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的理论脉络梳理

2018-12-08李玉彪

经济研究导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亚欧大陆桥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带

苏 华,李玉彪

(兰州大学 经济学院,兰州 730030)

引言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作重要演讲时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得到了国内外政界、商界的高度关注和重视。这一战略构想是中国遵循历史发展轨迹的又一伟大战略路径,是新时代对古老丝绸之路的复兴计划,契合了中国和中亚国家的发展诉求,它的提出有着诸多理论研究的铺垫和积累。

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东西方的交通大动脉,反映出中华民族古代走向世界的历史,也是西方对中国认知和交流的历程。汉武帝时期,汉武帝派使臣张骞出使西域,这原本是带有政治目的的开拓疆土、稳定边疆的外交政策,却打通了东西方世界的商贸大通道。“丝绸之路”(Seidenstrassen)是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在其关于中国的一本游记中第一次提出的,之后,“丝绸之路”之名便从此被铭记。其历史之久远、路线之长、沿路国家之多,世界罕见。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是以现代丝绸之路——亚欧大陆桥为展开空间,依托沿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行,丝绸之路经济带理论研究也是源于学者们对亚欧大陆桥的建设和其经济意义展开。本文以构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理论体系为目的,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的理论脉络进行梳理,以期引起学界对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理论体系的关注与重视。

一、理论萌芽:第一亚欧大陆桥

第一亚欧大陆桥,以世界最长铁路——西伯利亚大铁路的建成和通车正式形成。这条长达13 000多公里的铁路对前苏联以及欧洲还有日本开展对外贸易产生了深远影响,对于我国开展向西开放战略起到了示范作用。国内关于第一亚欧大陆桥的相关文献较少,但也有学者在对第一亚欧大陆桥与新亚欧大陆桥进行比较研究时,指出了第一亚欧大陆桥建设的地位和作用,认为第一亚欧大陆桥建设经济意义在于以下方面。

首先,让西伯利亚和俄国远东地区的农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其次,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工业发展水平登上了一个新台阶。再次,西伯利亚大铁路沿路国家数量众多,其作为当时最为便利的运输方式为进出口贸易营造了良性的运输环境。

第一亚欧大陆桥,以西伯利亚大铁路为核心,于100年前通车,给前苏联和沿线国家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和商机,对于整合区域合作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其特点是,依托西伯利亚丰富的自然资源,以铁路为纽带,提供其资源得以开发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条件,促进经济发展。这种模式不难为中国发展经济,开发西部资源,连接我国西部,以及西部以西的广阔世界提供了一种发展模式和借鉴意义,为我国打通“第二亚欧大陆桥”塑造了样板。

二、理论根基:第二亚欧大陆桥的相关研究

1990年9月,兰新铁路与前苏联铁路正式接轨,自此,“新亚欧大陆桥”,一条从我国连云港直达荷兰鹿特丹的铁路正式通车,加快了我国西部地区和沿桥国家的经济发展。

关于第二亚欧大陆桥的相关研究十分丰富,因涉及我国境内两条重要铁路——陇海线和兰新线,国内关于第二亚欧大陆桥在交通、经济、贸易、政治等方面的发展和作用的探究层出不穷。中国政府和中国学者对“第二亚欧大陆桥”的重视程度相对较高,尤其是兰州、新疆、陕西等地区性科研院所和研究机构。早在第二亚欧大陆桥通车以前,就有学者提出了第二亚欧大陆桥贯通后的经济、社会影响。赵德润、刘葵华等(1988)描绘了亚欧大陆桥的蓝图,指出了大陆桥贯通后的诸多好处。著名经济学家马洪认为,第二亚欧大陆桥是“装点我国经济体魄的金腰带”。胡怀邦(1989)指出,中国应改变单一东向海运模式,实施双向海陆分流战略;认为开通亚欧大陆桥是实现这一转变的关键。

1990年9月“新亚欧大陆桥”的通车后,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指出了新亚欧大陆桥较第一亚欧大陆桥的优势和发展前景,并预测了新亚欧大陆桥对中国以及沿桥国家经济的深远影响。吉秀文(1991)揭示了新亚欧大陆桥在加快我国对外开放,促进西部外向发展,带动我国贫困地区开发方面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袁志彦(1991)指出了新亚欧大陆桥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1992年,随着新亚欧大陆桥的正式运行,关于新亚欧大陆桥方面的研究便更加丰富,更多的是关于新亚欧大陆桥对各省份、地区经济方面影响的论述。也有学者将第二亚欧大陆桥与丝绸之路对比研究。例如,马英昌(1992)认为第二亚欧大陆桥是现代丝绸之路,并将第二亚欧大陆桥与第一亚欧大陆桥进行比较,指出了第二亚欧大陆桥的诸多优点和对于我国西部发展的重大意义;赵鸣、李祖坤(1996)指出,新亚欧大陆桥是一条运输通道的同时,也是重要的经济走廊,沿桥各国因各自优势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可开展双边、多边合作,经济上实现互利互惠。可见,“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个概念在新亚欧大陆桥正式通车的最初几年已经开始萌芽。

“新亚欧大陆桥”的发展,在新时期的作用尤为突出。“新亚欧大陆桥”经过多年发展,促进沿桥国家经济发展,促进中国与沿桥国家的经贸往来与和平发展。通过查阅大量文献,集结众多学者的观点,认为新亚欧大陆桥通车的作用是:第一,以资源优势为切入点,带动经济发展。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但矿产资源丰富,由于“新亚欧大陆桥”的通车,为我国西部地区的资源开发打通了向西通道,为西部地区出口矿产资源,发现经济增长点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二,连接欧洲,引进欧洲发达工业技术。欧洲各国工业水平发达,“新亚欧大陆桥”的通车加速了欧洲先进工业技术的引进,同时也吸引了欧洲发达经济体资金来我国西部投资。第三,连接两头经济发达的欧洲、日本、韩国和资源丰富的中国西部和中亚各国,加快了中国西部地区、中亚各国的农业、畜牧业、采矿业、加工业、能源产业的发展。第四,加快我国中东部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减少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和产业趋同造成的资源浪费。

