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信用社财务风险管理探析

2018-12-08张国富柴永来

活力 2018年6期
关键词:信用社风险管理财务

张国富 柴永来 张 战 雷 光 李 琳

(1.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会计学院,大庆 163319;2.中国人民银行哈尔滨中心支行,哈尔滨 150036)

1 引言

农村信用社是服务“三农”的基层金融机构之一,对于提高农村金融供给,提升农村金融运营效率,提高服务“三农”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农村信用社在发展中存在着网点少、治理结构不健全、人员素质低下、内部监控体系不完善等不足,这些都制约农村信用社可持续发展。依照国家对农村信用社改革指导方案和相关规章制度要求,必须强化农村信用社管理,提高管理水平。提高财务风险管理意识,正确分析农村信用社财务风险,充分分析财务风险产生环节,提高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节点,这对于提升农村信用社财务风险管理水平,提高管理绩效,促进农村信用社有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国内专家和学者针对农村信用社财务风险管理进行了大量研究,形成了代表性观点。王胜演(2012)分析农村信用社财务风险基本表现及产生根源,提出优化市场环境、完善规章制度建设,强化监管水平等对策。黄雷(2012)分析农村信用社财务风险管理现状及产生根源,选取了体制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及市场风险等6个方面15个财务风险预警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判断财务风险水平。孙疏(2013)分析了农村信用社财务风险的基本特征,存在财务风险管理理念缺乏,管理制度缺失、指标体系不完善,管理者水平低等问题,并提出针对性改进建议。孙素娟(2017)分析农村信用社财务风险产生根源,提出了转变思维观念,建立完善风险预警机制,完善管理程序等对策。赵丽丽,李学峰(2017)针对农村信用社财务风险管理现状,分析在内部管理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财务风险管理人员能力等方面存在不足,提出了相应完善对策。

2 农村信用社财务风险界定

农村信用社是营利性金融机构,同企业一样会面临财务风险。根据企业财务风险的基本内涵,农村信用社财务风险也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农村信用社广义财务风险是指农村信用社吸收存款、同业拆借等方式形成负债而形成的偿付本息的不确定性或者带来农村信用社利润减少的可能性,主要是指筹资风险。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指农村信用社绵连内外部不可控因素,造成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偏离,致使农村信用社陷入财务困境状况。广义的农村信用社财务风险存在于信用社财务活动和运营过程中,综合反映企业风险的货币化价值。广义财务风险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资产价值及收益分配风险。

3 农村信用社财务风险管理存在问题

农村信用社面临的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从整体上看,主要是由于农村信用社内外部制约因素导致财务风险。农村信用社财务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3.1 经营环境带来财务风险管理隐患

农村信用社经营环境相比其他金融机构还是具有一定脆弱性。由于农村信用社承担着服务“三农”的重要使命,这决定了服务的主要地点在农村,主要服务对象为“三农”。农村经济运营环境相比其他地区要差,农村信用社财务风险管理受自然环境、农业生产周期性、季节性和服务对象分散性的影响,面临的财务风险管理环境更为复杂,影响财务风险管理效果。

3.2 财务风险管理意识有待加强

农村信用社对财务风险的管理意识主要集中在信贷风险,注重对回收本金和利息方面的管理,管理意识单一,不能准确把握财务风险的对象和性质变化,风险管理意识有待提升和加强。针对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对象变化,强化风险管理外延,建立信贷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多维风险管理意识。从风险性质上看,财务风险管理涉及范围也在逐渐扩大,从局部、区域性逐渐向全国化、全球化演化。

3.3 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

农村信用社未能建立“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运营管理和内部管控机制,运营行为不规范,抵御风险能力差,健康、可持续发展受到制约。在农村信用社发展中,由于受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人员能力的影响,未能深入进行供给侧改革,建立较为完整的财务制度和内部控制框架和制度,财务风险监督和管理效率低下,各个环节和机制不健全。在财务管理方面,主要针对贷款管理出台了一系列办法和考核制度,缺乏系统性财务风险管控机制。

