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机械”环境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研究
2018-12-08陈思羽刘春山龙泽明
陈思羽,刘春山,龙泽明
(佳木斯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0 引 言
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首次提出,要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势态。此后,李克强总理多次对此进行阐述,并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既可以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又有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公平正义。随后为推动此项工作,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15]32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两个文件,对加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各高校继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高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质量。当前,各高校正出台各种政策措施推动创新创业教育落到实处,但不可否认,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正处于“创业期”,有些创新创业教育的方法和举措还不成熟,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如何充分认识目前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内涵及现状,努力探索适合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新模式,是扎实落实、稳步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课题。
1 高校机械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1.1 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不足
由于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的发展历史比较短,还没有形成很好的氛围,而且本科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所以导致学校、教师及学生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专业知识传授和创新创业教育完全割裂,专业知识具有独立的培养体系,而创新创业仅开设创业类的选修课,其知识体系不够专业化和系统化。其次,普遍认为创新创业教育不是大众化教育,仅仅是对少数有创业和创新兴趣的学生教育。再次,专业教育都是遵循传统的教育规律和模式,虽然在实践教学中对创新有所渗透和改进,然而力度不够,不够深入,而且误认为创新创业能力是在工作的社会实践中不断培养和提升,忽视其校园的教育功能。最后,还没有从实际行动上真正重视创新创业的教育意义,只将其作为学生活动的载体来应付。
1.2 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没有有效融合
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应用化学专业还没有将创新创业教育很好地贯穿于人才培养方案的教学体系中,缺乏资源整合和完善体系的构建,对于人才培养的目标有待进一步明确。虽然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选修课程,也有相应的学分,但是所授课程主要设置在就业指导和学生职业规划方面,与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培养和素质拓展严重脱节。这种课程体系没有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不符合现在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也难以达到应用型本科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预期目的。
1.3 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有限、形式单一
最初的创新创业平台大都是分散在各专业课程实践中,基本都是有兴趣的学生和相关老师自发联系,在专业实验室开展一些小型的创新创业活动,由于受条件限制,学生缺乏很好的平台,也没有形成团队,能够得到锻炼的学生也是极少数。另外,在专业办学中,创新创业教育的形式较单一,主要以理论讲解开展教学活动,即使在一些实验、实训类的教学环节,也只限于传统的验证性的实训项目,没有真正将创新理念融入实践教学的过程中,知识更新速度慢。创业能力的培养仅仅通过1~2门选修课和创业大赛的形式来实现,学生缺乏实践性锻炼。可见,创新创业教育的获取途径和国家的培养教育要求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也无法满足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需求。
2 “互联网+机械”背景下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必要性
2.1 创新创业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等院校更应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把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融入教育全过程中,激发毕业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以创业带动就业。邵作仁从精神层面、形式、结果等三方面阐述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及创新思维,使学生提高对创新创业的重要性的认识水平,将创新创业作为一项自觉行为;学生通过学习相关创新知识,能够提高自身的创业技能;将创新精神和创业动力结合后,在强化学生技能的基础上,转变学生的择业和就业观,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不仅体现在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上,还关系到国家创新驱动战略、高校教育教学改革能否顺利实施等重大问题。《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
2.2 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符合高校双创教育改革要求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要把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树立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分类施教、结合专业、强化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人力资本素质,努力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国内学者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归纳,在不同的视角下构建了多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付军,杨续波,成立平根据高职创业教育体系研究的原则及意义,对高职人才培养体系和创业教育体系进行了整体设计,探讨了“知行合一”的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内容及保障措施,提出高校应对接自身人才培养定位、学校办学特色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确定相应的创业教育发展思路,设计相应的创业教育课程和训练体系,从而全方位推进创业教育。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围绕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主线,与天津市创业培训指导中心、天津圣纳科技有限公司、天津意库创意产业园共同组建了创业教育指导中心,合作完成了高职院校“融入递进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综上所述,国内对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的研究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另一类是开展理论研究,从现有国内外创新创业成果中归纳总结。多数研究认为创新创业教育需由高校、政府、企业等方面共同开展实施,这符合国务院办公厅提出的“以完善条件和政策保障为支撑,促进高等教育与科技、经济、社会紧密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指导思想。同时,将高校、政府、企业的资源进行整合,构建更加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符合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要求,是未来研究的方向。
3 高校机械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3.1 以学生实践创新中心为依托,全面开展学生学术科技活动
根据教育部、省教育厅及学校关于在大学生当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实施意见,结合本校提出“提高人才质量为核心,全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文件精神,学校有必要充分利用学院的专业优势和学科特点,在积累多年的学生科技实践活动和丰硕的学生学术科技成果基础上,成立机械创新创业实训基地,解决学院学生科技创新创业实训场地的相关工作,为推进学生开展科技学术活动发挥宣传、组织、管理和服务等功能。
3.2 以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为突破口,强化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专业内涵建设,树立科学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建设专业教育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新体系,所在单位有必要不断修订和完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将创新创业教育学分纳入人才培养体系的“素质拓展”部分。同时,所在学院要结合学院专业特点,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目标体系,强化学生创业认识与职业生涯规划以及心理素质的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3.3 以实验教学改革为载体,提高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项目的比例
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所在学院要结合专业特点,不断深化实验教学改革,优化实验项目,尤其针对本科专业学生,适当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项目的比例,改进实验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改革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教学的考核方式,打破传统的实验报告模式,每门实验课程对于开设的3~5个综合性设计实验项目要求以学术论文的方式提交作业,指导学生尽早熟悉学术论文的格式,树立科研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动手能力。
3.4 以深度校企合作为抓手,选派优秀学生赴科研院所和企业做毕业设计
除了校内实训基地之外,学院要充分利用校外实训基地,在不断稳定和巩固现有实习实训基地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新的实习实训及就业市场,深化校企合作的内涵发展。同时,校企双方要共同探讨人才培养方案,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共同开发专业教材,搭建实习就业的桥梁,充分利用学院教师知识功底扎实和企业员工实践能力强的特点,对学生毕业设计的要求逐步实现多元化发展。
注:龙泽明,通讯作者
主要参考文献
[1]邵作仁.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5).
[2]殷忠敏,赵海志,袁媛,等.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研究[J].经贸实践,2015(8).
[3]戴裕崴.高职院校“融入递进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