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漳州传统民间舞蹈“大鼓凉伞”的保护途径探析

2018-12-08姚明君周阿萱

艺苑 2018年4期
关键词:漳州非遗

姚明君 周阿萱

【摘要】 “大鼓凉伞”是漳州最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民间舞蹈,为更好地保护和发展这一传统艺术,本文尝试探究根源,发掘该舞蹈的特点,从形式到内容将其进行解构,为舞蹈编创者提供一个较为完整的素材。本文着重从“大鼓凉伞”的动态形式分析,试图将其更明确化,为将来的研究提供一个基础的参考。

【关键词】 非遗;漳州;传统民间舞蹈;“大鼓凉伞”;保护途径

[中图分类号]J72  [文献标识码]A

大鼓凉伞是漳州最具特色的民间舞蹈,据《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记载:“大鼓凉伞舞”亦称“花鼓阵”,主要流传于芗城区、龙海市、天宝、九湖、颜厝、程溪及台湾一带,影响甚广。每逢佳节、庙会,大鼓凉伞都是这些地区不可或缺的表演节目。2009年5月“大鼓凉伞”正式被纳入“非遗”名录,被评为福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舞蹈项目)。

一、漳州“大鼓凉伞”溯源

漳州位于福建的东南部,东临台湾海峡,与厦门隔海相望。漳州靠海,交通便利,气候温暖宜人,物产丰富,素有“花果之城,鱼米之乡”的美称。因为特殊的气候、地理位置,造就了漳州“精农耕之本,擅舟揖之便,赢海商之利兴文教之风,善工艺之术,得人文之胜”的社会环境,为经济、文化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根据记载,明朝嘉靖年间,倭寇扰乱我国东南边境,戚继光抗倭,擂鼓助战。鼓,在军队中起到了鼓舞士气的作用。抗倭胜利后,百姓迎接军队凯旋,正逢下雨,男人打鼓,女人撑伞,形成了最初形态的“大鼓凉伞”,享有“伞圆地方,鼓舞尽神”的美誉。从此之后,每逢节日,漳州的百姓就打鼓来庆祝。闽南风俗信仰发达,庙宇众多,宗教活动多,大鼓凉伞已经成为当地节庆、神诞、进香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009年5月“大鼓凉伞”被纳入“非遗”名录后, 这一传统舞蹈也得到了政府部门的足够重视和多方面推广,使其不只在民间流传,还向学校推广,并且鼓励各地方社区组建“大鼓凉伞”队,在各种公众场合表演。

“大鼓凉伞”具有独特的动律特点,是闽南民间舞文化的一部分,是当地宗教活动中所不可缺少的环节,具有深厚的民俗底蕴。闽南与隔海相望的台湾文化有密切的关系,台湾的“跳鼓阵”与漳州的“大鼓凉伞”所用的道具、表演的方式都有许多相似地方。但因为种种因素的限制,漳州的“大鼓凉伞”与台湾的“跳鼓阵”艺术文化交流却少之又少。2000年海峡两岸古文化艺术交流大会,两地艺术有幸同台竞技。对“大鼓凉伞”的保护与研究,对于促进两岸的文化交流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大鼓凉伞”动态形式分析

(一)“大鼓凉伞”的角色组成

“大鼓凉伞”属于民族民间舞蹈,是民众自发创造,用以表达信仰、祭祀年节、反映农作等的一种艺术形式,其形态动作都与生产生活密不可分。大鼓凉伞的舞蹈表演通常由鼓手、傘娘、锣手、丑角这四个角色构成。一位鼓手搭配一位伞娘,表演人数为双数个,鼓手扮演的是武士,体现的是强壮阳刚之气;伞娘扮演的是小旦,体现的是曼妙、柔和之美。丑角扮演的是“大伯、大妈”的形象,他们或挑扁担,或拿蒲扇,穿插其中,增添诙谐逗趣的韵味。

(二)鼓手舞蹈动律、步伐

鼓手寓意武士,呈现出沉稳、阳刚的特征。鼓为红色,鼓手服饰多为黄色。笔者认为漳州靠海,农耕文化深厚,自然崇拜现象根深蒂固,人们以“鼓”来庆祝丰收喜悦、敬畏神灵、祈求风调雨顺。原先鼓手为男性演绎,但如今男性舞者逐渐减少,现在庙会、民俗等活动中,鼓手这一角色也由女性演绎,鼓的体积、重量上也随之做出了调整。

