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声音视阈下的电视剧创作
——评《声音的力量:中国电视剧声音理论与创作研究》

2018-12-09文/孙

传媒 2018年22期
关键词:创作艺术文化

文/孙 博

书名:声音的力量:中国电视剧声音理论与创作研究

作者:姜燕

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9月

定价:56.00元

声音对应的是五感中的听觉,是除视觉之外人们认知外界最重要的感官,是一个充满了独特魅力的物质元素。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听觉所感受到的内容以及感受模式发生了巨变,这也促使一种崭新的听觉认知模式诞生。

之前大火的综艺节目《身临其境》让我们重新审视声音的魅力。如果说一部电视剧的画面是血肉,那么声音就是灵魂。没有强大灵魂的加持,躯体的存在恐怕只是行尸走肉。1958年,中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就以声音和画面相结合并以直播的方式进行传播,声音与画面相匹配的理念自中国电视剧创作之初便已明确,从而也确立了电视剧艺术是“视听艺术”或“声画艺术”的美学特征。

当前,对中国电视剧的研究主要从社会学、文化学、电视剧史论、电视剧题材和类型、电视剧本体论以及产业和市场等角度。由姜燕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声音的力量:中国电视剧声音理论与创作研究》一书,主要针对中国电视剧艺术作品中声音的历史发展、理论发展、创作发展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书中囊括了声音创作的理论与实践、艺术表达与文化传播、历史传承与未来发展等问题,较为全面地对电视剧中的声音进行了细致的归纳和总结,弥补了中国电视剧理论研究中声音发展史部分的空白,为中国电视剧的理论建设尤其是对电视剧本体论研究做出了贡献。

全书共分为四个章节,分别介绍了中国电视剧声音创作与理论研究的历史、中国电视剧声音的艺术内涵研究、中国电视剧声音的文化内涵研究以及新媒介环境下中国电视剧声音创作及发展趋势。作者从声音的发展源头讲起,利用文献研究法、历史比较研究法、实证案例研究法、社会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电视剧中的声音运用进行讨论,分别从声音元素的内部形态表现和外部形态演变两个角度切入,结合案例全面分析了声音在电视剧中所发挥的作用,其所举案例不仅包括经典的电视剧如《红楼梦》《亮剑》《走西口》等,还有近些年热播的《琅琊榜》《伪装者》等剧。同时,作者还采访了众多电视剧录音的开创者,记录了珍贵的口述历史,为读者还原了电视剧发展初期声音的运用情况。作者运用丰富的案例对理论进行充实,使作品兼具学理性和可读性。

从内容方面来看,在第一章,作者先从艺术内涵方面探讨了声音的内涵,即电视剧中声音的表现形态以及表述手法,同时还研究了电视剧的声音在历史人文、社会文化、艺术特色等方面的艺术价值以及对于作品本身的作用。随后,作者从声音的发展角度梳理了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历史,并对中国电视剧声音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创作特点加以分析讨论。在直播时期,电视剧的声音制作受到一定的限制,表演时演员的台词、音乐及音响必须一气呵成且不能出现任何杂音。同期录音技术和理念的局限导致对解说词和音乐的依赖,使作品主观色彩较浓。而在录播时期,声音的工艺愈加纯熟,创作出的艺术形象更具真实性和艺术性。技术的发展拓展了电视剧声音的创作空间,音乐在电视剧中承载了造型、叙事、传达感情情感、烘托表现主题、表现时代感等一系列作用,同时使电视剧的整体风格有所转变。

在第二章中,作者主要从声音与认知的关系、电视剧声音内部形态的特点与形式、电视剧声音的构成及在艺术创作中的独特功能、电视剧声音审美形态等方面对声音的艺术内涵进行分析总结。作者认为,电视剧声音创作的艺术首先在于其客观性,其声音元素要表现客观对象的真实、时空的真实、叙事的真实。其次才是主观性,即表现性和审美性等方面。此外,作者还扩充了对于声音构成的研究,将电视剧声音的研究扩展到语言、音乐、音响三个方面,举例论证了三者在电视剧中的作用。作者强调语言、音乐、音响三者应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相互转换,进行多种可能性的艺术构思、艺术设计和艺术表达。作者将电视剧声音的内部形态总结为九个本质特征,即非舞台化,日常化和生活化,纪实性,运动性,在时间和空间中表现,叙事功能,画面造型与声音造型同构,具有多样、和谐、统一的蒙太奇形式以及内部节奏和外部节奏相互协同。这些特征可以独立存在,也可以相互结合呈现在电视剧声音的创作中。

