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对消费发展的影响研究

2018-12-07蔡婷

商业经济研究 2018年19期
关键词: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消费

蔡婷

内容摘要:本文利用中国31个省1997-2016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对消费发展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本文结论表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能够显著促进消费发展,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通过减税、社会保障和转移支付的形式,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刺激消费增长。区域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由于不均衡区域发展战略,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对消费发展的影响呈现东中西部递减趋势。人口规模异质性研究表明,高中低经济发展水平下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影响消费发展的作用差异明显,低人口规模省份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对消费发展的作用不显著。

关键词: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消费

引言

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政策措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其中最主要的两个。尤其是在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经济发展逐渐由注重发展速度转变为更加注重发展质量的背景下,频繁且有力的一系列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发布已经成为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常态。从消费增长促进的角度而言,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实现消费转型和消费升级具有重要作用。比如财政刺激政策,如最近的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和营改增改革等,不仅可以通过增加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刺激消费,还能夠通过所得税优惠激发企业生产活力。货币政策如一系列金融开放政策、降低准备金率等扩张型货币政策,均可以通过增加居民和企业收入,进而刺进消费增长和消费升级,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改革。因此,有必要研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消费促进的具体作用,以期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决策提供指导,同时也能够为促进消费增长和升级提供借鉴。

模型构建与数据说明

要识别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消费的促进作用,需要对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与消费建立实证计量模型。通过分别将财政政策指标和货币政策指标引入模型,对消费进行回归,可以根据估计系数大小和显著性来分析两种宏观政策对消费的影响。模型具体设定如下:

xfit=γi+β1czzcit(hbzcit)+Xit+εit

其中,xf为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czzc为财政政策指标,hbzc为货币政策指标。X为影响消费发展的一系列控制变量。本文的被解释变量为消费变量,用居民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衡量,核心解释变量为货币政策,用金融机构存贷款总额占GDP的比重衡量,财政支持用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衡量。

其他控制变量包括基础设施变量(inf)、城镇化变量(urb)、对外开放变量(open)、外商直接投资变量(wz)、技术进步变量(cx)、产业结构变量(str)。

由于异方差会导致面板数据模型估计偏误,需要对变量进行异方差处理,具体做法是对各变量取对数处理。本文数据样本为1997-2016年中国31省的面板数据,所有数据均来自1997-2017年《中国统计年鉴》。表1为变量描述性统计。

实证结果及分析

(一)基准回归

首先分别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消费进行回归,通过分析不同政策影响消费系数的大小和显著性来识别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消费的不同影响。本文为了稳健识别两者对消费的影响,分别利用最小二乘法、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模型,所有估计方法的估计结果都表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系数均显著为正,这一结果说明,通过合理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确实可以起到促进消费的作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如对企业进行减税、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等都能够藏富于民,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从而刺激消费。而积极的货币政策通过提高居民信贷的可获得性,降低企业和个人融资约束,从而刺激消费。

(二)东中西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差异

表2是基于全样本整体的估计结果,上述结果对分析财政支出和货币政策对消费的影响提供了基础。但是,对于不同区域而言,两种政策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为此,本文将样本分为东中西部地区,研究不同地区异质性影响,如表3所示。即使区分不同地区估计,所有地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估计系数均显著为正,再一次证实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从不同区域估计结果差异来看,无论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均表现出东中西递减的特征,也就是说,这两种政策刺激消费的作用在东部最强,中部其次,西部最小。对于这一结果,本文猜测可能原因是由于东中西部地区人口规模存在差异,所以,进一步区分不同省份人口规模异质性的消费差异。

(三)不同人口规模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差异

上文分析表明,不同省份人口规模差异会影响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作用的发挥,为此,进一步根据各省人口规模数将样本区分为高中低三组,以识别不同人口规模省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影响的差异,如表4所示。从估计结果来看,低人口规模省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影响消费的作用不显著,说明人口规模较低不利于政策效果的发挥。而中高人口规模省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影响消费的作用显著为正,表明较高的人口规模有利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发挥刺激消费的作用。

结论

本文基于1997-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消费促进的影响,并通过研究不同区域和不同人口规模的影响差异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影响的异质性。本文结论表明,整体而言,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能够像显著促进消费增长,且这一结论在不同区域的研究中依然十分稳健。但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影响消费的作用呈现东中西递减趋势,为了解释这一结果,本文将不同省份按人口规模分为高中低三组,研究发现,低人口规模省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影响的作用不显著,中高人口规模省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则显著促进消费增长。

参考文献:

1.罗知,张川川.信贷扩张、房地产投资与制造业部门的资源配置效率[J].金融研究,2015(7)

2.杨振.外资进入的技术效率与资源配置效率研究—基于中国制造业微观数据的实证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14(6)

3.张淑惠,文雷,李金强.环境会计信息与资源配置效率—基于沪市A股的经验证据[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5(3)

4.郭崇,李晓梅.基于“互联网+”的商贸流通业发展对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影响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7(20)

5.孙文娟.我国商贸流通业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基于2001-2015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J].商业经济研究,2017(18)

猜你喜欢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消费
预算执行紧缩下的积极财政政策
国内消费
正常的货币政策是令人羡慕的
研判当前货币政策的“变”与“不变”
“猪通胀”下的货币政策难题
下半年促经济稳增长积极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财政政策转型
新消费ABC
浅析建国初期稳定物价的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目标选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