由于鼓的体积较大、较重、重心不好掌握,所以鼓手的体态呈现出上身后仰,由于重心在后,他们膝盖微曲,压低重心来保持平衡。鼓手的舞步多以半蹲、弓步、踏步、撤步、跨步为主、压低重心以保持底盘平稳;膝盖要求松弛有弹性,屈伸的同时带动上身上下、前后运动。其中以“横摆动律”最为典型,采用这一姿态一方面是因为道具的原因,胯部左右交替,两只脚重心变化采用;另一方面笔者认为是与闽南地区生活有关,闽南人劳作负重干活艰辛,从膝盖松弛屈伸这一动作也可以体现。队形变化路线以左右、前后、绕圆移动为主。上半身手持鼓槌,大臂带动,路线呈上下运动,动作力度大,重拍在下,强调整齐划一,节奏感强,从而体现了鼓手的沉稳、阳刚之气。鼓手经典造型有“金鸡独立展翅”“弓步击鼓”“骑马蹲裆击鼓”,展示出他们鲜明的“稳、撑、拔”的体态动律特点。

(三)伞娘舞蹈动律、步伐

伞娘类似戏曲里的小旦,伞娘呈现出的是南方女子的柔美。伞娘手持凉伞,伞的颜色、伞娘的服饰都较为艳丽,表现出喜庆、热闹之情。服饰、伞罩上会绣上龙凤或其他的图腾,体现了信仰自然、寄托美好的寓意。“伞”与生活息息相关,既可以遮阳,又可避雨,于是“伞”也就有了“庇护”之意,人们在民俗活动中运用伞为道具,是为了寻求平安、顺利,表达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体态保持直立,不停转动手腕,使凉伞在头顶上方不停地旋转,这是伞娘最具特色的代表性动作。早先凉伞的支架是竹子材质的,可收缩,但比较容易损坏,现如今采用铝合金材质,较好保存。伞娘在舞伞的同时,为了使伞罩呈现出“圆”、飘逸的状态,会带动腰和胯,在惯性带动下使凉伞转得又快又顺。

伞娘的步伐以走步、十字步、交替步、踏步、小跳步为主,膝盖有弹性地上下颤动,颤动频率大、幅度小。在闽南地区,男子下地干活,女子做饭洗衣,她们会将孩童背于背上,有时孩童会伏于背上睡觉,所以她们的动作都会尽量轻柔、幅度小。伞娘上身左右旁腰,带动扭胯,体现女性曼妙、柔和之美。伞娘的经典造型有“直立捻伞”“前虚步捻伞”“后吸腿捻伞”“踏步捻伞”,显示出捻伞为主的伞娘的柔美律动的舞姿。

(四)队形表演形式

“大鼓凉伞”表演没有特定的场地、性别、年龄的要求。据了解,最初“大鼓凉伞”应是男女搭配,但现今大多的“大鼓凉伞”队都是由女性组成,表演形式越来越靠近舞蹈表演。表演群体也越来越多,凡是有一个村落,必然就有一个本村的“大鼓凉伞”队,参与的群众年龄集中于50-60岁。“大鼓凉伞”通常由8人表演:一将士(鼓手)身背战鼓;一姑娘手撑罗伞,伞绕鼓转,翩翩起舞;一老大伯肩挑竹篮,为将士送茶鲜果;一老大妈手执蒲扇;另四个男女青年,手执铜锣,随鼓点节奏,敲击出各种声响,绕场欢舞。现如今集体表演形式有2鼓、4鼓、8鼓、16鼓等等,都为双数,人数越来越多,场面也越来越壮观。

