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经济学贫困陷阱现象的思考和启示

2018-12-08连玥晗西南大学

新商务周刊 2018年11期
关键词:陷阱资本理论

文/连玥晗,西南大学

1 引言

在二十世纪爆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大多数国家的经济由于受到战争的影响,萧条衰退。为使经济状况能够尽快恢复,建立独立的产业体系,这些国家的经济学家根据自己对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研究经验方法和基本理论,提出了对于战后国家经济重建问题的不同观点。但是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产生和发展的发展经济学在西方的影响力愈来愈小,直到发展经济学重视国别研究才重新引起人们的关注。按照传统的新古典理论,如果资本和技术都是自由流通的,政策和市场都是有效的,那么就不可能会产生贫困国家。因为资本可以在穷国和富国之间随意流通,但是事实并不是如此简单,穷国并没有从富国那里得到先进的技术,也没有资本的流入,反而有很多资本是从贫困地区流向富裕的地区,这样就会使得贫穷的国家变得越来越贫困,与富裕国家之间的差距也会不断的扩大。

2 贫困陷阱的研究现状

在20世纪40年代之后有一段时期是发展经济学的繁荣期,在这个时期,在对发展中国家长期贫困现象进行分析和研究之后,纳克斯(1953)在《不发达国家的资本形成问题》中提出了贫困恶性循环理论。1956年纳尔逊在《不发达国家的低水平均衡陷阱》中,提出了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即在最低人均收入水平到与人口增长率相等的水平之间,存在一个低水平均衡陷阱。1957年,缪尔达尔提出了循环累积因果原理,他认为市场非但没有减少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反而使这种不平衡现象加重,使得某些地区发展相对于其他地区发展快些,一旦这些地区由于初始禀赋而先发展,这种优势会一直存在,因此发展慢的地区将发展得更缓慢,发展快的地区将更快的发展。国内学者顾六宝和张明倩(2001)通过CES非线性回归增长模型,对我国的人均资本进行分析后认为中国的资本边际产量存在上升阶段,这样就会出现当中国的资本存量较低时资本的边际产量也较低,不足以补偿资本折旧和新增人口所稀释的人均资本,贫困陷阱由此产生。西部地区的经济与东部地区相比相对贫困,资本应该是稀缺资源,那么西部地区的资本产出弹性应该较高,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张雪雯利用1990—2004年的资本存量数据对东西部经济增长模型估计对比之后,在其论文中指出经济增长均主要依靠资本的增加,劳动力的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微乎其微,特别是东部地区的资本产出弹性高于西部。这说明了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存在资本利用效率低下、资本低配置和浪费的问题。

3 发展经济学的产生与危机

发展经济学演进的第一阶段是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之间,在40年代,P.N.罗森斯坦—罗丹发表了《东南欧工业化问题》(1943),同时期K.曼德尔鲍姆发表了《落后地区的工业化》(1947),这两篇文章是最早研究经济发展问题的,但是论证不系统也不够完善,远没有形成发展经济学。最早比较系统地探讨农业国工业化问题的专著是张培刚的《农业与工业化》,此后越来越多的西方经济学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问题产生了兴趣,分析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变动。结构主义思路在这个时期占主导地位,经济学家强调资本积累、工业化、计划化的重要性。从20世纪60年代初到70年代末是发展经济学演进的第二阶段,在结构主义理论经过一段时期的实践之后,效果并不如意,落后和贫困仍然是发展中国家的常态,而一些积极对外开放、市场调节等政策的东亚国家如韩国、新加坡等逐步成为了改变经济落后状态的典型,经济大幅度增长,于是发展经济学家开始意识到结构主义得缺陷和不足,提出了发展中国家不应该受到计划的束缚,而是应该走向市场经济。T.W.舒尔茨、B.巴拉萨、J.巴格瓦蒂、H.G.约翰逊、J.A.米尔利斯、D.拉尔、A.D.克鲁格等人指出,奉行结构主义的政策导致国民经济中价格偏离边际替代率,进而造成资源配置扭曲,这才是一些发展中国家陷入重重困境的主要原因。发展经济学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又一度成为经济学界的热点,这是因为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崛起吸引了一大批经济学家去研究其经济发展和增长的奥秘。对于计划模式和市场经济的问题,在进行长期研究过后,斯蒂格利茨认为在经济不发达的国家,政府干预必不可少,他不赞成克鲁格关于政府无效率的观点。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期的作用应该是帮助指导和创造市场,履行各项法规,加强部门间竞争并在出口市场上提供激励。在微观领域里,H.宾斯旺格研究了有关不发达国家农民及农业部门对价格激励的反应问题,得出了农业部门短期内价格弹性低,但在长期内会增大的结论。R.科斯、D.C.诺思研究了产权界定及制度安排对于社会资源配置的作用,证明产权结构的基本功能在于向社会提供更有效率的利用资源的激励。J.M.布坎南分析政治市场不同利益集团相互作用的机制,认为这种机制影响了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过程。

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受到了世界经济体系的制约,随着外来资本国际循环程度的加深,不利因素会逐渐导致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出现严重障碍。从内部结构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在加入国际分工与资本国际循环后,经过近50 年的发展,尽管在绝对意义上经济有所增长,但政治、经济、社会结构并未随之得到优化,出现了严重的结构性矛盾:第一,20 世纪60 年代中期以后,令人不满意的经济发展结果使前期的发展理论受到了怀疑。第二,发展经济学受到了新古典主义的强大影响。70 年代末80 年代初,“新古典主义的复兴”几乎渗透到了所有的发展研究领域,似乎要排斥发展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存在的可能性。第三,发展经济学的理论虽然偏重于研究拉美国家,但是在拉美问题上的实证性较差,没有做到理论政策和现实的有机结合。此外,在对待发展问题上,缺乏辩证的方法,把“中心”与“外围”的依附关系看作是一成不变、永久存在的,过于强调了外部因素,没有找到真正起决定作用的内部因素,简单而抽象地采用“依附”、“不依附”的两分法,根本无法精确衡量依附的程度。这些理论缺陷妨碍了对走出不发达状态正确途径的发现,因而也会使得发展中国家在周围环境的迅速变化中而陷入被动,从而使发展经济学的理论走入困境。

4 思考和启示

由于落后国家只有通过制度创新才能跨越均衡陷阱,而制度创新又有赖于政治企业家的存在,政治企业家在落后国家的分布尤为关键,因此创造诞生政治企业家的民主政治机制,才能保证落后国家走出贫困,走向繁荣。发展经济学作为摆脱贫困的经济学,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功不可没。当中国经济总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进入中等收入国家阶段时,发展经济学需要创新,从而为中国的富强和现代化提供理论指导。贫困是发展经济学所要研究的首要目标,也是发展中国家最为重要、最为迫切的问题之一,消除贫困理所当然是发展的基本任务。虽然贫困人口的比例略有下降,但贫困的人数在扩大,贫困的程度在加深,尤其是在最不发达的国家里,无效率的政府、不适当的发展策略、不稳定的政局和种族阶层间的不信任、敌意、冲突以及自然灾害,所有这些必然产生严重的经济问题。只谈经济增长而不谈收入分配,是无助于贫困减缓的。所以,经济发展应该包括三个方面内容:即经济增长、收入分配的改善以及可持续发展。在这里,追求生活质量、改善收入分配、消除贫困饥饿、提高人力资本等问题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尤为重要。

猜你喜欢

陷阱资本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资本支出的狂欢:投资潮即将到来 精读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金茂资本 上地J SPACE
资本策局变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陷阱
资本过热烧出伪需求更多O2O项目可能在下半年死掉
陷阱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