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居民消费差距的非线性关系研究

2018-12-07李晓琴

商业经济研究 2018年19期
关键词:城乡收入差距

李晓琴

内容摘要:本文基于1997-2016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利用交互项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居民消费差距的房价(房价收入比)门槛效应,实证表明城乡收入差距与居民消费差距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本文结论表明,城乡收入差距显著扩大居民消费差距,房价(房价收入比)和城乡收入差距的交互影响进一步显著扩大居民消费差距。城乡收入差距和居民消费差距之间存在三重房价(房价收入比)门槛,当房价(房价收入比)低于第一个门槛时以及房价(房价收入比)高于第一个门槛低于第二个门槛时,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居民消费差距的作用不显著;当房价(房价收入比)高于第二个门槛低于第三个门槛时,城乡收入差距显著扩大居民消费差距;当房价(房价收入比)高于第三个门槛时,城乡收入差距显著扩大居民消费差距的作用进一步增强。

关键词:城乡收入差距 居民消费差距 房价门槛效应

引言

1998年中国实施住房商品化改革,此后近二十年间,中国房价呈现整体性持续上涨趋势。全国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从1998年的2063元/平方米上涨到2015年的6793元/平方米,涨幅达329.28%,2000-2015年的年均增长率高达10.81%,尤其是2004-2007年全国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连续高涨,分别达到17.8%、14.0%、6.3%以及14.8%。与房价高涨伴随的是中国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过大的城乡收入差距明显制约了农村居民收入增长,进而影响其消费能力增长,导致农村消费市场规模萎缩,不利于城乡一体化发展和经济社会稳定发展。与此同时,当房价过快增长时,不仅挤压了居民日常生活中的消费开支,抑制了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且城市和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会由于住房资产的差异进一步扩大两者的收入差距,造成消费差距扩大。同时,房地产过快发展,将金融资源更多吸引到房地产行业,减少了实体经济发展所需资金,进而影响实体经济发展,制约居民收入水平增加,最终抑制消费。且由于金融供给的偏向性,农村居民更难从金融系统获取资金,收入增长能力和消费扩大水平会因为房地产导致资金偏向性流动造成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进而扩大居民消费差距。因此,将房价与城乡收入差距纳入同一个框架,研究其与居民消费差距的关系,在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背景下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模型构建

(一)交互项模型

为实证检验房价与城乡收入差距的交互影响对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本文首先引入交互项模型,研究房价及房价收入比与城乡收入差距的交互作用对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模型设定如下:

consit=γi+β0gapit+β1gapit×hpit(hprit)+Xit+εit (1)

但是,交互项回归存在诸多问题,例如需要外生给定交互项系数形式,政策区分区间会由于系数不稳定而存在偏差、多项式分析的困扰以及模型求解复杂等问题。为了弥补上述交互项回归的不足之处,本文进一步利用面板门槛模型检验城乡收入差距与居民消费差距的房价门槛效应。面板门槛模型具有以下优点:首先,其通过内生的方式,从样本估计中分离出以门限变量为基础的两个或多个样本,并分别估计出各样本中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其次,从模型估计结果可以观察出在样本期间内,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否发生结构性突变,从而为更准确地捕捉变量间的关系提供一种新思路。

(二)面板门槛模型

根据 Hansen提供的方法,以人均GDP指标作为门限变量,建立公共卫生支出对经济增长的面板门限回归模型。由最基础的单门限面板模型入手,模型设定一般形式为:

consit=γi+β0gap1it+β1gapjitI(hpit≤χ)+β2gap2itI(hpit>χ)+εit (2)

consit=γi+β0fjj1it+β1gapjitI(hpit≤χ)+β2gap2itI(hpit>χ)+εit (3)

其中gapit为独立的解释变量,hp(hpr)it为相关解释变量,I(·)为指示函数,表示门限变量超过门限值χ时,相关解释变量作用被解释变量发生机制转换。被解释变量consit为居民消费差距支出占GDP的比重,门限变量qit为房价变量和房价收入比变量,两者均取对数处理。gap为城乡收入差距变量,用城乡居民收入比衡量。Xit为一系列控制变量,包括产业结构(str)、基础设施(inf)、对外开放(open)、财政支出(cz)和外商直接投资(wz)。当房价或者房价收入比超过门限值 时,城乡收入差距對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会发生机制转换。模型估计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方法,以消除个体固定效应值γi,本文对门限变量进行格点数为500的格点搜索,最后利用最小二乘法求解残差平方和最小S(χ)的门限估计值χ,通过构造F统计量来判断门限效应是否显著。Hansen设计自举法(Bootstrap)得到F统计量的渐进分布,由此计算基于似然比检验的p值。若p值足够小,则拒绝原假设,表明至少存在一个门限值。

本文被解释变量为居民消费差距,利用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消费之比衡量,城乡收入差距指标利用城乡居民收入比衡量,房价门槛利用实际房价和房价收入比的对数衡量。产业结构(str)利用第二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表示,基础设施(inf)用每万人公路里程表示,对外开放(open)用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度量,财政支出(cz)用政府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度量,外商直接投资(wz)用直接利用外资金额占GDP的比重度量。所有数据来自1998-2017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区间为1997-2016年,包含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

