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电视剧走出去的效度与对策研究
——以86版《西游记》在缅甸的传播为个案

2018-12-09黄秋秋崔玉可

传媒 2018年22期
关键词:孙悟空西游记缅甸

文/黄秋秋 崔玉可 张 聪

《西游记》作为中国一部极为经典的神话题材电视连续剧,1986年首播时,便在大陆地区创造了收视奇迹。除了在中国大陆播出之外,86版《西游记》更是远销海外,深受缅甸、柬埔寨、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日本等国百姓的欢迎,这是中国电视剧海外传播史上的奇迹。

中缅两国政治历史的研究,是国内对缅传播研究中的重点,两国影视文化传播交流的研究尚少。自2011年“密松事件”以来,中国形象在缅甸进入了一个低谷。根据本研究小组在前期对缅甸民众眼中的中国形象的实证调研,发现86版《西游记》在缅甸民众中有着超高的知名度和认可度,几乎家喻户晓。孙悟空是缅甸人认识的第一个或者是唯一的中国人。

作为跨文化传播的典型案例,《西游记》电视剧从题材选择、话语叙事、话语形态的组织与建构等方面都取得了难以超越的成就。为了进一步探究中国形象在国外民众心中的塑造和提升问题,研究小组以《西游记》电视剧在缅甸的传播为案例和视角,探讨通过电视剧的海外传播来提升国家形象的路径,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提供策略建议。

研究方法与样本

笔者采用拉斯韦尔的5W理论模型,进行问卷设计和访谈内容设置,试图探究缅甸受众对中国电视剧的接受情况,并将该研究界定为两个基本的研究问题:一是以86版《西游记》为代表的中国影视剧在缅的传播现状;二是中国电视剧在缅甸传播力的影响因子。通过对130名缅甸民众的调查,探究当地民众对中国电视剧的接受情况,以求为中国电视剧的海外传播提供参考和借鉴。

问卷《缅甸人的西游记情结调查问卷研究》的访问员由云南师范大学缅甸在华留学生担任。本次问卷分发130份,回收有效问卷100份。调查分为两组:一组由24名缅甸在华留学生填写,另外一组的106份问卷由该组留学生在缅亲友填写。留学生问卷有效率100%,亲友问卷有效率100%。

问卷共设置了17个问题,分别就缅甸受众接触86版《西游记》电视剧的来源、观看频率、喜好的剧情和角色以及对86版《西游记》的了解程度等展开问题设置,以调查问卷的数据为基础,运用跨文化传播相关理论,分析该剧在缅的受众面、传播渠道、被推崇的传播内容等,由此探究86版《西游记》在缅传播现状和受众接触心理。

同时,研究小组还对以金世杰为代表的3位缅甸在华留学生展开深度访谈,通过个案分析,探讨中国影视剧对缅甸民众日常文化生活的影响。

调查结果分析

传播效果:高触达率,高认可度。在这次调查中,所访受众中对86版《西游记》的认知度高达100%,81%的人看过3遍以上,42%的人是在了解《西游记》原著的前提下观看电视剧,而因为该剧而转向关注《西游记》原著的占48%。

图1 86版《西游记》观看次数统计

传播受众:各年龄段的受众都爱《西游记》。问卷设置主要聚焦在人口统计学变量“年龄”“教育程度”“性别”等方面。在本次问卷调查对象年龄分布中,6-17岁占比18%,18-28岁占比31%,29-50岁占比28%,50岁以上为23%(如图2)。各年龄阶段的受众群体分布差别不大。由此可见,86版《西游记》在缅传播引发了广泛的社会性关注,并非局限于某一个年龄层的群体。

86版《西游记》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上复杂而鲜活,结合了神性、人性和自然性三大特点。以孙悟空为例,他上天入地的本领赋予了这个形象“神性”的特点,满足了大众对于未知神界的幻想;而他爱憎分明的性格,以及对于师傅师弟尊重爱护的情感,则塑造了他有血有肉的“人性”形象;“自然性”则是孙悟空作为猴子形象的动物属性。《西游记》所展示的不仅是一个神魔世界,还是一个幻化了的人类社会特征的动物世界。这也是各个年龄段的人群都非常喜欢看《西游记》的主要原因。

图2 86版《西游记》观众的年龄分布

传播功能:具有休闲娱乐和社交属性。30%的受访者看重86版《西游记》的休闲娱乐功能;30%的人则认为观看86版《西游记》是种社交的途径,它是能够引发共鸣和探讨的社交话题;40%的人认为86版《西游记》里的故事和人物对现实生活具有参照作用,可以提供自我评价的参照框架。

