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旅游名城建设背景下旅游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8-12-08李丹
李丹
摘要:在国家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转型期,对于吉林地方建设旅游名城的愿景,如何助力地方发展成为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目标。在这一背景下,如何以人才作为支撑,重视旅游人才的培养,如何使吉林的文化名城建设走向世界,如何加强旅游英语人才培养等问题亟待解决。旅游英语人才培养要突破以往人才培养的瓶颈,从课程体系、课堂内容等方面入手,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旅游英语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旅游名城 旅游英语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7-0025-02
省属高等院校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承担者,如何根据国家加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力度,使各学科、各层次、各类型人才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培养出应用型人才,是大学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吉林省是一个旅游大省,不仅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生态资源,而且具有别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吉林历史遗迹和名胜古迹众多,文化底蕴十分丰厚,因此对旅游英语人才的需求也逐年增加,高校助力地方人才培养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首要目标。
一、研究背景
吉林市在2015年提出了旅游文化名城、新型产业基地、生态宜居城市”的城市发展定位,“旅游文化名城”不仅成为吉林市的核心定位之一,也进一步明确了吉林市与国内外其他城市开展合作的基础和未来担当。随着旅游业尤其是涉外旅游的迅猛发展,吉林省众多高校都开展了旅游英语人才培养的课程,但是在近些年尤其是地域性旅游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如缺少教学方式的创新,课程体系内容的设置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落后的教材及陈旧的设备,再加上师资力量匮乏形成旅游人才发展培养的瓶颈。
二、吉林省旅游英语人才培养发展现状
在地球村的发展背景下,旅游业的各个地域的人才都提出了高出以往时代的要求。一方面,旅游英语有很强的针对性,旅游英语的内容通常与生活融入密切,另一方面这种针对性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旅游的内容包罗万象,涉及面很广,从人文地理到政治宗教,对于各科的内容都要涉猎。因此,对于旅游英语人才的培养要从双语的角度考虑,内容更为丰富。在这一背景下,旅游英语人才培养现状却不容乐观:
(1)培养目标不够明确。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旅游英语人才培养存在目标不清晰,旅游人才的培养在课程体系建设上以及课程结构设计上重理论化知识教学,轻人文素质培养,有的学校甚至没有开始地方文化课程,培养目标宽泛,不利于人才的专业化培养。
(2)人才与市场需求不对接。高校培养的旅游英语专业人才跟不上旅游企业的发展需求,当前旅游企业和旅游景区普遍缺乏的是具有开拓性的旅游营销、专业的旅游策划人才和高素质的涉外导游人才,而高校在旅游人才的培养上滞后于市场需求。
(3)英语专业能力薄弱。旅游英语人才,除了旅游专业以外,英语的能力需要十分突出。现在一些高校的课程设置,重书面轻口语,导致旅游英语人才口语表达能力薄弱,影响专业能力的发展。
(4)教学内容地域性针对性不强。旅游英语作为一种以旅游专业为基础的实用型英语,因此旅游英语专业教材选取与教学内容应符合专业需求。目前大部分高校的旅游英语教材为全国版本,缺乏针对性和地域性,教师教学中也很少涉及地方文化,不利于培养学生地方文化的对外传播能力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吉林省高校旅游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吉林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同高素质旅游人才短缺的现状促使高校必须根据旅游英语发展规律和旅游业的需求创新旅游人才的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对各个高校旅游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及内容的调查及研究,结合吉林旅游英语人才培养现状,总结出吉林省高校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内容,如下:
(1)课程设置以市场导向为基础。在教育部的人才培养导向指示下,旅游英语课程要从市场的实际出发,对旅游英语听说读写译各科基础课程的基础上,结合阅读、导读、展示、讨论等需要,结合时代需求、“一带一路”政策等内容设置基础课程模块,包括衣、食、住、行、游、购、娱、特色文化、习俗、跨文化对比等内容,是学习课程具备知识性、系统性和针对性进行课程设置。
(2)明确人才培养目标。针对历史名城的发展需求,结合吉林旅游人才培养的需求,实行人才培养本土化,除了基础的系统的旅游英语知识外,选用本土的经典及旅游资源为素材,以地方旅游经济发展为前提,输送旅游行业急需的旅游英语应用型人才。与此同时,地域性的发展也要列入基础课程设置的内容,针对吉林省、吉林市的旅游业也要有明确的相关课程内容设置。对于旅游英语人才培养的目标要十分明确。
(3)有效的课程资源设置。旅游英语属于英语课程的一种,但又不同于传统的英语课程。因此,除了传统的教学环节和实践环节,从英语语言的角度出发,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具有相当的文化背景,从跨文化教学角度,发挥学生主动性,利用网络资源,利用国内外先进的教学资源辅助教学。充分利用翻转课堂、微课课程、视频、音频等方式方法及内容,对旅游英语教学进行深入扩展。
(4)实践教学环节,规范教学体系。为了实现对游英语人才的培养目标,在课程体系上及教学体系中实行“学校—企业—社会”共同培养的机制,实践活动也应该立体式全方位结合教学和文化知识,不能单纯地从翻译、介绍等方面对英语进行学习,从而忽略了旅游英语的应用。在企业和社会中的实践,对于旅游英语人才培养有重要的作用,既可以直观社会需求,又可以充分检验人才培养的实用性,通过实践教学及实习等环节,明确教学目标,更新教学课程内容,不断完善教学体系,从而适应社会对旅游英语人才培养的需求。
(5)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在整个旅游英语人才培养的环节中,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决定人才培养的成败,就是师资队伍的建设。面对新方位、新形势、新要求,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和创新能力都对人才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除了对本专业有着较强的从教能力之外,还要具备科研能力及课程开发能力。在注重课程及人才培养的同时,最好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在理论之外对于实习实践内容也可以给予专业的指导。
(6)人文素质培养及文化传播能力。除了专业能力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人才培养来说,不能忽视人文素质及對我国文化传播的能力,大学人才培养要与国家发展相结合,我国现在的文化发展正处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阶段,中华文化传播能力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必备的时代素养。因此,在旅游英语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全面从人文素质教育到中华文化传播能力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培养,这样才能达到“知行合一”,符合社会发展及传播中国文化的双重人才培养目标。
通过对我省高校旅游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针对旅游英语人才培养现状及社会发展对于旅游英语人才的需求,提出自己的一些研究意见及建议,希望通过此文对于吉林省高校旅游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有一定促进作用,有利于促进旅游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和各个高校旅游英语专业的发展,促进吉林省旅游英语人才的培养创新和发展,对吉林省旅游英语人才培养起到一定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森玲.新业态背景下旅游人才培养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2).
[2]严寒.我国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策略[J].科技咨询,2015(26).
[3]肖月.高校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究[J].广东蚕业,2017(10).
[4]王博,刘芳.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校旅游英语教学[J].教育界,2017(9).
责任编辑:刘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