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技巧初探

2018-12-09张有富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教学技巧文言文初中语文

张有富

摘 要: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文言文占据了四分之一左右的篇目,是初中语文教学极其重要的一项内容。初中生学好文言文不仅可以认识与了解古代社会,接受思想道德教育,同时对他们的汉语言文学知识学生也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初中语文教学经验,就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技巧提出了几点自己看法,希望能对广大初中语文教师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语文 文言文 教学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11-0097-01

1 引言

语文新课标明确要求学生在7-9年级文言文教学中应做到:能够独立阅读浅显的文言文;能够借助工具水和注释理解文章基本内容;背诵积累优秀诗文80篇以上。这就要求我们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文言文的過程中,要重点关注学生记忆积累的过程和考察学生是否能够通过工具书和文章注释理解诗文大意。在此背景下,我们的文言文教学工作应该怎么进行呢?本文结合笔者多年语文教学经验,尝试通过以下几个方式来进行文言文教学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 指导学生反复诵读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能够使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文言文。这也是我们文言文教学中最基本的一个要求,故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与现代汉语相比,文言文在字、词、句的组合上都存在较大的差距,学生只能通过不断的反复诵读,才能使语感不断增强,从而对文章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知。在近年来的文言文教学中,我们逐渐认识到文言文教学的几个重点就是要重视学生的诵读,强调整体性的阅读,保证学生读准字音和断句,让学生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由浅入深,逐步解决学习疑难问题,最后就能自然而然的对全文内容和特点进行归纳。加强朗读对于学生读准字、词语音有非常重要帮助,学生只有在读准语音的情况下才能产生语感,进而更好的理解语意。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不但在课堂上指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提高准确性,还要鼓励学生在课后多读。朗读的方式有很多,如教师范读、学生自读、分角色朗读以及集体朗读都可以在课堂上结合运用,具体采用何种朗读方式,教师可以根据情况而定,从而使学生每读一次都有新的体会。

3 适当进行引导点拨

在学生已经能够熟读课文之后,教师要适当对学生的疑难问题及课文中的重要知识进行点拨。首先,教师应让学生通过自读提示和注释,把握课文大意,并将自己不能理解的字、词和句记录下来,促进其进一步学习理解疑难问题的兴趣。其次是要让学生通过借助工具书或是小组讨论以及请教老师的方式解决自己不理解的字、词、句。最后是通过师生互荐或是生生互荐的方式,将课文中重点的字、词、句推荐给其他同学。在此环节中,教师不宜对语法特点进行过多的讲解,只需要让学生能够结合语境掌握其在文中应该怎样理解即可。例如文言文中“之”字的用法,有的教师会给学生灌输“之字用于主谓之间时,不需要对其进行翻译”,这就会造成一部分学生理解困难。在比如“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同样也是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的重难点。教师对学生的点拨其实就是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的一个过程,从而使学生通过不断积累,最终具备举一反三的能力。

4 教会学生翻译课文

对于大多数初中学生来说,要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还是比较困难的。虽然可以依靠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但是却无法做到很好的理解。由于古汉语与现代汉语在词义和语法结构上差异较大,表达习惯也有很大不同,因此一个在现代汉语环境中生活的中学生,难免会觉得文言文翻译困难重重,这也是初中文言文教学的一大难点。在初中阶段的文言文教学中,翻译文言文的方式主要为直译,其目的是为了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笔者在教学中非常注重教会学生方法,例如让学生通过组词或扩词的方式把单音节变成双音节;教会学生古今意义和通假字的运用变通;教会学生重新调整语序等。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指导学生反应课文时,应明确要求学生要在忠于原文,不违原意的原则下进行课文的自译和互译,同时合理的运用增补、调整、替换等翻译方法来完成对课文的翻译。通过这样的方法,让学生将知识逐渐转化能力。

5 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

为了更深的挖掘教材内涵以及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更清晰的理解,教师要多与学生共同讨论。讨论的重点通常为课文所描绘的景色,所叙述的事情以及所抒发的情感。在此过程中,学生很可能会提出一些无关紧要或毫无意义的问题,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文章的主旨和线索,避免偏离主题。要做到既要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同时还要有教师适时的指导。例如,笔者在教学《湖心亭赏雪》一文时,就是以就是以金陵客的一句“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作为教学的突破口,让学生思考“此人”是指的什么样的人?学生很轻松的就回答出“闲情雅趣”“志趣相投”“喜欢赏雪”等答案,笔者再抛出“舟子有无闲情雅趣?由何处可知?”这一问题,学生根据文中“舟子喃喃语: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一句话中的两个“痴”字分析出舟子的不解,认为舟子感受不到雪景美在何处。文章结尾处的“舟子喃喃语”进一步从侧面将作者知音难觅的感慨以及偶遇知音的欣慰衬托出来。这样的一堂课下来,学生不仅可以欣赏到文言文之美,更体会到了文章中的意蕴,领悟到了作者写作的技巧。

6 将知识向课外延伸

有了上文中的几个环节还不能算是一次好的文言文教学,教师还需要继续拓展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教材中选入的文言文均为古典文学中的精品,其中优美的语言、精彩的构思以及深刻的思想内涵都是学生学习典范。因此,只是解决了语言文字的问题和了解了文章大意还远远不够。文言文教学应该是一个读懂——提升——拓展的过程,学生要从粗识文章大意开始,再逐步了解文章结构和技巧,到最后感悟作者思想情感,从而受到感染和熏陶。

7 结语

总之,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我们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其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加强学生对古汉语文化知识的领悟,才能使文言文教学更新、更好、更好灵性,从而大幅提升初中文言文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 钱玉琴.提高文言文教学实效性的方法[J].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2017(5):31-32.

[2] 王增民.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的培养探讨[J].学周刊,2017(14):160-161.

猜你喜欢

教学技巧文言文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谈中职数学课堂导入的技巧
对太极拳双语教学中教学技巧的研究
探讨计算机网络课程专业知识与技能教学的方式
浅议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学新策略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