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血栓通治疗脑梗塞后遗症90例临床观察
2018-12-08
河南省遂平县仁安医院中医科,河南 遂平 463100
急性脑梗塞是由于供应脑组织的血管被血栓或脱落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堵塞,导致该血管供应的局部脑组织区域无法得到充足血液供应[1]。急性脑梗塞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以老年患者为主要发病人群,发病时表现为肢体感觉及运动受限,麻木、偏瘫及语言不清等[2]。急性发作期过后,脑梗塞相关后遗症是影响患者后期生活质量的重要问题,脑组织经过缺氧、缺血后导致其不同程度的炎症、水肿及坏死等,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3]。自2016年9月至2018年4月,笔者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血栓通治疗脑梗塞后遗症,疗效令人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180例脑梗塞后遗症患者,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男59例,女31例;年龄38~87岁,平均(59.85±3.12)岁;病程7个月至4年,平均(2.3±0.4)年。观察组男54例,女36例;年龄34~85岁,平均(60.08±3.16)岁;病程6个月至4年,平均(2.1±0.5)年。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2006年制定的《脑梗死和脑出血中西医结合诊断标准(试行)》[4]:突然发病,以极快的速度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体征与症状(包括共济失调、吞咽困难、眩晕、语言障碍、偏瘫、偏身感觉障碍等),持续时间超过24 h;发病24 h之内经常规头颅CT扫描无明显变化出现,24~48 h之后便会有梗死区低密度改变出现。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诊断标准;②符合治疗指征;③签署知情同意者。排除标准:①药物禁忌患者;②脑出血患者;③依从性差患者;④孕妇及分娩期女性。
1.4 方法 对照组单纯使用血栓通治疗,给予患者血栓通(国药准字Z44023081;生产单位:广东远大药业有限公司),静脉注射。1周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观察组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血栓通治疗。补阳还五汤中药配方:生黄芪30 g,赤芍12 g,川芎12 g,当归尾9 g,红花9 g,桃仁9 g,地龙9 g。伴有恶心呕吐者,加半夏12 g;伴有不思饮食者,加焦三仙10 g;伴有胀痛走窜不定者,加枳壳15 g和川楝子10 g;伴有口干舌燥者,加沙参10 g和乌梅8 g。温水煎服,1次/日。血栓通(国药准字Z44023081;生产单位:广东远大药业有限公司),静脉注射。1周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
1.5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治疗4疗程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神经功能缺损(NDS)评分、长谷痴呆量表(HDS)以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
1.6 疗效判定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基本痊愈:NDS评分减少90%以上,病残分级为0级;显著进步:NDS评分减少46%~89%,病残分级为1~3级;进步:NDS评分减少18%~45%;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或恶化。总有效率=基本痊愈例数+显著进步例数+进步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NDS评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NDS评分均有下降,且观察组NDS评分下降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HDS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HDS评分与治疗前均有升高,且观察组HDS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治疗前后NDS评分比较 (分,x±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HDS评分比较 (分,x±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MoCA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MoCA评分与治疗前均有升高,且观察组MoCA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MoCA评分比较 (分,x±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95.56%高于对照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脑梗塞患者多数伴随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严重者可能进展为痴呆。目前临床将这种因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导致的明显或非明显性的脑血管病引发的认知功能障碍现象,称之为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6]。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会由非痴呆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发展为血管性痴呆,若诊治不及时,患者认知功能损伤将无法逆转,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7]。尤其是多发性脑梗死,病变区域血流灌注量明显降低,神经细胞兴奋性障碍,患者继而导致出现思维过程缓慢的现象。
目前针对这种因脑梗死引发的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临床上主要以药物为主,其中包括胆碱酯酶抑制剂、钙拮抗剂、环氧化酶抑制剂及抗氧化剂等[8]。但上述药物在临床治疗中的治疗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从中医角度讲,脑梗塞属“中风”范畴,主要与气血逆乱、气血不行及经络瘀阻相关,活血化瘀是中医治疗该疾病的主要原则。本次应用的补阳还五汤的主要配方包括:生黄芪,赤芍,川芎,当归尾,红花,桃仁及地龙。生黄芪主行补脾胃之功效,主气血旺盛,经脉通络之功效;赤芍、川穹辅以活血化瘀之功效;当归尾则主行活血养血之功效,其妙在活血化瘀的同时保持其养血效果[9]。该药物的总体配方特点为兼具补气活血功效,前者为主后者为辅,气血双治。
血栓通注射液因在调节血管功能、改善血液循环中扮演重要角色,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脑血管病、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内眼病等[10],本研究将其与补阳还五汤联合共同治疗脑梗塞患者后遗症。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该结果说明,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血栓通在脑梗塞后遗症中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独应用血栓通治疗。治疗后两组患者ND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下降,且观察组NDS评分下降优于对照组。说明加以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更加明显。HDS是临床常用的痴呆评价量表,本次研究结果发现,治疗后两组患者HD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升高,且观察组HDS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对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本研究主要采用MoCA量表检测,结果发现,治疗后2组患者MoCA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升高,且观察组MoCA改善优于对照组。该结果进一步说明加以补阳还五汤加减后在改善患者认知功能中的优势疗效。
综上所述,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血栓通治疗脑梗塞后遗症的临床效果显著,认知功能改善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