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要素市场扭曲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

2018-12-07郝爱民魏亚飞

商业经济研究 2018年19期
关键词:市场化改革

郝爱民 魏亚飞

内容摘要:创新能力的提升是区域经济获取竞争优势和持续发展的核心因素。本文从要素市场视角出发,在较为系统的阐述要素市场扭曲对区域创新影响机理的基础上,利用我国30个省份2009-2014年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要素市场扭曲对区域创新产出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要素市场扭曲明显抑制了我国的区域创新能力,其扭曲程度与区域创新能力指标的高低具有明显的反向一致性。据此,本文提出了优化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提升创新生产效率,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要素市场扭曲 区域创新能力 市场化改革

研究综述

有关区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研究,起初学者们更关注人力资本、技术层面和市场层面的研究;进入21世纪以来,国内外学者开始更多的关注要素市场扭曲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在国际上,Dollar和Wei(2007)在对12400家中国企业市场进行研究时,发现要素市场的扭曲如果减少一部分,TFP(要素生产率)就会增加5%。Hsieh和Klenow证明总量TFP会随着劳动和要素资本的扭曲而减少,但是若我国的劳动和资本要素进行等效率配置的话,那么TFP可以提升25%-40%。Ljungwall and Tingvall认为,中国的R&D;支出所带来的增长效应会随着要素市场扭曲现象的严重程度高低而变化,与其他国家相比,由于我国的要素市场扭曲较为严重,我国的增长效应较低。

在国内,研究要素市场扭曲对区域创新能力影响的时候,张杰(2011)等运用微观数据库研究了要素市场扭曲对企业R&D;、生产率、出口行为的影响,认为政府对要素市场进行短期管制会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这种行为会导致要素市场扭曲,最终会对企业R&D;产生抑制作用。李平和季永宝(2014)从微观层面把要素价格扭曲对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机制分为三点,即:资本价格扭曲抑制效应,劳动价格扭曲的两阶段效应,其他要素价格扭曲效应。在戴魁早和刘友金的研究中,要素市场扭曲对高技术产业R&D;资本投入的增长产生了抑制作用,但是对R&D;人员投入产生了促进作用。白俊红和卞元超认为劳动力要素市场扭曲和资本要素市场扭曲显著抑制了我国的创新生产效率,如果其扭曲消除了,那么我国的创新生产效率将分别以10.46%和20.55%的百分比提升。李永等通过分析政府、企业与生产要素之间的关系,指出政府对关键生产要素制定较低的价格,致使企业通过寻租活动来获取高额利润,从而对国际技术溢出产生抑制作用。

综上所述,前人从不同角度对要素市场扭曲与区域创新关系进行了研究,但在要素市场扭曲对区域创新的影响上,学者们都运用了较为微观的企业数据和行业数据,较少从宏观的角度去分析;另一方面,很少有学者从创新产出的角度去衡量区域创新能力,因此,本文试图从要素市场对区域创新产出的影响机理出发,建立宏观实证数据来分析要素市场扭曲对区域创新产出之间的关系,来探讨要素市场扭曲对区域创新产出的影响。

要素市场扭曲对区域创新影响机理研究

(一)要素市场扭曲降低了创新资源的配置效率

要素市场扭曲主要从两个方面通过资源错配抑制了区域创新产出。首先,政府对资本、劳动力、土地等要素市场进行干预和控制,削弱了市场机制对资本、劳动力、土地等要素的优化配置功能;其次,在完全競争市场条件下,要素之间可以自由替代;但是由于要素市场发生扭曲行为,要素之间不再能自由替代,使得各种要素价格被低估,价格信号失真,也就无法实现最优配置。政府又往往倾向于将生产要素给予那些高利润的国有企业,而不顾那些具有发展潜力的小型私有企业。小型企业也就缺乏了生产要素投入到创新活动以获得利润的动机,那么整个区域的创新能力也就会下降。

(二)要素市场扭曲会对区域创新投入产生挤出效应

由于要素市场出现扭曲现象,要素价格信号失真,要素价格被低估,企业会将资源和人才转移到寻租活动中去,而较少的投资到创新活动,那么企业的创新活动就会产生“转移效应”和“挤出效应”。其次,由于政府会倾向于为那些创新效率并不强的国有企业提供各种稀缺要素,造成这些要素没有被高效利用,这就会对那些创新效率较强的企业产生了“挤出效应”,从而影响了这些企业的创新活动,进而影响了这些企业所在区域的创新能力。