3.4 员工素质良莠不齐,财务风险管理能力有待提高

农村信用社受发展历史、运营体制等因素制约,员工来源和素质具有特殊性。少数基层员工通过“接班”方式进入信用社,这些员工学历水平偏低,甚至有中专或一些初中文凭,本科学历员工比例较低。农村信用社还存在员工不熟悉岗位业务,尤其是财务风险管理方面人才缺乏,专业技能水平低。在农村信用社中,少数员工年纪大,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差,风险管控意识低下。员工素质将成为制约农村信用社发展“瓶颈”因素之一,因此,必须提升员工素质,尤其财务风险管理业务水平和能力,更好管控财务风险,保证资金安全性,从而促进农村信用社健康、可持续发展。

4 完善农村信用社财务风险管理策略

4.1 完善农村信用社经营环境

农村信用社财务风险管理受到国家经济发展周期,各个产业发展状况、通货膨胀、利率水平、信用环境、文化条件的诸多因素影响,应不断完善运营环境,提升运营管理外部条件保障。根据国家宏观调控情况,中国人民银行、银监局制定相关农村信用社发展相关政策和规定,提供信用社风险管理的制度保障。

4.2 持续强化和提升财务风险管理意识

在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阶段,农村信用社也面临供给侧改革。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快速发展,给农村信用社财务风险管理提供诸多机遇和挑战,在农村信用社各类业务运用中时时刻刻可能产生财务风险,因此,必须进一步改变财务风险管理认识,提升财务风险管理意识。在农村信用社财务风险管理过程中,不管理财务风险和过度“规避风险”两种情况都不利于农村信用社财务风险管理水平提高,应该在可控范围内,做好财务风险与收益匹配,学习先进财务风险管理理念,转变财务风险管理观念和意识,管控财务风险关键方面和节点。

4.3 建立科学内部控制机制,化解财务风险

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或制度能够有效管控财务风险,及时提高处理财务风险能力,有效化解财务风险不良影响,提高财务风险管理水平。在农村信用社内控机制完善过程中,一定要学习先进金融企业宝贵经验,结合内控准则、会计准则、财务通则的要求,结合互联网下内控新变化,建立有效内控机制。明确各个岗位财务风险控制岗位职责,建立岗位责任制,明确岗位权责利,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对财务风险制约、管控和规范作用。完善财务操作流程和内部审计效率。按照财务操作流程,组织财务人员业务操作规范化培训,提高财务操作的制度规范性。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维护内部审计权威性提高内部审计地位,挑选高素质人员充实内部审计岗位,完善内部审计人员培训,将序时审计和后续审计有机结合,重点转向财务风险风险性审计监督,提高财务风险审计水平。

4.4 强化管理人员培训,提高员工素质

金融企业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的竞争,农村信用社要想增强竞争能力,提高竞争水平,必须培养一批具有高精尖金融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强的企业管理人才,因此,需要制定完备管理人才培养计划,采取针对性措施,促进管理人员素质提升。强化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在提升员工素质过程中,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第一,重视职业道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第二,提高财务风险管理人员风险管理意识、技能和水平。第三,建立科学管理人员聘任和后续教育模式。第四,构建科学有效的员工绩效评价体系,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培养一支专业技能强、风险管理意识好,综合素质高,吃苦耐劳的员工队伍。

农村信用社财务风险管理受企业内外部多种因素影响,提高财务风险管理水平需要制定内外部政策,建立系统性风险预警和评价机制,这样才能促进农村信用社财务风险管理水平提升,确保农村信用社可持续发展,为更好服务“三农”奠定基础。

[1]黄雷.农村信用社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J].齐鲁珠坛,2012(5):60-64.

[2]王胜演.试论农村信用社财务风险管理的防范措施[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8):101-101.

[3]孙疏.农村信用社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J].特区经济,2013(2):57-58.

[4]孙素娟.农村信用社财务风险管理的防范策略[J].北方经贸,2017(5):93-94.

[5]赵丽丽,李学峰.农村信用社财务风险管理问题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7(10):82-83.□

猜你喜欢

信用社风险管理财务
财务重述、董事长更换与审计师变更
沙盘推演工具在“国和一号”示范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新发展阶段农村信用社加强管理会计绩效考核应用研究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