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火针联合中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3例临床观察

2018-12-08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8年21期
关键词:火针带状疱疹血瘀

河南省汤阴县中西医结合医院,河南 汤阴 456150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 Herpetic Neuralgia,PHN)为急性带状疱疹的并发症,常见于中老年人群,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且研究显示其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1]。PHN产生后,原皮损部位有明显持续性针刺或烧灼样疼痛,对患者日常工作、生活及精神状态均会产生严重不良影响,对此,患者治疗需求十分迫切[2]。因PHN疼痛机制复杂,因人而异,临床西医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止痛药与营养神经药物的长期使用又会导致一系列不良反应[3]。因此,笔者从中医治疗着手,观察采用中医火针联合活血化瘀中药治疗气滞血瘀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6例研究对象选自我院皮肤科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血瘀型PHN患者。纳入标准:符合《实用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关于带状疱疹诊断标准[4]的确诊者;符合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分会“蛇串疮中医诊疗指南”[5]相关内容,确诊为气滞血瘀型蛇串疮,有皮疹消退后局部疼痛不止,且可放射至周围部位,难以忍受,胸胁脘腹胀闷,或有痞块时聚时散等症状表现者;皮损治愈后有明显以神经支配分布区域的疼痛感,疼痛持续时间超过1个月者;入组前1周未服用止痛药或采取其他治疗措施者;已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心脑血管疾病者;肝肾功能衰竭者;对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精神疾病者;晕针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8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3例,其中对照组男26例,女17例,年龄为43~76岁,平均(55.17±6.95)岁;病程为0.25~2.86年,平均(1.14±0.28)年。治疗组男24例,女19例,年龄为42~75岁,平均(54.86±6.53)岁;病程为0.17~3.02年,平均(1.27±0.41)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用常规西医治疗:维生素B12注射液(遂成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1021261,2 mL∶0.5 mg)肌肉注射,每日1次,每次0.5 mg;干扰素α-2b注射液(安徽安科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00013,300万IU/瓶)肌肉注射,每2日1次,每次300万IU;口服盐酸伐昔洛韦片(湖北科益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5736,0.3 g/片),每日2次,每次1片。

常规治疗后,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火针联合活血化瘀中药治疗。①火针治疗:选择局部阿是穴、患侧相应夹脊穴为针刺点,患者取卧位,暴露疼痛处皮肤,对局部皮肤及医护人员双手常规消毒后,点燃酒精棉球,医生手持华佗牌火针(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批次代码:170012,0.3 mm×40 mm)将其置于酒精棉球外焰烧至针体白亮后,迅速刺入所选穴位,快进快出,密集针刺,深度控制为2~3 mm,针距保持1.0 cm,针刺结束后进行常规消毒,火针治疗隔日进行1次。②活血化瘀中药治疗:黄芪、当归各15 g,赤芍12 g,丹参、川芎、红花、地龙、延胡索、柴胡、枳壳各10 g,甘草6 g。上药水煎服,早晚各1次。两组治疗1个疗程为10 d,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均随访3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疼痛情况:记录患者止痛即刻起效时间与疼痛减轻时间,同时使用中华医学会疼痛学会所公布的视觉模拟尺疼痛评分方法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6]评估患者疼痛情况,VAS测定时将标尺无刻度一面给予患者,让其选择能代表疼痛程度的位置放置游标,另一面标有刻度,对应计0~10分,分值越高,疼痛程度越深;②睡眠质量:使用改良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7]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睡眠质量,PSQI评分涉及患者入睡时间、睡眠持续时间、睡眠效率、睡眠质量四方面,得分越高,睡眠质量越差;③炎症水平:治疗前后取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3 mL,处理后使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其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β(IL-1β)水平;④不良反应与复发:记录患者开始治疗至随访3个月内的不良反应与复发情况。

2 结果

2.1 两组疼痛情况比较 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但治疗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同时治疗组止痛即刻起效时间、疼痛减轻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疼痛情况比较 ±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睡眠质量评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睡眠质量评分比较 (分,±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两组炎症水平比较 治疗后,两组IL-6、IL-1β水平显著降低(P<0.05),IL-10水平显著提高(P<0.05),且治疗组变化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炎症水平比较 (pg/mL,±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4 两组不良反应与复发率比较 3个月后随访,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两组总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与复发率情况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西医认为PHM发病机制与机体免疫机制密切相关,通常选择联合用药进行抗病毒、消炎、镇痛等治疗,本文所用伐昔洛韦为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的前药,而干扰素α-2b则可发挥抗病毒、提高免疫、抑制细胞增殖等多重作用,维生素B12则是营养神经药物[8]。中医理论将PHN归入“蛇串疮”、“缠腰火丹”、“火带疮”等范畴,可辨证分为肝经郁热、脾虚湿蕴、气滞血瘀等证型,其中气滞血瘀型PHN病机归为带状疱疹湿热毒郁结于肌肤,余毒未清,瘀血阻络,经络不通,不通则痛,治疗以祛邪、攻补兼施为主,按清热利湿解毒、理气活血止痛原则治疗[9]。故本研究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入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火针联合活血化瘀中药对血瘀型PHN进行治疗,结果显示,该治疗可迅速且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睡眠质量,降低机体炎症水平与复发率。

火针治疗已在PHN中医外治中广泛应用,该疗法利用火针针灸有效疏通疼痛处,使瘀滞的毒邪之气可散出,借助火针火热之气鼓舞气血运行,以通经活络,且火热之气的刺激可保持针感时间与强度,促进气血运行,有效温经行气,滋养脏腑[10]。针对气滞血瘀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其治法在于理气活血、化瘀通络,可选择《医林改错》血府逐瘀汤、《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金铃子散等主方,本研究所用活血化瘀中药中,黄芪健脾益气;当归、川芎、红花均能活血养血、舒经通络,有祛瘀止痛之效;地龙可搜风通络;赤芍、延胡索主要功效为活血化瘀、行气止痛;诸药以甘草调和,达到通经活络、理气活血、化瘀止痛的治疗效果。此外现代研究显示,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的中药当归、丹参、红花等还可改善机体局部微循环与炎症反应微环境,促进血液流动[11-12]。故治疗组治疗后患者疼痛缓解迅速且痛感降低显著,睡眠质量显著提高,炎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复发率低,证实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应用火针联合活血化瘀中药治疗血瘀型PHN止痛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患者睡眠质量,降低炎症反应与复发率。孙冷冰等[13]报道指出,火针联合活血化瘀中药治疗血瘀型PHN起效快、疗效好,对患者生活质量与睡眠质量均有显著改善效果,与本研究结论类似。

综上所述,临床针对血瘀型PHN选择火针联合活血化瘀中药治疗,可显著缓解患者疼痛、改善患者睡眠质量、调节机体炎症因子水平、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火针带状疱疹血瘀
话说血瘀证
带状疱疹疫苗该不该打?
火针疗法联合甲硝唑治疗玫瑰痤疮疗效观察
儿童带状疱疹的研究进展
基于中药药物代谢动力学的中医血瘀证研究概述
独参汤治愈面部带状疱疹之目赤案1则
火针经筋点刺配合针刺治疗Megie综合征验案1则
从历代火针治疗病种的变化探讨火针功效的发展
老年带状疱疹药物治疗的对比观察
脉血康胶囊联合雌孕激素治疗血瘀型原因不明的月经过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