传播渠道:主要是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在传播渠道方面,对86版《西游记》的传播介质进行了调查:50%的受访者最初是通过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大众媒体了解到这一电视剧,41.7%则是从口口相传中得知;48.5%的人通过电视机播放收看了这部电视剧,51.5%则是自己购买DVD观看。

传播影响:促进文化了解和价值观的传递。在这个方面,笔者主要针对受众的认知、态度心理以及行为层面设置了相关问题,结果显示:35%的受访者认为,86版《西游记》能够提高观众对中国文化的了解;20%的人觉得86版《西游记》传达的价值观念能够引起人的启发;45%的人认为,86版《西游记》确实对他们的日常生活产生影响。

86版《西游记》在缅传播的成功因素

精神共鸣:佛教文化的语义建构与编码。霍尔认为,解码效果很大程度上是由解码者决定的,解码者自身的感知能力、认知水平、情感导向以及意识形态等因素将会影响整个解码过程。传播者要想达到传播目的,必须得了解信息接收者所处的社会环境特征、知识水平、文化背景甚至还有政治立场,在这些基础之上,对传播内容进行建构和编码,将其通过适配的传播途径传播给受众,才能得到最大化的传播效果,减少受众潜在的认知不协调和反抗。

佛教文化是中缅两国跨文化交流共同的精神基础,它渗入缅甸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缅两国跨文化交往的行为模式。在缅甸,80%以上的国人信奉佛教,千姿百态、金碧辉煌的佛塔和寺庙遍布全国,中缅之间的佛教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古代,汉传佛教在缅甸已经有了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力,而到了现代,中国佛牙舍利四次赴缅供奉瞻礼,更是创造了万人空巷的局面。

86版《西游记》中唐僧取经的故事,对缅甸人有着极其重要的精神意义。其作为一部佛教题材电视剧,剧中所塑造的众佛形象符合缅甸民众的想象,所宣扬的佛法精神贴近缅甸人的精神世界。86版《西游记》让观众看到:佛祖慈悲为怀,无条件地教诲和感化芸芸众生,佛是不会放弃任何人的,即便是剧中作怪的妖怪,认错悔改后,也能皈依佛门。《西游记》其实也是一部佛经,通过神魔争斗的故事来传达佛法的无边智慧,这些宗教道理启悟受众感知生活,引发共鸣。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西游记》描述的是一个佛教故事,却并非对佛礼教义的盲目推崇。主角孙悟空争强好胜的性格是与佛法教义相背的,取得真经后,悟空虽成佛,但却名为“好战胜佛”。他对于教义是戏谑和批判的,取经途中,唐僧宣扬的佛法教义多次让师徒四人在与妖怪的斗争中陷入险境,孙悟空不仅要和妖怪做斗争,还得和这些教条做斗争。这些斗争其实就是对佛法教义的一些反思。

叙事主题:降妖除魔的英雄主义与患难与共的精神信仰。调查问卷中有7个问题是让缅甸观众回忆《西游记》中让人印象深刻的情节故事,而缅甸民众普遍选择“大闹天宫”和“取经女儿国”“三打白骨精”等经典故事情节。“大闹天宫”的情节之所以令人难忘,主要在于孙悟空的叛逆性格和造反精神迎合了缅甸民众的心理需要。

1885年,缅甸沦为英国的殖民地,虽然在二战后推翻了英国人的统治,开展了缅甸民族主义运动,但是英国为维护殖民统治实行的“分而治之”政策给缅甸整个国家带来了太多的负面问题。特别是主体民族的缅族和少数民族的隔阂和冲突一直是社会的主要矛盾,缅甸的内部战争不断,军政府的统治又加强了独裁和压迫。

然而,随着缅甸社会的发展,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缅甸社会在民主领袖昂山素季的影响下逐渐走向民主化,民众的民主意识逐渐觉醒,孙悟空的叛逆性格和造反精神正好顺应了缅甸整个社会思潮的变化。孙悟空是很多缅甸人心中的英雄,神通广大、蔑视皇权、敢于造反、积极乐观。《西游记》塑造了一个充满神奇色彩的理想化的英雄形象。

“三打白骨精”的情节中,缅甸民众主要是被孙悟空对师父的敬爱和深厚的感情所感动。无所不能的孙悟空是无比高傲的,但是面对师父却饱有真挚、深厚的情感,这种情感叙事极大地丰富了电视剧的感染力。

《西游记》叙事主要是围绕着师徒四人展开,虽然还有各种神、佛、道的代表人物,如玉皇大帝、女儿国国王、白骨精等,但这些代表人物和魔怪形象基本上都只是陪衬。而在师徒四人中,也有主次之分,唐僧虽为师父,是四人中的精神领袖,但因他善恶不分的慈悲之心造成四人多次遇险,猪八级好吃懒做,沙僧沉默寡言,而孙悟空爱憎分明,上天入地斩妖除魔,是该剧塑造的真正的英雄。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西游记》是一部描写孙悟空的英雄传奇。与此同时,《西游记》电视剧在配角人物的塑造上,也很有特点。

