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俄共建“大欧亚自贸区”的可行性
2018-12-09邢玉升
邢玉升
(黑龙江大学,哈尔滨150080)
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拓展对外贸易,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推进贸易强国建设”。普京在2015年的国情咨文中提出了,“欧亚经济联盟与上海合作组织和东盟共同建立经济伙伴关系的构想”,并于2016年6月的圣彼得堡经济论坛上首次提出了“大欧亚伙伴关系”这一概念。中国十九大的对全面开放格局进行了明确部署,将使中国逐步成为全球开放型经济大国以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引导者,势必对全球经济将产生重大影响。而近年来俄罗斯由于面对的国际政治环境压力以及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加深,与中国的经贸合作意愿不断加强。特别是2015年中俄双方都表示应把“一带一路”建设与“欧亚经济联盟”进行战略对接,因此建立以中俄为主导的,以“一带一路”相关国家与“欧亚经济联盟”为主体的“大欧亚自贸区”,符合中俄两国政治经济发展的意愿,也有助于中俄与相关国家的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为全球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
一、构建“大欧亚自贸区”是中俄两国的共同需求
(一)中国的需求
面对全球经济经济复苏疲软和纷繁复杂的国际局势,2013年9月中国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并于2015年正式确立了“一带一路”构想,其规划建设的六大经济走廊贯穿整个欧亚非大陆,其中三条经济走廊与俄罗斯密切相关,由此可见,俄罗斯在“一带一路”沿线中的地位不容忽视。中俄两国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是顺利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保障,同时中俄的紧密合作必将产生巨大的示范带动作用,会使更多的国家参与进来。因此,中俄合作共同推动“大欧亚自贸区”建设不仅可以为中俄经贸合作提供一个大平台,也会加强中国与欧亚非各国家的经济合作,形成优势互补,加快推进中国全面开放的新格局。
俄罗斯、中亚地区蕴含丰富的能源,便捷的交通与地缘优势使近年来中国与中亚地区的能源合作日趋增多,已成为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2016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原油5 238万吨,哈萨克斯坦全年通过石油管道向中国输送石油超过1 000万吨;截至到2016年12月,中国—中亚管道向中国输送天然气累计超过1 600亿立方米,其中土库曼斯坦是中国天然气的重要来源国。因此,深化与扩展与俄罗斯及哈萨克斯斯坦等中亚国家的经贸合作,需要创造一个大环境。而在WTO的框架下中俄携手共建自贸区,能够推进高水平的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进而加强中国与俄罗斯、中亚国家的经贸合作,这既保障中国能源安全,又可实现双方互利互惠,共同发展。
建立广阔的自由贸易网络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客观需求,也是坚定推进多边贸易格局的举措。20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全面建成,目前中国是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2016年双边贸易额达到4 522亿美元,占中国对外贸易额的比重进一步提高。目前,中国已与新加坡、智利、秘鲁等国建起了自贸区,在此基础上中国正在进一步推进泛亚太自贸区的建设,因此中俄主导共建的“大欧亚自贸区”应是自由贸易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由贸易网络可以整合国内外资源禀赋提升创新能力,实现自由贸易突破,提高国际竞争新优势,使中国继续保持全球经济增长的引领者。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推动构建人力类命运共同体”。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形成需将以经济共同体为开端。“一带一路”建设秉承开放、包容、平等、互利、共赢的原则,重在加快形成与沿线国家互利共赢的经济共同体。因此,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可从打造“大欧亚命运共同体”开始,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基础。
(二)俄罗斯的需求
近年来俄罗斯经济发展模式虽有一定转变,但未从根本上实现经济结构多样化,经济发展依旧依赖于能源、资源出口,而油价下跌、美欧国家的经济制裁使俄罗斯经济增长乏力,2015年和2016年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较上年分别下降了3.7%、0.2%。目前,俄罗斯积极推动中俄之间的经贸合作,并已决定加快实施“向东看”战略,中俄之间的战略伙伴关系也因此进入了新的“蜜月期”。而要从根本上解决俄罗斯的经济问题,不仅需与中国进行广泛的合作并把与中国合作视为优先选择,更需要开辟、扩展中国、中亚、中东等市场,这就需要构建一个大平台。为此,俄罗斯应充分发挥欧亚桥梁的地理优势,在逐步开发远东和西伯利亚的同时,通过自贸区的建立分享亚太发展带来的利益,缓解多方压力带来的经济下行趋势。
