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海军无人潜航器的发展与应用∗

2018-12-08王智勇李海岩

舰船电子工程 2018年9期
关键词:美海军潜艇无人

黄 亮 王智勇 李海岩

(南部战区海军参谋部 湛江 524001)

1 引言

无 人 潜 航 器(Unmanned Undersea Vehicle,UUV)是以遥控或自主方式,在水下航行的无人化、智能化作战平台。与传统的有人驾驶作战平台相比,无人潜航器具备作战用途广、智能化程度高、隐身性能好、机动和适应能力强、可减少人员伤亡等特点和优势,逐渐成为一支新型作战力量[1~3]。

2 美海军无人潜航器发展历程

美国海军研究生院自1987年就开始了水下无人潜航器的研究工作。1988年,美海军和国防预研局制定了水下无人潜航器的发展规划,1994年正式将水下无人潜航器发展列入计划。1999年,美海军研制出了第一代搜索鱼雷用无人潜航器侦察系统,并于当年提出首个无人潜航器发展计划[4]。2000年,美海军发布第一版《无人潜航器主体规划》,在2002年的“21世纪海上力量”和2003年的“海军转型路线图”中都特别强调了发展UUV的重要性。2004年11月,美海军公布了“无人潜航器总体规划”,系统阐述了UUV新的任务使命、实现途径、技术目标与发展建议,重新定义了无人潜航器的使命、任务以及海军希望其所具有的能力,同时明确了美海军正在建造和研制的所有水面舰艇和潜艇都将配备无人潜航器。2005年,在美、英等军事大国的带动下,世界无人潜航器发展取得重要进展,美海军调整了其无人潜航器的发展计划。2007年后,美国统筹空中、地面和水下无人系统,统一发布《无人作战平台发展路线图》,确定重点突破的关键技术,为各军种发展无人作战平台提供基本指导,每两年进行滚动修订并发布[5~6]。

3 无人潜航器的主要特点

3.1 态势感知能力强

无人潜航器可同时侦察、监视多个水面和水下目标,跟踪重要目标,及时回传目标信息,进一步拓展情报、侦察与监视能力;可将侦察监视范围延伸至危险水域或濒海水域,持续提供各类水下战场情报,有效提高美军水下战场态势感知能力。

3.2 隐蔽性强

无人潜航器体积小、生存力强,采取防区外投放、快捷通信、减少上浮次数和时间、完成任务后自毁等措施,可进一步提高行动隐蔽性,降低暴露概率,有效掩饰作战意图。

3.3 使用灵活性强

无人潜航器可根据需要适时、适地布放,可选用潜艇、水面舰船和飞机布放,也可由岸基直接布放;可在浅水区作业,也可在600m~6000m的深水区作业;可连续待机或作业数月时间,也可快速实施短时行动;可作为侦察平台,也可作为网络中心战的中继枢纽;可作为诱饵,也可作为打击平台直接攻击目标。

3.4 遂行任务多样

无人潜航器一般采用模块化设计,开放式系统架构,可根据任务需要加装、更换各类载荷,具备遂行海洋环境情报收集、预警监视、反潜作战以及水下打击等多样化任务的能力[7]。

4 美海军无人潜航器军事应用

美海军在规划中对无人潜航器的各种作战概念进行了以下描述。

4.1 情报、监视与侦察

利用无人潜航器秘密执行电子、水声信号、图像、气象和海洋环境等战术情报的搜集;对核生化放射性爆炸物进行探测定位;对近岸和港口水域进行监测;以及战场损伤评估、移动目标指示等任务,以显著提高部队的预警能力。

4.2 反水雷

反水雷的主要任务是迅速建立大范围作战区域和安全航渡的航线、水道,为海上活动舰艇找到或创造无水雷的活动海区。这种能力已成为美海军兵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军的初步构想是,部署一种通用的模块化的无人反水雷系统,能够迅速扫除各种水雷,确保美军能够以最低风险从海上进入作战区域。

4.3 反潜

水下反潜作战时,无人潜航器较传统载人反潜平台具有更加突出的安全优势。无人潜航器在反潜作战中可实时监控驶离港口和途径关键海区的敌潜艇,保证作战区域不受敌方潜艇威胁,保护己方海上舰艇编队航行安全;可作为艇外传感器,扩大潜艇搜索范围;可在侦察警戒的同时,根据命令执行跟踪或对潜攻击任务;可充当诱饵,对敌方水声器材、潜艇进行诱骗和干扰,引导己方潜艇实施攻击等。

4.4 探察与识别

主要用于支持国土防御、反恐、爆炸物排除等,此类无人潜航器可在狭窄区域内(如船壳、桥墩周围、港口、码头以及锚地等)进行快速搜索、探察和定位爆炸物。

4.5 海洋调查

无人潜航器可在大范围的濒海水域采取随波漂流,或以电池、从海洋中吸收能量进行滑行的方式,搜集高质量、精确的海洋水文、海洋环境和气象等数据,同时为多种作战提供战场情报支撑。