“女儿国”国王是缅甸人非常喜爱的人物角色,她在缅甸民众心中非常完美,是女神级的人物。她对爱情的追求,对自由的向往,以及对爱情的放手,也符合缅甸民众的爱情观和婚姻观。

缅甸人在教育中重视道德修炼,认为只有仁爱和真理才能说服群众。唐僧在剧中代表着人的大脑和心智,所以身怀十八般武艺的三个徒弟,在剧中都听从唐僧的训导和指挥。心怀大众苍生,不求私欲,甘愿为所有人服务,他的博爱和仁慈符合缅甸人的精神信仰,这个形象得到诸多受访者的喜爱。唐僧师徒四人,一路相互扶持,共同面对,让人看到了患难与共的可贵,鼓励修佛之人坚持信念并时时磨练自己。缅甸受访者认为,86版的《西游记》让他们看到了普通人只要一心向善、勇敢无惧就能应对实现理想的各种磨练。唐僧师徒四人,一路相互扶持,共同面对,让人看到了患难与共的可贵,鼓励修佛之人坚持信念并时时磨练自己。缅甸观众观看86版《西游记》总能感受到一种安慰与支持,让人看到一个普通人实现伟大理想的磨练历程。

意境塑造:细节建构符合文化认同。86版《西游记》近乎完美的人物塑造,经典的造型和演员出色的演技,剧中的取景风光优美,音乐旋律动听——这些都是缅甸观众喜爱西游记的原因。

孙悟空的形象建构根植于现实土壤,不屈从于权威,法力高强,扶贫爱幼,他追求平等的自由,希望个人才能得到充分发展,个性得到解放,要求对人和对人的才能的尊重。孙悟空之所以大闹天宫,就是希望给予他这样的人才以尊重,这也符合缅甸知识分子阶层对个体价值的实现和尊重的内在精神需求。孙悟空的“强者为尊”的思想,在现实中也表现为缅甸民众希望凭借才能和努力在社会上谋求发展,打破原有的等级秩序。《西游记》整体表现的思想迎合了这样的时代要求,从而在缅甸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西游记》的乐观主义和童心童趣也是观众热爱这部电视剧的主要原因。虽然取经路途艰苦,困难重重,但是观看整部电视剧感受总是轻松的、充满愉悦的。童心是人类原初本真特色的健康的精神状态,在《西游记》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缅甸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一直处于战乱之中,经济落后,民族矛盾尖锐,普通民众深受战争之苦,所以他们渴望和平,从中也生发出了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这种乐观主义精神也与缅甸民族性格契合。《西游记》中孙悟空之所以受到缅甸观众的追捧,很大的原因在于他嫉恶如仇、爱憎分明、积极向上的性格,孙悟空一双火眼金睛辨别妖魔鬼怪,一路降妖除魔,扶危济贫,确保了四人西天取经的顺利进行。同时,途中遇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义行为,也为所到之处带来和平安宁。

而电视剧还有很多世俗生活的描写和映射。在红孩儿的情节里,孙悟空发现牛魔王有外遇后,他就利用这个矛盾去实现自己的目的,这在现实生活中常能找到对应的场景。在与妖魔的斗智斗勇中,孙悟空所展现的斗争智慧很大程度是源于现实生活,而这样的情节塑造也对现实中的婚姻问题提供了一定的警示作用。电视剧对孙悟空的塑造虽然奇幻,但也不离人间生活的常情常理。

孙悟空的形象亦真亦幻,幻中寓真,幻中见真。在得到更多思想启示的同时,也得到更丰富的审美愉悦。《西游记》契合了缅甸人的民族精神、价值观和生活希冀,缅甸观众根据自身的文化诉求和思维方式去理解接受和喜爱这部剧,在剧中找到共鸣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了中国影视艺术的熏陶。

文化内卷:重复的播放和涵化效应。通过前期的问卷调查,笔者发现,绝大多数缅甸民众对该部电视剧观看次数高达三次以上。此外,云南师范大学的缅甸留学生金世杰等3人表示,缅甸年轻人大都是观看86版《西游记》长大的,印象当中,街头贩卖光碟的从不缺货。包括港台地区在内的中国影视作品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曾一度风靡东南亚,极度封闭中的缅甸或多或少也受到这股强劲中国风的影响。不夸张地说,86版《西游记》在缅甸曾掀起狂热的收视潮,算得上当时军政府严控下缅甸民众的精神大餐。中国影视剧在缅甸的风靡势头赶超“日流”。《金太郎的幸福生活》曾被翻译成缅语在MNTV缅甸国营电视台播出,收视率力碾压同期播出的《康乃馨》和《笃姬》两部日剧。