作者在第三章对电视剧中涉及声音文化价值的问题进行了一定的学理性分析,选择了声音景观中时间性、空间性、文化性这三个要素为主要分析对象,并对声音与意识形态的关系以及对电视剧传播的影响等进行了探讨。作者认为,在电视剧创作中,与电视剧艺术作品所承载的意识形态表现密切相关的声音符号常常会成为形成作品风格、表达照片主题、展现社会文化的重要因素。就像法国史学家阿兰·科尔班在《大地的钟声:19世纪法国乡村的音响状况和感官文化》一书中所指出的,钟声是文明的象征,而具有各种时代特性、地域特性的声音能够成为文化的载体、文明的象征。同时,由于听觉本身就是文化建构的主体之一,听觉的呈现方式、呈现内容、意义赋予以及听众的聆听方式和艺术品位都会对听觉元素产生一定的反作用。例如,古装剧中配乐多使用古筝、笛子等乐器进行演奏,而现代剧的音乐元素则通常是钢琴、小提琴等。如果不遵循这些规律,就会扰乱电视剧的传播效果,甚至让观众感到明显的“违和感”。影视作品中的声音元素不仅要展示出声音随时代和历史的发展而变化的痕迹,而且还要能够承载空间和时间上的变迁。声音元素中的意象对于展示社会历史文化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声音元素融合物质、艺术、文化三种属性,逐渐成为一种文化,它在表现事物形象、概括审美特性方面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此外,它还兼具审美表述、文化传播等功能。当然,这些功能都需要我们认真结合其深刻内涵、文化特征、社会价值等因素来分析。

作者在第四章主要讨论了新媒体环境为中国电视剧声音制作带来的影响和未来发展趋势。作者认为,技术是引发艺术观念变革的重要推动因素,技术的革新不仅会使电视剧声音创作的空间有所扩展、电视剧的整体风格有所转向,而且还会引发艺术观念的变革,进而带动声音运用形式的变革。随着技术的发展,未来中国电视剧声音艺术创作会向着立体式、全景式、体验式发展。如影像方面的4D影像技术、4K影像技术、VR技术,声音方面的5.1环绕声技术、7.1环绕声技术、沉浸式的全景声技术,等等,都将带来创作方面的变革。

创作者在新时代不仅要关注新兴技术所带来的艺术形态变革,还要关注表达方式的革新以及作品传播方式的更替。技术的力量在于不断地创新,艺术的生命也在于此。如果技术的魅力能够与艺术作品的人文关怀、现实观照及诗意表达相结合,那么中国的电视剧艺术将进入一个全新的艺术表现空间,艺术的生命将会无限延伸拓展,从而更好地彰显电视剧艺术的艺术价值与美学价值。数字时代,随着技术的发展,声音制作向立体式、全景式、体验式发展的状况,使观众对声音形象有一种想要去触摸的欲望。这样的声音感受无疑会对未来电视剧的观看和体验模式带来新的表现空间与艺术魅力,而这也会为中国电视剧未来声音艺术的创作带来新的空间和理念。

声音的审美意义或展示时间、空间的真实性,或生动地传达人物的丰富情感,或呈现有意味的象征性,或营造独特的戏剧氛围和声音意象,或创造富有韵味的节奏,或构建鲜明的时代氛围和地域文化……声音艺术所显示出来的丰富多彩的艺术语言和叙事价值,已经成为电视剧艺术家们进行艺术创新的追求目标。

该书针对中国电视剧声音艺术、声画艺术做了比较全面、系统的学理性梳理,文中引证丰富,条理清晰,将中国电视剧中声音的运用历程及发展、功用及影响论述的尤为明确。其中还对部分比较优秀的电视剧作品作为典型个案进行了缜密的分析,这不仅让读者加深了对电视剧“声音艺术”的理论认知,而且也能让读者进一步感受“声音艺术”在电视剧中所呈现出的审美境界。该书可以说是一部关于电视剧声音运用方面的上乘之作,为我国电视剧声音效果研究方面以及电视剧拍摄实践中声音的后期配录提供了学理性的指导。

猜你喜欢

创作艺术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谁远谁近?
《一墙之隔》创作谈
纸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创作随笔
爆笑街头艺术
创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