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组织行为学在绩效与管理实践中的应用研究

2018-12-08梁丹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咨询中心

新商务周刊 2018年11期
关键词:资源管理个体过程

文/梁丹,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咨询中心

1 引言

计划经济体制时代强调员工个体之间工作内容和工作报酬的一致性,通过毫无差别的收入体系来强调工作环境的公平性,尤其在很多称作“铁饭碗”的工作中得以体现。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仍然会受到前期计划经济体制时代的观念影响,使得企业的部分员工仍然乐意去得到一份常规的、不用额外提升工作能力的、几乎不会改变的工作,这使得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虽然逐年上升,但仍然存在很多不适应现代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理念的个体思维,急需通过组织行为学中的理念和内容进行一定的正向强化。

2 组织行为学在企业管理实践中起到的重要角色

2.1 组织行为学知识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起到的作用

组织行为学理论知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人员需要掌握的知识,规模较小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掌握程度极可能会降低到仅仅只负责招聘和简单的人员培训等工作内容,而后期员工正式入职后则不再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发生任何关系,这使得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事实上已经脱离了企业管理实践的步伐,也使得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呈现出一定的被动情况。由于长期进行单一模式的工作使得人力部门人员失去了宝贵的宏观工作的机会,具备组织行为学知识背景并应用于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并且能够更好地发挥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1]。

2.2 组织行为学中涉及员工个体工作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表现

事实上组织行为学是一种现代社会中跨学科的理论体系,在研究员工个体工作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和行为表现时所涉及到的理论知识包括心理学知识、社会学知识以及文化人类学知识,除此之外还有部分现代社会背景下的哲学知识作为补充,以这些庞大而繁杂的学科理论知识作为宏大的知识背景来进行研究的同时,还应该注意到在个体与个体之间、以及个体内部的传播活动在实际工作中起到的作用[2]。个体内部的传播活动涉及到心理环境的变化:包括员工在接受工作任务时对上级领导以及工作任务本身的态度和看法,以及员工个体在完成工作中对自我能力的评价和自我处理事务能力的评估。对于长期在工作强度较大的岗位上的员工,容易出现工作压力过大进而焦虑的问题,这种长时间的焦虑和不安容易造成情绪低落、缺乏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对现状不满且无力改变,严重时会危及到员工的身体健康而形成较为严重的生理和心理疾病。因此组织行为学中的员工心理研究和及时防治在现代企业管理实践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3]。

2.3 组织行为学中涉及对员工具体工作环境和宏大时代背景的研究

除了工作过程中个体的心理状态需要进行格外关注和重视以外,还需要结合时代背景下的社会体系甚至是人类学研究角度的思维变化,通过这些方面的内容与员工具体工作环境、员工心理状况分析和员工关怀进行一定的交叉分析,以此来提出更加贴合时代发展以及社会进步的方式或方法。时代背景下的社会体系分析会涉及到员工的职业发展态势,部分员工产生焦虑等心理问题的原因在于对于所处行业以及所从事的职业报有一定的悲观态度,源自行业发展在市场经济时代展现出来的枯竭和萎缩的状况,并且自身所从事的工作内容高度的重复性和在工作中较低的获得感和成就感会使得员工自我价值衡量在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变低,这使得员工常常陷入低落和消极的心理状态,部分没有改变自身能力的员工会被职业枯竭性和企业裁员等方式彻底打击[4]。

2.4 组织行为学中涉及特殊职业环境背景的研究

社会环境中特殊的职业性质会使得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产生特殊的问题和矛盾,现代社会中服务人员所遭遇到的职业压力是值得广泛关注的,包括电子商务产业急速发展下的电商平台客服人员、快递员和外卖配送员等群体日益增长的职业压力,这是随着产业发展而带来的连锁反应,可以算是当下社会环境中较为特殊的一部分。除此之外还有传统餐饮行业和其他服务型行业的服务人员所遭遇到的职业压力,都需要得到企业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为了不断完善服务过程,提升服务满意度,就需要企业在进行人员培训时提升服务水平和树立服务理念,进行培训的同时,还需要了解客户的需求,以提升客户的满意度。同时企业注重员工工作压力的排解和疏导,达到提升企业效益和员工满意度的双重目的。当然组织行为学在进行特殊职业环境背景分析和研究中只占了一个极小的部分[5]。

