流24h拔出(部分需要延长),鼻中隔引流皮片和夹板4-5d去除,术后1周拆线,去外鼻夹板。
1.3 观察指标
两组对象并发症发生情况,两组对象患者满意率。两组对象患者术前、术后鼻长、理想鼻长、鼻尖突出度的差值,与鼻额角、鼻唇角水平对比。末次随访中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术前、术后鼻长、理想鼻长、鼻尖突出度的差值,与鼻额角、鼻唇角水平服从正态分布,采用表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采用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比较采用%表示,两组比较采用χ2检验或确切概率法检测,满意率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并发症与满意率对比
观察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观察组与对照组对鼻整形效果的满意度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对鼻整形效果的满意度评价[n(%)]
2.2 解剖特点对比
观察组术前与术后鼻长变化值、理想鼻长变化值、鼻尖突出度变化值,鼻额角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鼻唇角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鼻解剖指标对比
表3 两组鼻解剖指标对比
注:与观察组相比,* P<0.05
?
2.3 远期随访
观察组末次随访(5.4±2.4)个月,对照组(6.0±2.4)个月,未见变形、体像障碍、疼痛出血、坏死并发症。
3 讨 论
目前对于鼻综合整形治疗材料选择,包括鼻中隔软骨、肋软骨、耳廓软骨、人工材料,以鼻背低矮为例,常常使用硅胶、膨体、肋软骨进行鼻背盖板填充[3]。对鼻中隔软骨的处理,基本方法是L形支架的保留,保留的鼻中隔软骨支架不少于10mm,效果肯定。本次研究显示,相较于联合其他填充材料,单纯的鼻中隔软骨填充整形,不会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同时患者满意度也达到较高的水平,非常满意率达到50.0%,而对照组非常满意率达到48.0%。从鼻解剖结构来看,单纯鼻中隔软骨术前与术后鼻长变化值、理想鼻长变化值、鼻尖突出度变化值,鼻额角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提示单纯从鼻的长度、突出度的改善情况来看,不同填充物所起到的效果基本相同[4]。需要注意的是,两组对象这些指标的改善都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即填充材料的选择可能在解剖指标改善上影响相对较弱,手术本身塑形上的效果是存在限制的[5]。采用单纯的鼻中隔材料填充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
研究显示,单纯的鼻中隔软骨填充的对象鼻唇角更高,这可能与入选对象的鼻中隔软骨可采集面积更大有关,对于那些可采集面积较小的对象,还需要配合其他填充材料[6]。在进行手术时,根据切取下的鼻中隔软骨的大小进行裁剪和移植缝合固定是手术的重点。在缝合上采用悬浮式的缝合固定,可以减少鼻中隔的软骨量,鼻中隔尾侧延伸移植时软骨片呈竖直位,有助于抬高鼻尖、增加鼻尖突出度,效果满意度高[7]。实践发现,采用鼻中隔尾侧延伸移植法取2cm左右的软骨便可以满足需求,绝大多数的患者有单纯鼻中隔软骨填充手术的条件[8]。在具体处理过程中,需要规范操作,尽可能避免影响通气功能,必要时需要配合射频消融等方法改善通气。
在鼻综合整形术中的运用鼻中隔筛骨垂直板联合体进行支撑塑形,尽管不能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但是塑形效果肯定,在抬高鼻唇角上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