4.6 通信/导航网络节点

将无人潜航器作为重要的通信中继与辅助导航平台,连接岸、海、空、天各类作业平台,实现多平台协作。通信∕导航网络节点将为各平台(包括有人和无人平台)之间提供连通性,并根据需要提供辅助导航。

4.7 信息作战

信息作战的目标是利用无人潜航器可在濒海、浅水区域或危险水域航行的特点,通过电子信息手段“利用、欺骗、威慑和瓦解敌人”。无人潜航器在信息作战中主要有以下两种运用模式:一是作为通信或计算机干扰器,对敌方通信系统或计算机网络节点进行干扰、病毒攻击等。二是作为潜艇诱饵实施诱导,可在已知敌反潜力量或传感器布放海区,按照预先设定路径航行,吸引敌方注意力,甚至可通过模拟真实潜艇的运动与声学特征等,诱导敌人,掩护己方潜艇兵力行动意图,并在作战中配合其它作战力量猎杀敌潜艇。

4.8 设备投送

此类无人潜航器能向前线投送各类反水雷对抗(灭雷具、反水雷小型无人潜航器等)、海洋调查、通信(建立水下通信节点)和导航装备;能向特种作战人员输送武器、食物、电池或燃料等补给,也能投送摩托车、全地形车等装备;能向目标海域输送导弹发射舱等武器发射装置,甚至能自身携带武器用于对敌攻击。

4.9 时敏打击

时敏打击是指仅用数秒时间完成“从传感器到射手”的一系列过程,将爆炸物投向目标。时敏打击可使用任何平台,但从无人潜航器上发射武器,或用无人潜航器输送武器载具,可使发射点与目标距离更近,从而更快地消灭目标,也可掩盖己方高价值平台踪迹[8~11]。

5 美海军无人潜航器作战使用流程

5.1 布放

美海军主要根据任务要求,无人潜航器类型、数量、技术条件、布放及工作海域等情况进行综合筹划,然后选择合适的布放平台进行布放。通常由特种船、战斗舰艇等水面舰船、飞机和潜艇进行布放,还可由岸基直接布放。从布放方式看,水面布放主要有人工、滑轨、甲板起重、船坞布放等方式;水下布放主要有鱼雷管、导弹发射管布放等方式。

5.2 水下待机与信息获取

无人潜航器布放后,通常位于布放海域或按规划航路航行至指定海域作业,执行海洋数据测量或情报搜集、监视、侦察、反潜作战和火力打击任务。

5.3 信息传输与处理

无人潜航器主要使用铱星、海事卫星、GPS导航、Argos系统、甚高频、水声通信中的一种或多种作为通信手段,定时或适时向母船或岸基指挥所传输信息。此外,也可将采集的数据保存在内部存储设备中,待回收后分析处理。

5.4 回收或自毁

无人潜航器完成任务后,通常根据预设程序进入回收或自毁阶段,智能化程度高的无人潜航器,还能根据任务执行情况和自身状态自主决策回收程序。无人潜航器水面回收与水面布放方式类似,水下回收主要有牵引回收、机械臂回收、直接对接回收、附着在潜艇外侧回收等方式[12~13]。

6 启示

一是催生新型探测技术。随着各类水下作战平台噪声越来越小,其对抗传统声纳探测的能力逐步提升。未来,低频主动声纳、非声学探测或其他新型技术将在水下探测方面占据优势地位。

二是产生新型作战样式。随着无人潜航器的大量应用,有人潜艇将逐渐从前线作战平台转变为母艇和协调平台(如航母),活跃在前线或高危海区执行任务的兵力以各类无人平台为主。

三是水下作战网络化。随着新型远程水下传感器及新兴水下通信系统的应用,水下作战将逐步实现网络化,而无人潜航器必将成为水下作战网络中的关键节点。

四是诱发海床战(Seabed Warfare)。无人潜航器和部署的水下传感器等可有效增强美潜艇水下探测和作战能力,潜艇对此能力的日益依赖将引发在沿岸海床部署及清除此类设备技术的竞争。

7 结语

美军长期、大力投入无人潜航器的研发工作,充分反映出未来海上战争向水下及深海延伸的趋势,无人潜航器此类的无人化作战平台将越来越受到各国重视,成为打赢未来战争的一支重要力量。

猜你喜欢

美海军潜艇无人
美海军士兵执行扫雷任务后,回收MK 18 Mod2无人潜航器
2022年8月1日,美海军MV-22鱼鹰倾转旋翼机参加环太平洋-2022军事演习
十分钟读懂潜艇史(下)
2021年10月21日,美海军汉普顿号核潜艇接近塞班岛
潜艇哥别撞我
2021年5月19日,美海军大角号(左)与法海军雷电号(右)进行海上补给
十分钟读懂潜艇史(上)
潜艇跃进之黄金时代
无人战士无人车
反击无人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