3 组织行为学在绩效与管理实践中需要达到的具体目的分析

3.1 引导员工在工作中朝着正确而积极的方向前行

组织行为学在企业管理实践过程中并不是纯粹的通过理论分析来获取研究结果,而是致力于将科学的理论研究结果与实际的企业管理实践进行融洽的结合,从而提高企业经营发展效率。对于员工个体心理状况的分析和研究的目的在于能够有针对性的对员工进行人文关怀,提升员工自我的认可程度、缓解高强度工作下所产生的焦虑问题。对于部分刚进入企业实习或者长期工作的正式员工来讲,得到人文关怀也是十分重要的,一方面能够使得年轻员工迅速适应企业的节奏和文化,减少工作中的茫然和不安等情绪,减少工作状态与学习状态的转换过程带来的情绪成本;另一方面,也能够使得入职较长时间的老员工减少职业倦怠感,延长工作状态的保鲜期。企业管理中不能仅仅关注员工为企业带来的经济等方面的价值,同时更应重视企业员工在生产和服务过程中优势的发挥、个人的成长和技能提升,实现和企业的共同成长和增值。

3.2 通过科学合理的奖惩体系来鼓励员工个体积极获取工作绩效

薪酬和奖金以及福利等是为了奖励员工在工作中的出色表现而设立的,而非员工刻意强调和要求的回报,员工事实上是关注自我价值实现和工作效果的,并不是只有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向员工强调了需要提高绩效后就能够使得员工付出更多的努力,大部分员工都具有在工作过程中获取实际的工作意义和价值的愿望,当然绩效水平也的确是衡量个体工作成果的一项重要指标。这就需要企业在管理实践过程中充分考虑组织行为学理论中对于文化人类学中关于人性的理论研究,在进行奖励和工资回报时需要发挥企业文化的影响力,运用积极的环境和理念引导员工,在处理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时,做到科学合理、奖惩分明。在进行工作问题调查和责任追究时需要更加理性和客观的对待在企业经营发展中出现重大错误和失误的员工,并在企业奖惩体系原则指导下进行科学合理的惩罚,展现出符合时代发展的公平性和正义性才能在员工心目中展现出理性运营的形象[6]。

3.3 通过分析时代背景下员工的思维和行为来进行工作规律的控制

不断变迁的社会体系所展现的社会环境和工作状况是不同的,看似静止或是稳定的状态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也是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的。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变化,企业经营也发生了结构的动态调整过程,随着市场经济发展体系和企业经营制度的日益完善,组织管理理念开始从强调结构的动态调整转化为静态结构和动态人员管理的结合。时代背景下对于员工管理的要求也必须同经济状况的迅速变化相适应,企业在管理实践过程中进行组织行为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的目的,也在于对员工的心理和行为进行必要的预测和分析,从而掌握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规律,进而通过规律分析对管理政策、制度和管理方式进行调整,以达到有效控制员工工作的目的。不仅是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更是需要员工在对本职工作熟悉掌握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立足岗位的同时在工作中开拓创新,使得员工不再只是工作任务和规律控制的被动接受者,而是自愿、积极、热情参与工作,并乐于贡献智慧和才能,提升自我价值评估,收获成就感和获得感的个体,并愿意做为企业的一份子,同集体共同成长、一起提升。

4 结束语

组织行为学在绩效与管理实践中主要发挥着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大部分具体案例的学习和理论知识的运用需要结合企业自身经营发展的具体条件,以及在工作的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员工差异等具体情况,通过普遍规律和分析具体情况相结合来达到有效控制企业员工提高个体绩效和提升企业发展效益的目的。

猜你喜欢

资源管理个体过程
人事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重视社保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地位和作用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How Cats See th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