“大鼓凉伞”舞者两两搭配,一位鼓手与一位伞娘搭配起舞,“伞”绕“鼓”转,以锣和鼓敲出节奏来设计队形、舞步。“大鼓凉伞”的主要造型有绕鼓、穿花、自转、对转、莲花转、双龙吐珠、方阵式、大小圆,等等。“大鼓凉伞”因特殊的道具、人员组成,一整套演出下来大概需要5-8分钟,呈现出相对固定的套路:“出场”—“鼓伞对舞”—“凉伞舞”—“斗鼓”—“鼓伞对舞”—“进场”,每个舞段大约用16个8拍,4个8拍为一个舞句,舞句重复4遍。其伴奏传统、简单,易于操作、轻快整齐。

“大鼓凉伞”的节奏通常为3/4拍和2/4拍两种。舞蹈的步伐、动律都是按照这个节奏来设计的。

例:

3/4拍:X X X∣X X X∣X X X ∣X X XX‖

2/4拍:XX XX∣XX XX∣XX XX∣XX XX‖

(五)“大鼓凉伞”与其他民间舞道具的异同

类似于漳州“大鼓凉伞”的道具鼓,还有山西陕北一带的腰鼓,它来源于战鼓,于节日庆典、集会时可以见到,主要用以庆祝丰收的喜悦。对比而言,陕北的这种汉族舞蹈注重心情的表达,少了宗教信仰的一些因素。这种鼓区别于“大鼓凉伞”的鼓,比较小巧,挂于腰间,所以他们的舞蹈动作、步伐较为轻巧、灵活、幅度大,有“踢腿”“飞脚”“翻身”等难度较复杂的动作,整个表演全都由腰鼓来演绎,队形变化多样。而“大鼓凉伞”由于道具的原因,脚下步伐以弓步、撤步、跨步为主,体态后仰,其目的都是为了压低重心,寻求平稳。重心在下,舞步较为沉重,“大鼓凉伞”整体表演伞鼓配合,两者相互呼应。

汉族商城花伞舞也采用了伞为道具,它的伞是江南雨伞,既可遮阳,也可挡雨。油纸伞骨架小,与“大鼓凉伞”的伞骨相比轻巧许多。伞面以彩蝶、蜜蜂、彩花等图案装饰。花伞舞表演在步伐上与伞娘的舞步有异曲同工之妙,有十字步、垫步、碎步、搓步;动作中以转伞、风摆柳、望月等体现舞者曼妙的舞姿、江南女子的身段,与伞娘的身段有相似之处。

三、漳州“大鼓凉伞”的传承与保护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有许多的传统艺术面临着失传。“大鼓凉伞”作为漳州地区独具特色的民间舞蹈,对其保护与传承与发展是必要与迫切的。对此,政府应引起重视,有关部门应采取一定措施。笔者认为应成立专门的研究組织,加大对“大鼓凉伞”的发掘研究,对“大鼓凉伞”的套路、动作做出相应的评判标准,为表演、比赛的开展起到规范作用;可以将“大鼓凉伞”作为一门独特的课外实践活动,以这种方式进入校园,让孩子们从小就可以接触到我们本地的传统文化,对其创新、传承、发展起到推动的作用。

近几年,随着民间文化的传承发展,“大鼓凉伞”不再局限于乡间、庙会、田野的演绎,而是搬上了更广阔的舞台。2009年闽南师范大学“大鼓凉伞”队成立,为古老文化注入年轻血液,其表演人数达到500多人,并增加许多新的元素。在漳州市第十一届“漳龙杯”运动会开幕式、福建省第十四届运动会闭幕式、台海两岸“海峡论坛”上,“大鼓凉伞”表演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上海世博会上,漳州“大鼓凉伞”作为闽南民俗表演的代表,更是被推上了世界舞台,向世界各地的参观者展示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

结 语

漳州的地理条件,为“大鼓凉伞”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民众的民俗信仰为“大鼓凉伞”的保留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目前对“大鼓凉伞”的研究与保护已经引起一定的重视,但还是远远不够的。传统文化要融入社会,还需要不断地完善、创新,在保护基本元素的同时,还要适当注入现代社会发展的主流因素,从而使更多的人参与其中,感受传统文化,享受传统文化,并将之融入现代生活。

猜你喜欢

漳州非遗
心中的一座城
情调漳州
林语堂的漳州情结
漳州的水
非遗视角下探析豫剧艺术的传承和发展策略
致力非遗保护,实现文化传承
“非遗”走进高校
官渡古镇“非遗”联展
小嘎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