另外,为应对乌克兰危机、叙利亚问题以及美欧国家的经济制裁,2015年以俄罗斯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成立,然而“欧亚经济联盟”难以发挥有效作用,这缘于,一方面,联盟成员国较少,市场、资金、经济总量有限;另一方面各成员国经济欠发达,对外贸易不具规模,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因此,俄罗斯的经济发展需要进一步扩展和注入动力,而“大欧亚自贸区”的提出恰恰可以满足俄罗斯目前需求。以“欧亚经济联盟”为基础,与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范围广阔的自贸区这符合俄罗斯的根本利益。
俄罗斯已开始实施远东开发建设战略,制定了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建立高新技术合作计划和资源开发计划等,但由于资金制约,劳动力不足,投资与贸易环境较差,进展不大、成果不显。在此背景下,一方面,俄罗斯可通过与中国共建“大欧亚自贸区”为远东开发建设注入血液和动力;而另一方面,俄罗斯在加速开发远东地区与西伯利亚地区时,应利用其在地理位置上连接欧亚大陆的过境通道的地缘优势。而地缘优势的实现依赖于地缘经济的发展,一些独联体国家和一些中亚、中东国家原为俄罗斯势力范围,但现离心倾向日益增大,俄罗斯可通过“大欧亚自贸区”实现与这些国家更为紧密的经济联系与合作,形成命运与利益的共同体,使地缘经济、地缘政治与地缘秩序三者有效链接。以确立俄罗斯在欧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以此应对美国霸权主义与西方国家的制裁,这也是当前俄罗斯的重要战略目标。
二、中俄共建“大欧亚自贸区”的基础
(一)中俄多方面的贸易合作
2016年在全球经济低迷的大环境下,中俄双边贸易呈逆势增长态势,中俄两国的双边贸易额达到695亿美元,同比增长2.1%(2015年增长率为-28.60%),在中国前十位贸易伙伴当中率先实现了正增长。近年来,中俄的项目合作、投资合作呈稳定发展态势,在能源、旅游、农业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中国的能源需求急速增加,2016年从俄罗斯进口原油占其进口总量的13.75%,为进口第一大国;与此同时,俄罗斯自中国进口的贸易额也一路攀升,2017年1月至9月,俄罗斯自中国进口贸易额为347.2亿美元,增长27.8%,占俄罗斯进口总额的21.4%,中国已成为俄罗斯最大的贸易伙伴。在旅游业方面,2016年中国赴俄游客数量超过129万人次,同比上年增长15%,成为俄罗斯最大的旅游来源收入国,旅游收入惠及俄罗斯农业,建筑业等多方面产业。在农业方面,中国的农产品进口需求持续增加,而俄罗斯作为农业资源大国,其农产品出口潜力巨大,特别是中国巨大的高品质农产品需要市场,为中俄罗斯农产品贸易带来了机遇,中俄农产品贸易方式与结构也逐渐转变,产业内农产品贸易扩大成为新的趋势,两国农产品贸易日益紧密。由此可见,中俄两国多方位的经贸合作为双方创造了的共赢,也为“大欧亚自贸区”的建立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二)中俄密切的金融合作
中俄在贸易总量快速增长的同时,资金流动也连年上升,两国在金融方面的合作日益频繁,并取得了显著成效。2015年3月俄罗斯加入亚投行,以助力俄罗斯远东地区各产业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亚投行为中俄金融合作带来了契机。2015年5月俄罗斯储蓄银行与中国国家开发银行签署了总计60亿元人民币的贷款协议,年末俄罗斯中央银行宣布将人民币纳入国家外汇储备;2016年6月中俄两国央行签署了在俄罗斯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的合作备忘录。目前,中俄两国的外贸企业在双边经贸中使用本币结算的意愿显著增强,2016年中俄跨境人民币收付合计304.6亿元,同比增长27.7%;仅2017年1月至4月,中俄货物贸易跨境人民币收付同比增长97.3%,占同期中俄贸易总量的4.8%。
中俄在亚投行、金砖银行、中俄投资基金、货币互换结算等方面的合作,给中俄金融合作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也为“大欧亚自贸区”的构建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一带一路”和“欧亚经济联盟”的对接
近年,中国已成为“欧亚经济联盟”的主要贸易伙伴国,2016年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进出口贸易额达785.6亿美元,在联盟国家进出口贸易额中的占比达15.4%,欧亚经济联盟也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带来了机遇,双方金融合作也超过“一带一路”沿线的其他国家。2016年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白俄罗斯、亚美尼亚对中国贸易额分别为130.5、57.1、15.3、3.9亿美元,中国已成为哈萨克斯坦第一大进口来源国和第二大出口市场,与其他国家相比,经贸合作取得了长足进展。同时,中俄都是上合组织创始国,也是共同主要国,俄罗斯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已启动多年,已有丰富的区域性自贸区的实践和经验,中俄主导共建“大欧亚自贸区”以“欧亚经济联盟”为基础,可以进一步拓展与中亚国家经贸合作,而且“欧亚经济联盟”可以“成建制”加入。另外,中国与俄罗斯及“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的合作也日益增多,而且俄罗斯也明确支持和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普京多次表示要把“欧亚经济联盟”与“一带一路”进行战略对接,实现“一带一盟”的对接合作;2017年1月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进行了经济合作协议的二轮谈判。中俄两国高层达成的积极推进“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合作的共识,为“大欧亚自贸区”的共建奠定了坚实政治基础,只是还没有找到对接的适当模式。