(三)要素市场扭曲会对创新要素需求产生抑制效应

要素市场扭曲通过需求抑制效应削弱了区域创新能力。创新投入是企业开展创新活动所不可或缺的,尤其是对资金和高技术人才的需求。但是我国用于开展创新活动的投资资金并不多,我国也缺乏高技术人才,这就使得企业在开展创新活动时止步于此。企业为了避免较大的风险,会选择雇佣低廉的劳动力,降低自身的创新需求,生产低创新或者无创新的产品。由于要素市场扭曲的现象,企业不得不选择低廉的要素,那么这就会减少对创新的投入,也就无法生产出创新型产品,整个区域创新能力就会较低。

模型、变量与数据说明

(一)模型设定

为了验证要素市场扭曲对区域创新产出能力的影响,构建面板数据模型:

(1)

其中,控制变量Xit包括:

Xit=govit+fdiit+infit (2)

式中,i为省份,t为年份,?1用以衡量要素市场扭曲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δit为随机误差项。

(二)变量设定与数据来源

被解释变量:区域创新能力指标(lnINNO)。衡量创新活动指标通常包括创新投入和产出两个方面,前者以研发支出衡量,后者通常以专利数和新产品销售收入来衡量。本文选取2009-2014年各省份专利授权数的对数作为衡量区域创新能力的指标。参考白俊红和蒋伏心的方法,根据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种专利的创新程度,对其分别赋予0.5、0.3和0.2的权重,采用加权平均值作为最终的专利指标。

解释变量:要素市场扭曲(f1)。地方政府对要素市场的干预,导致了要素市场的市场化进程滞后于产品市场的市场化进程。因此在测度要素市场扭曲的指标时,本文借鉴了张杰等对该指标的解释和定义,具体测度方法为(各省产品市场化指数-要素市场化指数)/产品市场化指数(f1)以及(各省总体市场化指数-要素市场化指数)/总体市场化指数(f2)。

控制变量:政府行为(gov),政府作为我国经济发展中宏观调控的主体,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政府财政支出可以完善公共基础设施,降低创新成本,而政府财政科技支出更能准确反映一个地区的创新能力,因此本文采用两个指标的比重表示;外商投资(fdi),一国的对外开放水平越高,外国在本国的投入力度越大,本国进而生产出更多的新产品,其创新能力也就越高,因此本文选用地区外商投资总额占各个地区GDP的比重来表示;基础设施(inf),基础设施越发达,越能促进高技术人才在区域之间的流动,也就激发了更多的创新活动。本文用各省份通讯基础设施中的长途光缆线路长度作为基础设施的替代指标。

本文使用的是我国30个省份(西藏部分缺失)的面板数据,其数据均来自于2009-2014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国市场化指数:各地区市场化相对进度报告》。描述性分析如表1所示。

(三)实证研究

研究要素市场扭曲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首先运用OLS、FE、RE分别进行回归分析,经Hausman检验,本文选用固定效应模型。首先采用要素市场扭曲f1单独对区域创新产出进行回归,结果如表2原模型所示,从原模型中可以看出,要素市场扭曲f1的影响显著为负,说明要素市场扭曲显著降低区域创新产出的能力。随后加入其他控制变量,再次进行回归,从模型2中可以看出,加入控制变量后,要素市场扭曲f1仍然对区域创新产出能力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从控制变量看,政府行为对区域创新能力有促进作用,但是在10%的水平上不太显著,政府对财政科学技术支出虽然在一直增加,但是相对总财政支出其权重还较小。基础设施理论上来说能促进创新生产能力,但是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还比较落后,特别是本文选取的各省份通讯基础设施中的长途光缆线路长度,这导致了地区基础设施无法对区域创新产出能力产生显著的影响。引进外商在我国进行投资对区域创新产出的能力具有抑制作用,并且在10%的水平下显著,这表明外资有可能对我国的研发活动产生替代效应,如果我国的研发主要来自于外国的技术转移,这样有可能会制约我国的创新能力的提高。再次引入要素市场扭曲的一期滞后变量,对模型进行回归,结果如模型3所示。从模型3中可以看出,引入要素市场扭曲的一阶滞后变量后,要素市场扭曲的一阶滞后变量仍然对区域创新产出能力具有抑制作用,并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控制变量和符号没有显著性差异。