格伯纳所提出的涵化理论揭示了大众传媒与受众价值观形成之间的关系,他指出受众的价值观会在接受大众传媒的信息传播后,发生潜移默化的改变。在影视资源贫瘠的情况下,86版《西游记》这样一部符合缅甸民众佛教观念、情节引人注目的电视剧,除了官方电视频道重复播放外,还引发缅甸民众自主购买DVD光盘播放。这种文化内卷现象有助于中国影视剧与价值观的传播,有效提升缅甸民众对中国影视剧和中国文化的接受度。

中国电视剧走出去的对策建议

近年来,虽然中国电视剧一直在加快“走出去”的步伐,但是与欧美地区的影视相比,竞争力和影响面还十分有限。以缅甸为例,中缅两国文化交流虽然在不断深入和增强,但是缅甸人对中国电视剧的认知仍然停留在86版《西游记》《包青天》等数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电视剧。与相邻的越南、泰国相比,中国电视剧的流行程度和火爆程度还远未达到。因此86版《西游记》在海外的火爆,其实践不无借鉴意义。

外部机遇:搭上澜湄合作的快车,推动中国电视剧“走出去”。影视国际传播是对外传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际外交环境的变化,中国影视剧的海外传播也迎来了不容错过的历史机遇,如澜湄合作。

澜湄合作是当今中国开展周边外交战略的重点之一,今年1月10日通过的《澜沧江—湄公河合作五年行动计划(2018-2022)》计划中明文强调要鼓励举办影视节或展映活动。中国电视剧要利用此机会,举办诸如“中国电影周”“优秀电视剧展映会”等活动,开辟海外市场,增强中国影视剧的国际话语传播力。

加快电视剧的内容生产和传播路径变革。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具备了播放视频的功能。受众的媒介接触习惯已发生改变,很多年轻人已选择在智能手机上观看电视节目,电视机不再是他们观看电视剧的主要终端。以缅甸为例,该国的媒介发展直接跨越了PC时代而迈向手机,手机成为当地接触率最高的媒体。为此,中国电视剧在迈向海外时,需要因地制宜,所进行的内容生产和分发除了要满足电视频道的播出以外,移动智能终端的使用、视频分享网站的推广、光碟的印刻等都需要根据当地影视收看习惯而定。除此之外,还要积极变革传播理念,重视受众分析,向受众进行个性化推介。

着力尝试本土化策略。首先要着力搭建本土化渠道,积极探索本土化传播新路径,为其后中国电视剧在海外的传播建立据点。如云数传媒、老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和老挝国家电视台共同建立的老挝数字电视,为中国电视节目在老挝的传播搭建了平台。对此,可以采取译制的手段,为各项重点影视进行本土语言的重新制作,用传播对象国的语言译制中国影视剧,能够极大地推动中国影视在对象国的传播影响力和竞争力。同时,因为文化差异等传播障碍,译制剧虽然解决了传播触达的问题,但我国影视剧所传达的文化内涵还是会大打折扣。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借鉴越南的做法,越南人很喜欢《西游记》《还珠格格》等中国电视剧,并进行了翻拍,还在网络上引起了一阵风潮。这都是一些非常好的跨文化影视传播的案例。因此,可以鼓励其他国家利用类似的方式进行传播价值的延伸,如在翻拍的作品中,核心部分严格尊重原著,同时大量融入当地元素。鼓励其他国家进行中国影视剧的翻拍和模仿,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当地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结语

中国电视剧的跨文化传播,要注重国际化表达。因为其输出的不仅是产品,还有隐含其中的文化价值与意识形态。我们在回顾海外传播的历程时,应该注重反思、借鉴美、韩、日等国家跨文化传播典型案例,找寻影视剧海外传播的经验和教训,挖掘我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共通与差异。学会因地制宜,运用传播对象国能够接受的表达方式进行传播表达,而非停留在本国民族和文化的角度自说自话。我国政府部门要扶持国产电视剧的对外传播,同时,电视剧制作机构也要承担起跨文化传播的责任,在电视剧制作中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增加更为全球性和普适性的文化表达,方能不断提高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力。(感谢云南师范大学缅甸留学生金士杰对本文的大力支持。)

猜你喜欢

孙悟空西游记缅甸
秒变孙悟空
快递来了个孙悟空
我和孙悟空的一天
缅甸记忆
西游记
西游记
西游记
缅甸总统吴廷觉访华
缅甸非常之旅
酱爆西游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