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孩政策的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8-12-08洪家敏

新商务周刊 2018年12期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生育用人单位

文/洪家敏



二孩政策的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文/洪家敏

信阳农林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我国的人口结构在新中国建立之后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人口数量一时间急剧增长,当时的党和政府为了有效的控制人口增长的速度,改善我国的经济生活状况,出台了计划生育政策,伴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我国却又出现了两个比较严重的问题。一个是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另一个是独生子女教育的问题。这些祖国的花朵过于“娇嫩”、耐挫折性差,“个人为中心”意识过强,团队协作能力不足和精神性格方面存在缺陷,印证了那句老话,“独柴难烧,独子难教”。

计划生育政策;二孩政策;人口健康发展

1 政策出台的背景

为了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保障人口的健康发展,在1982年12月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中,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中规定:“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2000年政策松动,规定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的可以生育第二个孩子的政策,放开“双独”。2013年又规定夫妻双方有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可以生育第二个孩子的“单独”生育政策。此后,全国各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陆续出台“单独二孩”的具体实施细则。这一政策的提出将会对我国人口增长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造成显著的影响。

2 政策实施中出现的问题

2.1 人口总数不断增多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基数大,虽然近几年来人口增长率较低,但是总体来说,总人口数量还是在不断的增多的,在2010年我国所进行的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中,全国的总人口数是1339724852人,比起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一共增长了7390万人。2014年统计人口是13.70亿,2015年统计的总人口数量是13.90亿。虽然环比增幅下降很多,但是总体来说也是处在不断的增长状态的。

2.2 人口增加速度不断下降

我国的人口总数量尽管在缓慢增长,但是由于人口的增长加速度在不断的下降。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在2000年至2010年这十年的人口年平均增长率是0.57%,人口的总增长率是5.84%,与1990年至2000年的1.07%的年平均增长率减少了0.5%。2013年的平均增长率达到了近30年的最低值仅为0.49%。依据这些数据所显示的趋势,如果国家不对计划生育政策进行调整,那么中国的人口增长速度还会不断的减慢。由于人口的出生率非常的低,出生人口很少,在第二次婴儿潮所出生的人口已经进入到了老年期,预计过不了几年,我国的人口增长率将会降低为零,届时人口的总数量也达到了最大值。从后面的人口预测结果可知大约在2035将会出现这个峰值,在这之后,人口出现了负增长,我国的总人口数量开始逐渐下降。

2.3 老龄化愈发严重

我国的国家经济发展将会受到老龄人口快速增长的负面影响。相比于国外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有着几个不同的特征:第一个是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速度是比较快的,人口数量是巨大的,养老压力也是空前绝后的。第二个特点是老年抚养比的上升速度是先慢后快。第三个特点是我国的人口进入老龄化社会,是在国家处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阶段,还没进入发达的富裕阶段,但人口却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时期,未富先老成为老龄化的凸出问题。

2.4 劳动力人口出现总数下降

根据我国国家统计局的人口统计结果表明,我国的劳动人口在2012年的数量是9亿3727万。比起2011年末人口减少345万降低了0.6个百分点。2014年,中国16周岁以上至60周岁以下的劳动年龄人口为91583万人,比2013年末减少371万人。这已经是中国劳动力人口连续3年下降,并且呈现出总量过剩、结构性短缺的尴尬局面。

3 二孩政策实施的建议

通过研究我国“二孩”政策的落实情况,得出国家的社会经济受到人口变化的影响较凸出,尤其是对我国长期以来的计划生育国策的影响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针对“二孩”政策的实施提出以下几点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3.1完善促进性别平等的政策措施,保障女性就业、休假等合法权益。欠发达地区和社会保障水平低的城区,容易出现性别歧视、出生婴儿性别比例偏高等问题,随着“二孩”政策的出台,多生、生男孩、再要一个的老观念也蠢蠢欲动,间接增加了已婚妇女的生育时间,用人单位的女性员工成本也大幅度提升,因此造成了就业性别歧视,女性员工权利被侵害屡见不鲜。为了鼓励女员工就业,可效仿发达国家的生育假期制度。如英国的女员工享有39周的带薪假期;意大利不仅女员工有产假,其丈夫也有长达13周的带薪假。

3.2支持女性生育后重返工作岗位,鼓励用人单位制定有利于职工平衡工作与家庭关系的措施。用人单位认为理想的经理人不应该以产妇的形象出现,她们不够称职、独立性较差、情绪化、缺乏权威。特别是市场转型后,企业承担了更多的女性职工的生育成本,国家的政策支持被看做是一种“虚”的支持。也有一部分企业通过“变通”的方式,借口适应新环境调到后勤、保卫等与之前相差甚远的岗位,或降低重返岗位女性的福利待遇收入,将部分生育和抚育成本风险,转嫁给生育后的女性职工。用人单位可以采取多样化的雇佣方式,如兼职。制定弹性的劳动作息时间,在女性生育后重返工作时,不会感受到过多的压力与群体不适,能兼顾工作与抚养子女。当然,生育成本不能完全由企业或个人独自承担,这样有失公平,且不具有可持续性。国家在提供带薪生育假期的政策保障同时,通过社会生育保险补贴生育后女性职工家庭、以及对育儿津贴的发放,由政府提供相应的财政支持,来降低用人单位的用工成本。

[1]兰海艳.国外生育政策[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3-08-26(08).

[2]慕霜.女性主义关怀伦理视角下的“二胎”政策探析[J].阴山学刊,2016,29(2):88-92.

[3]曾毅.试论二孩晚育政策软着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中国社会科学,2006(3).

洪家敏(1985-),女,河南信阳人,讲师,研究方向:公共管理。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资助项目:2018-ZZJH-434。

猜你喜欢

人口老龄化生育用人单位
七部门联合发文 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
生育路上的苦与乐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成因与应对
三孩生育政策全面放开
性骚扰的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研究
弥补人类生育“缺陷”的幸福路径
1.举证责任倒置对劳动争议仲裁有什么意义?
世界人口老龄化之住房问题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