(四)进一步检验

为了估计以上结果是否具有稳健性,本文利用前文构建的要素市场扭曲指标检验要素市场扭曲f2为解释变量,然后加入控制变量,重新考察f2对区域创新产出能力的影响分析。首先分析要素市场扭曲f2单独对区域创新产出能力的影响。然后加入控制变量分析要素市场扭曲对区域创新产出能力的影响,从表3中的两个模型中可以看出,要素市场扭曲f2也抑制了区域创新产出能力,在1%的水平下显著为负,并且控制变量和符号无明显性差异,政府行为对区域创新产出能力在10%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政府行为促进了区域创新产出能力。李健和卫平(2016)认为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是由于在政府的作用下,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销售新产品获得经济利润。表明本文估计结果具有一定的稳健性。

基于要素市场优化的区域创新支持机制研究与政策建议

首先,加快要素市場化的改革,进而保证要素市场体系的健全。在资本要素市场化改革方面,首先要完善我国的金融体制,在金融市场形成良好的供求关系的价格信号,建立并完善直接融资体系,让间接融资也能够公平进行;在劳动力要素市场化改革方面,首先改革我国的户籍制度,促进劳动力在我国的全国范围内可以进行自由的流动,对劳动者进行各种教育培训和技术方面的培训,让劳动力的人均收入能够提高,进而可以提高劳动者的消费能力;在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方面,打破各个地方政府对土地市场垄断的格局,让土地使用权可以公开公平地进行;在企业家才能市场化改革方面,加快对科研体制的改革,给企业家提供较多的资金促使企业家进行科技投入的研究,产生更多的创新型产品,促使我国加快变成创新型国家。政府还要根据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有针对性地进行各地区的要素市场化改革,提升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基础和技术水平,制定一些符合地区发展的区域性政策,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区域创新能力。

其次,在我国的市场体系中,要素市场不仅与产品市场联系密切,而且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政府应该减少对要素价格的干预,让企业间公平竞争,形成良好的竞争性环境。要不断完善要素资源的价格机制,使各项要素资源能很好的反映市场的供求关系,使要素价格形成良好的资源信号。不仅如此,政府对创新性活动进行补贴时,应该建立多元化的政府支持体系,不能因为直接补贴产生要素市场扭曲而造成“非生产性寻租”。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条件下,更好地发挥政府在创新过程中的服务功能。加快推进要素市场的市场化进程,降低要素市场的交易成本,构建一个合理的、能够反映稀缺资源程度的要素市场体系。

最后,我国的区域创新环境应不断完善,我国的技术创新水平要不断提高。增强基础设施建设,以科技改革新区、科技园的建设为重点,然后加大科研机构、大量高校以及先进企业的投资,还要增强中西部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交通基础设施的健全可以促进地区的经济发展,进而提升地区的区域创新能力;高技术产业区应该采取先进的技术,生产出创新型产品,促使产品的升级,让创新型产品在全球价值链不断攀升,从而提高高技术产业区的经济绩效;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水平,引进外资,促使外资企业与本土企业进行良好的交流互动,促使本土企业开展创新生产活动,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区域创新能力,实现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安同良,周绍东,皮建才.R&D;补贴对中国企业自主创新激励效应[J].经济研究,2009(10)

2.戴魁早,刘友金.要素市场扭曲的研发效应及企业差异—中国高技术产业的经验证据[J].科学学研究,2015(11)

3.张杰,周晓艳,李勇.要素市场扭曲抑制了中国企业R&D;?[J].经济研究,2011(8)

4.李平,季永宝,桑金琰.要素市场扭曲对我国技术进步的影响特征研究[J].产业经济研究,2014(5)

5.白俊红,卞元超.要素市场扭曲与中国创新生产的效率损失[J].中国工业经济,2016(11)

猜你喜欢

市场化改革
交通运输经营管理实行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研究
对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市场化改革的探究分析
市场化改革能提高中国工业用地利用效率吗?
营改增税制对铁路运输业的影响和分析
有形公共产品至善服务体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