实证结果及分析

(一)交互项回归结果

首先,本文利用交互项模型检验城乡收入差距与居民消费差距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在模型中引入城乡收入差距与房价、房价收入比的交互项,估计结果如表1所示。表1结果表明,城乡收入差距变量在所有模型中均显著扩大居民消费差距,表明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制约了农村居民收入增加,从而影响农村居民消费能力,扩大城乡消费差距。从交互项结果来看,房价与城乡收入差距交互项系数显著为正,表明房价强化了城乡收入差距刺激居民消费差距的作用。也就是说,当房价超过一定水平时,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居民消费差距的作用被进一步强化。同时,城乡收入差距与房价收入比的交互项同样显著为正,这进一步表明,房价水平过高显著扩大消费差距。

(二)面板门槛存在性检验

上述交互项回归只能大概知道城乡收入差距与居民消费差距之间存在房价门槛,但并不能清楚估算出当房价超过具体某个水平时城乡收入差距与消费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因此,需要利用更精确的估计模型进行检验。本文进一步利用面板门槛模型验证城乡收入差距与居民消费差距之间的房价门槛效应。

首先,本文需要检验模型门槛值的存在性以及具体门槛值的区间。通过设计500自举次数得模拟分布,表2列示主要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及F统计量值、对应p值,判断是否存在单门限或双门限,以此反映城乡收入差距对居民消费差距是否存在以房价和房价收入比为门限变量的非线性变换特征。其中,房价门槛值检验中,单门槛检验在1%的水平上显著,双门槛检验值在1%的水平上显著,三门槛值检验同样在1%的水平上显著,因此可以判断房价门槛模型显著存在三门限效应,门槛值分别为4.047、6.525和8.548。房价收入比门槛值检验中,单门槛检验在1%的水平上显著,双门槛检验值在1%的水平上显著,三门槛值检验同在5%的水平上显著,因此可以判断房价收入比门槛模型显著存在三门限效应,门槛值分别为0.638、1.487和2.560。

(三)面板門槛模型估计结果

表3为基于上述门槛值检验后的面板门槛估计结果,结果表明,房价门槛模型中,当房价处于第一个门槛区间之下时,也就是房价水平较低时,城乡收入差距不显著扩大居民消费差距,不同估计方法均表明城乡收入差距在低房价水平下不显著刺激居民消费差距扩大。当房价处于第一个门槛值和第二个门槛值区间时,也就是房价处于中等水平时,城乡收入差距同样对居民消费差距扩大的作用不显著。上述房价门槛区间估计表明,此时的房价水平还是适当的,并没有起到强化城乡收入差距的负向作用。当房价高于第二门槛值低于第三个门槛值时,也就是房价处于中高水平时,此时城乡收入差距水平的提高显著扩大居民消费差距。更进一步地,当房价高于第三个门槛值时,也就是房价处于高水平时,房价进一步扩大居民消费差距,且这一抑制作用比前一个房价区间的抑制作用更强,表明房价具有明显的强化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居民消费差距的作用。同时,观察房价收入比门槛模型发现,同样存在这一结论,当房价收入比处于第一个门槛值和第二个门槛值区间时,也就是房价收入比处于中等水平时,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居民消费差距作用不显著;当房价收入比高于第二门槛值低于第三个门槛值时,也就是房价处于中高水平时,此时城乡收入差距水平的提高显著扩大居民消费差距。更进一步地,当房价收入比高于第三个门槛值时,也就是房价处于高水平时,房价收入比进一步扩大居民消费差距,且这一抑制作用比前一个房价区间的抑制作用更强。从上述估计结果来看,进一验证了本文交互项回归的结论,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居民消费差距存在一个显著的房价和房价收入比门槛效应。

结论与启示

本文基于省级面板数据,利用交互项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了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居民消费差距的房价和房价收入比门槛效应。结论表明,城乡收入差距发展显著扩大居民消费差距,且当房价和房价收入比过高时,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居民消费差距的作用被进一步强化。只有房价水平位于适度合理区间时,城乡收入差距才能对居民消费差距产生良性作用。

基于上述结论,本文认为,一方面,应不断采取保障措施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政策应更多向农村地区倾斜,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增长能力,提高其消费水平;另一方面,政府应进一步采取积极政策控制房价过快增长,保障刚性需求,严厉打击投资性需求,保持房价在合理适度范围内波动,保持实体经济稳定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韩丽红.新型城镇化发展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基于省域面板数据的协整模型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8(3)

2.沈艳,边文龙,徐忠,沈明高.利率管制与隐含利率的估算—兼论利率市场化对银行业利差之影响[J].经济学(季刊),2015(4)

3.徐岚,徐青松.从美国经验看“互联网金融”对于国内传统银行业的冲击[J].上海经济研究,2014(7)

4.孙丽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的实证分析—基于效率和公平的视角[J].商业经济研究,2017(17)

5.林毅夫,姜烨.经济结构、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发展—基于分省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金融研究,2006(1)

6.董青马,卢满生.金融开放度与发展程度差异对银行危机生成机制影响的实证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10(6)

7.赵西亮,梁文泉,李实.房价上涨能够解释中国城镇居民高储蓄率吗?—基于CHIP微观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学(季刊),2014(1)

猜你喜欢

城乡收入差距
结构转型、科技创新与“改革红利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