三、建立“大欧亚自贸区”面临的挑战
(一)中俄经贸合作的持续性
虽然近年中俄经贸合作密切,但双边贸易额增速缓慢,这与两国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以及中国快速增长的对外贸易总量极不匹配。中俄之间双边贸易发展不仅滞后于中国与发达国家,甚至低于其他金砖国家,如印度、巴基斯坦等。同时,中俄双边贸易结构也不尽合理,货物贸易中第二产业的产品仍占绝对比重,而服务贸易发展严重滞后,随着两国贸易合作的加深,这种单一形式的外贸往来不利于两国深入开展经贸合作,与当前以服务贸易为重点发展高层次开放型经济的趋势也背道而驰。而从当前形势来看,俄罗斯宏观经济仍不明朗,经济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尤其是国际油价大幅度下跌以及美欧国家的持续经济制裁,直接导致俄罗斯经济增长乏力。而俄罗斯经济的低迷,必将影响“欧亚经济联盟”的凝聚力和俄罗斯对“欧亚经济联盟”主导力,这不利于中俄两国主导建立“大欧亚自贸区”。
(二)贸易保护主义倾向
俄罗斯目前的贸易与利用外资政策也带有较为明显的保护主义色彩,同时在“大欧亚自贸区”的建设规划中的部分欧亚国家开放性较弱,对于本国的经济与产业持有较强的贸易保护意识,担心形成自贸区会冲击本国的市场和民族工业。例如,蒙古占据地缘经济与地缘政治优势,但是出于对本国工业与市场的保护,迄今为止还未申请加入上合组织。俄罗斯与“欧亚经济联盟”的贸易保护主义与排外性倾向,势必会对拓展与欧亚国家的贸易合作产生影响,对于“一带一盟”对接形成阻碍。在“大欧亚自贸区”构建中,面对民族工业保护意识较强,担忧自贸区冲击市场的倾向,中国需要与俄罗斯和各国进行深入协商谈判,打消其疑虑。
(三)利益与文化冲突
以俄罗斯为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虽为经济组织,但有政治预期,其最终目标是建立经济政治一体化组织,这与中国开放、包容的“一带一路”倡议有着明显差异。可以说,俄罗斯支持和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在某种程度上是受西方国家制裁的影响和对自身利益考量的结果,中俄共建“大欧亚自贸区”能否顺利实施最终取决于双方的“利益”博弈。另外,欧亚地区各个国家文化与宗教信仰的不同也会影响“欧亚自贸区”构建,部分可能参与的国家之间存在着政治、宗教等矛盾和纠纷,例如伊朗与埃及、土耳其,俄罗斯与乌克兰,印度与巴基斯坦等国家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政治与文化冲突,这些都是在共建“大欧亚自贸区”进程中可能遇到的阻力。
(四)西方国家的干扰
中俄共建“大欧亚自贸区”必然会引起较大的国际反响,也会面对西方国家的质疑,尤其是美国、日本等国家,必然不愿乐见中俄主导建立“大欧亚自贸区”,会以各种方式进行干扰、离间挑拨或抵制破坏。美国曾公开呼吁俄罗斯不应该限制中亚地区的经济开放,应尊重中亚国家的主权,并称俄罗斯建立一系列自贸区的行为是贸易限制,目的是为了实现政治霸权。自乌克兰危机后,美欧国家持续对俄罗斯实行经济制裁,仅2014年一年间就对俄罗斯进行了四轮经济制裁。美欧国家曾希望通过中国削弱俄罗斯对欧亚诸国的影响,对“一带一路”倡议曾持正面评价,但目前已开始对中国全面开放格局与治理全球能力视作对自身的威胁。因此,美欧国家对于中俄共建“大欧亚自贸区”,对于中俄的密切合作必然持反对态度,在构建自贸区的过程中,政治诋毁与经济制裁等手段会成为共建“大欧亚自贸区”强大阻力。
四、结语
2012年至2016年,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和全球贸易低增长甚至负增长,以及贸易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趋势有所抬头的背景下,中俄经贸合作呈现稳定且积极发展的态势。随着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推进,两国政治互信度提升,拓展了中俄贸易往来和区域经贸合作。良好的地缘优势与合作基础以及“一带一盟”的战略对接,为两国进一步深化经贸合作带来了新的契机。但是我们应当看到,虽然2017年全球经济有所回暖,但仍然复杂多变,尚有诸多不确定性,而且一些国家对国际贸易和投资采取贸易保护措施,尤其是近期美国声称或对华采取“单边行动”必将使中美贸易紧张态势持续恶化,但同时也给对中俄经贸合作带来机会。在此背景下,加强中俄合作不仅有利于推动两国共赢发展,也有助于促进全球经济繁荣,保证全球多边贸易秩序的良性发展。因此,以中俄为主导共建“大欧亚自贸区”的提出,符合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自贸区的共建不仅推进欧亚大陆政治、经济与文化的一体化进程,更有助于在“一带一路”沿线形成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大欧亚命运共同体”,进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刘彦君.“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俄经济合作:新趋势、挑战及应对[J].国外社会科学,2017(3).
[3]赵华胜.中国与大欧亚伙伴关系[J].国际问题研究,2017(6).
[4]赵传君,肖文辉.建立“大欧亚自贸区”的可行性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7(7).
[5]佟光霁,石 磊.基于产业内的中俄农产品贸易实证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7(6).
[6]雷建锋.“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欧亚经济联盟对接下的中俄关系[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