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农机职业技能人才培育工作的建议
2018-12-08袁博
袁博
摘要:提升农机技能人才水平,是提高农机化作业质量、维修质量和服务质量的基础及保障。阐述培育农机职业技能人才的重要性,提出培育农机职业技能人才的措施,以期为与时俱进地继续发展好我国的农机化事业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职业技能人才;重要性;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8)04-0080-02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实力的增强,在各项惠农政策的带动下,我国农业机械化得到快速发展,农机产品的种类和数量都在增长,通用型、专业型农机产品齐头并进,无论是主要农作物,还是经济作物、畜牧类、水产类等农机产品均得到应用。实际上,诸多的产品和技术都需要由具有一定知识技能的人来操作,才能充分发挥它们应有的作用。目前,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就业思维的不断转变及城镇化进程的深入推进,部分地区的农业结构出现矛盾,进行和服务于农业生产的人口偏向老龄化、妇女化,从事农业的劳动者素质偏低的现象日益突出,导致高效率农业设施装备难以利用、高水平农业科技成果难以转化等问题,制约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做好农机职业技能人才培育工作,对于促进农机化快速发展、适应农村经济发展新需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结合农业农村发展现状和地区特点
我国土地面积较大,地区农业规模及作物特点各不相同,地区经济发展差距较大。做好农机职业技能人才培育,应结合地区特点和实际需要。一是进行中长期规划。农机职业技能培训在农业农村发展中的作用不断显现,开展该项工作需做好规划。应结合我国农机化发展现状,结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和当下农机化发展的重点工作制定长期目标,使农机职业技能人才在促进城镇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使他们成为管理农村土地的主体人群,以进一步提升现有土地的产出率和质量效益。同时,应结合目前农业发展中的矛盾和短板来制定短期目标,逐步提升地区和全国的综合农业机械化水平,通过推广适用技术补齐地方农业发展短板,充分发挥先进适用环保高效农业机械装备的作用。二是结合地区人口结构和资源特点分类施策开展培训。对于经济发达的平原地区,重点培训作物的全程机械化作业技术、大型动力机械的使用技术、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管理技术及植保无人机等先进农机装备的使用技术;对于丘陵山区,重点培训小型园田管理机械化技术及林果管理装备技术;对于有条件的干旱地区,重点培训膜下滴灌种植和管理技术;对于机艺结合紧密的地区,重点培训农机农艺融合的技术。同时,还要注重对机械的维修、保养等通用技能的培训,真正地培训出适用于当地农村农业发展的技能人才。三是加强制度建设,提升服务水平和管理能力。按照《职业技能鉴定管理实施细则》的要求,重点强化对农机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的管理体系建设。
2 加强政策、制度、资金等方面投入
目前,我国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存在资金投入不足、培训鉴定基地建设滞后、教学和鉴定手段相对单一等问题,应在政策、制度、资金等方面加大投入和支持。一是要强化政策扶持,重点是财政资金向基层职业鉴定机构多投入,在培训场所、培训教具等方面给予支持。二是对接受培训的农民给予资金支持,将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做成公益性的培训,使得广大农民全员参与、全员受教育,整体提高技能素质。三是加强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示范建设,鼓励和引导创建全国示范基地,通过示范作用引领促进全行业共同提升培训能力。
3 注重师资力量培养
建设一支素质高、业务强的师资培训队伍是做好农机职业技能人才培育的重要条件。应围绕农机化中心工作,重点针对农机化行政管理人员、农机化公共服务组织人员、新购机农民、农机生产者、农机经销企业、农机维修人员等配置师资力量。一是对培训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使他们了解国家重点推广的技术,了解农机市场的最新发展状况,了解各类新型农机产品的原理及技术应用情况,以更好地指导学员的培训。二是保障培训教师的教学资源,主要体现在培训场所、现代化培训设施、实用的培训教材和课件、培训教具等方面,以保证实际的演示和效果。三是对培训教师要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鼓励他们参与各项课题、进行培训课件和培训课程的开发,对工作出色的教师要给予相应的物质和精神奖励。
4 创新培养模式
做好农机职业技能开发,应创新培训模式,增强宣传力度,开展灵活多样的培训活动,提高农机职业技能人才的培育质量。近年来,随着政府的引导和农民观念的转变,农村土地流转速度不断加快,土地规模化经营面积逐步增加,这种现状有利地推动了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向着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方向发展。而具有一定文化和知識基础且懂得农机化生产技术的人才则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他们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推进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培训,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迫切需要。一是要加强对农机职业技能培训的宣传力度。可以通过各类技术推广演示会、现场会、产品展示会等进行宣传,通过多种方式使广大农民认识到各类技术知识是保障粮食高产、降低劳动成本的有效途径,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和全员参与、全员学习的氛围。二是做好结合的文章。可以结合各类农机化技术示范推广项目,结合农机化工作中农机维修管理、农机安全监理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监管等工作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同时可以结合“阳光工程”培训项目,以及依托农机生产企业进行“政企联动”,共同开展培训和进行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多种方式协同推进,可以促进农机职业技能培训鉴定规模增长和农机技能人才总量提升。三是创新职业技能鉴定的手段。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及手机APP的宣传应用,扩大农机职业技能培训范围,增强培训效果。
5 结语
抓好农机职业技能人才培育,是加强农机化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为继续推动农机化快速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各级农机化管理部门应重视农机职业技能人才培育工作,进行系统规划,结合地区实际特点,创新培训方式,加大投入力度,真正地为农村输出更多的实用人才,使他们起到示范和带动的作用,进而促进土地的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经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胡乐鸣.加强农机职业技能开发 推动农机化事业科学发展[J].农机质量与监督,2013(11):4-6.
[2] 袁革.农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现状与发展建议[J].农技服务,2017(6):168.
[3] 曲文涛.农机职业技能鉴定与培训发展探究[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7(7):88-89.
[4] 王宏勋.浅谈农机职业技能鉴定的作用[J].农机质量与监督,2016(3):28,21.
[5] 刘国良.开展农机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性和措施[J].现代农机,2009(2):20-21.
[6] 张建才.浅谈如何加强农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J].农业开发与装备,2009(4):39-40.
[7] 赵金胜.我国农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探讨[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1(8):87-88.
[8] 林强.浅谈新时期农机职业技能培训鉴定新模式[J].农业与技术,2012(8):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