三、理论雏形: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前期研究

随着对“新亚欧大陆桥”研究的不断深入,“新亚欧大陆桥”和“经济带”相结合的研究层出不穷。“新亚欧大陆桥经济带”这个提法出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术论文当中,也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接受。1996年通过的“九五”计划以及2010长远规划中都明确提出了要建设“新亚欧大陆桥经济带”。在这之后,关于对新亚欧大陆桥经济带规划与建设的学术研究也不断涌现。例如,李同升、陈宗兴(1997)阐明了新亚欧大陆桥的形成过程,认为按照国际通道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新亚欧大陆桥必将经历由运输通道向经济带发育的转变过程;芮杏文、孙永俭等(1998)提出了建设新亚欧大陆桥经济带是实现对外经贸合作多元化发展、对外开发进一步纵深发展的新需要。此时“经济带”的概念与新亚欧大陆桥已在学术界紧密结合了。与此同时,自2003年以来,每年在北京召开人大会议期间,出席会议的大陆桥沿线城市领导利用全国人大会议休息时间,本着信任、合作、发展的原则,召开新亚欧大陆桥沿线城市领导联谊活动,就共同关注的问题向全国人大提交议案或建议。从2003—2012年共召开了十届,目的就是进一步加强新亚欧大陆桥区域合作、促进陆桥经济带发展。

“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概念第一次是出现在朱显平、邹向阳(2006)的《中国—中亚丝绸之路经济发展带构想》中,指出发展中国—中亚跨国带状合作体的目的是实现新丝绸之路经济快速增长和关联带动。这里的新丝绸之路其实就是新亚欧大陆桥。之后,将丝绸之路和经济带结合进行研究的并不是很多,直到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哈撒克斯坦时正式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研究可谓是铺天盖地。这一具有深层次理论渊源的新提法,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促进世界经济一体化打了一剂强心针。不难看出,新亚欧大陆桥经过多年发展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提出奠定了深厚的政治、经济、社会基础。

四、战略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战略正式形成

丝绸之路经济带提出后,关于这一构想的实施动作也是相当之快,首先将“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升级为国家级战略,其次发起并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建创造良好的投融资环境。在学术届更是掀起了巨大浪潮。在中国知网中以“丝绸之路经济带”为关键字搜索出来的从2013年9月到2017年4月的文献就已超过1万篇,但是2013年9月之前,也就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正式提出之前的10年,以“丝绸之路经济带”为关键字进行搜索后的文献总数也不过百篇,并且其中的关键字也最多出现“丝绸之路”,并无“经济带”一词。可见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概念如今已成为一个被广泛研究的课题。通过对其形成的脉络进行梳理,发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内涵是丰富的,国家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其战略目标是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共建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五通三体”的深刻内涵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这一战略构想后不断丰富,不断创新,也标志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战略的正式形成。

结语

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战略这一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战略构想,以古丝绸之路之名为点缀,因具有深远的历史背景,以更快的加速度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其形成过程并非一朝一夕。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发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前身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带,并且,新亚欧大陆桥经济带也曾一度出现在我国的重大远期规划当中,但由于当时中国经济并不具有现如今强大的影响力,因此,新亚欧大陆桥经济带并不具有像丝绸之路经济带这样的光环。

通过脉络梳理,可以看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战略的提出具有深远的理论和历史渊源,得名于古丝绸之路,受益于第一亚欧大陆桥对我国构建第二亚欧大陆桥的启示,发展于第二亚欧大陆桥的建设和发展,形成于新亚欧大陆桥经济带的提出和多年发展,成长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并将以更强大的生命力造福于世界人民。

[1]刘伟.一带一路全球双环流下的区域互惠共赢[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2]赵德润,等.潜力巨大的“金腰带”[J].望周刊,1988,(3):22-23.

[3] 胡怀邦.中国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物流对策[J].中国物资流通,1989,(5):8-9.

[4]吉秀文.充分利用新亚欧大陆桥加速发展我国西部外向型经济[J].国际贸易,1991,(12):38-40.

[5]袁志彦“.亚欧大陆桥”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J].人文地理,1991,(12):52-55.

[6] 马英昌.第二亚欧大陆桥-现代丝绸之路[J].社科纵横,1992,(12):17-22.

[7] 赵鸣,等.新亚欧大陆桥连接亚欧的经济走廊[J].中国对外贸易,1996,(10):37.

[8]郭志仪.第二亚欧大陆桥发展协作系统论[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1995.

[9]李同升,等.关于我国新亚欧大陆桥经济带规划与建设的若干思考[J].经济地理,1997,(3):6-10.

[10] 芮杏文,等.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经济带开发的战略思考[J].中国软科学,1998,(8):5-10.

[11] 朱显平,等.中国—中亚丝绸之路经济发展带构想[J].东北亚论坛,2006,(9):3-6.

[12]马莉莉,等.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报告2014[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亚欧大陆桥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带
一条江的嬗变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之路
陕西呼应长江经济带
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国际工程物流行业在亚欧大陆桥与“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丝绸之路经济带”教育合作现状分析
“丝绸之路经济带”下中国的中亚能源政策
“丝绸之路经济带”跨境次区域合作的前景展望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新疆教育人才培养
丝绸之路经济带媒体合作论坛联合宣言签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