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人格特质的基本理论及研究述评
2018-12-07李兴光王玉荣周海娟
李兴光 王玉荣 周海娟
摘要:创新人格是影响个人创新与创业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研究者对其内涵和测度尚未达成共识,相关研究主题比较分散、理论繁杂,这影响着创新人格理论研究的纵深发展和研究成果的应用。因此,有必要对已有的相关研究进行系统性梳理,提出一个可供借鉴的研究框架,从而推动该领域理论研究的深入发展。文章首先分析了创新人格的概念界定,对创新人格特质的内涵进一步辨析;然后,对创新人格特质的理论进行探究;最后围绕现有研究成果的特点和不足,对创新人格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创新;人格;创新人格;特质
一、 引言
我们的经济环境一直在不断的变化,随着变化进程的加快,变化的灵活性越来越强,但是人们还需要利用创新能力来进行生存(Puccio,Cabra,2010)。创新被认为是在所有理论中成功和有益地实现创造力(Derecskei,2012),能够使组织能够开发创新的产品和服务。创新的效用是毫无疑问,不仅体现在企业层面上,在国家层面上和全球经济上亦是如此。
个体的创造力是组织成功的关键(Choi,Anderson & Veillette,2009;Elsbach & Kramer,2003)。很明显,创新改进的第一要素就是“人”。在当今社会,个人必须不断解决新问题,寻找原创解决方案,个人的创新能力至关重要(Amabile,1996a,1996b;Sternberg & Lubart,1995)。
苹果教父Steve Jobs(1981),在接受《财富》杂志采访时提到,“创新与研发经费的多少无关……创新不是资金的问题,创新的关键在于人,即你有什么样的员工,怎样领导,以及你的收获等”。阐述了企业创新的核心是人的观点。
基于此,我们对创新人格特质的理论进行了梳理与溯源分析,通过对部分现有文献的回顾,发现创新人格的研究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创新人格特质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入。
二、 创新人格的提出
1. 创新(Creativity)。创新(Creativity)这个词源于拉丁语“innovare”,意思是“创造新的东西”。创新研究“教父”Joseph Schumpeter(约瑟夫—熊彼特)提出,创业者会致力于利用技术创新(即一种新的产品、新的服务或新的管理流程等)来获取在竞争中的优势。同时,新产品、新技术、新货源和新组织类型不仅简单冲击现有公司的产出和边际利润,甚至会影响到这些企业的生存。因此,真正的创新具有颠覆性,熊彼特称之为“创造性毁灭”。
UK Department of Trade and Industry(2004)“創新即对新创意的成功开发”。
Chris Freeman(1982)指出,产业创新是推广一种新产品、新设备或者新工艺的过程中所涉及的技术、研发、制造、管理以及商业活动。
Roy Rothwell和Paul Gardiner(1985),“创新并不一定是技术水平的重大发展(突破式创新),也包括对技术较小程度的改进(渐进式创新)”。
MichaelE.Porter(1990),公司通过创新活动获得竞争优势,在最广泛的意义上从事创新,包括技术创新、新的做事方式等。
Lowell(1993)所定义的创新并不局限于一个新事物的发现,但做出来后发现。传统的心理创意的定义包括两部分:独创性和功能。
Guilford(1990)定义创新作为个体产生思想的能力这是新的,有用的通过发散思维。
Sternberg和Lubart(2007)的定义是被广泛的引用,被引用超千次。即:“创新是能够生产出新颖的产品(即原创,意想不到的)和适当的(有用的,适应性的)任务约束”。
综上所述,创新是思考和设计新的发明能力,创作出艺术作品,用新的方式解决问题,或开发基于一个原始的想法,新的或非常规的方法。创新被视为一种认知类型或人类心理能力,即从不同的角度看事物,针对存在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2. 人格(Personality)。人格是一个人所特有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倾向的统一,又称为个性。人格(Personality)一词来源于拉丁语“Personae”,意思是“面具”,演员使用它来描绘不同的角色。人格涵盖了一个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各个方面。个人的行为都是以其个性为导向的,同时,人作为个体影响社会中的其他人,导致环境的变化,产生组织的结果。因此,人格不能在真空中考虑,应该与群体、种族或整个社会结合起来。
心理学家G.Alport列举出了人格不同的定义。“人格指个体行为的所有品质”(C.W.Woodworth,1947);“人格是从一个人所有行为中抽象出来的理论解释”(McClelland,1951);“人格是人的特质的独特模式”(Guildford,1959);“特质是简单的行为模式或行为倾向,人格就是特质的模式”(Yannis,1969);“人格是特征的一种组织,它存在于自己而区别于他人”(Rindsjo,1975);“人格是基本和稳定的心理结构和过程,它们组织着人的经验,并形成人的行为和对环境的反应”(Lazarus,1979)等。
G.Alport基于心理学视角给出人格的定义为“个体内部身心系统的动力组织,决定个体对环境独特的调节方式”。延伸到社会生活不同的层面,人格有不同的定义。然而综合地考量,人格是感觉、认知、情绪、价值及生化反应诸要素整合的产物,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所形成的内部稳定和持久的动力组织。从管理的角度来讲,是个体所有的反应方式与他人交往方式的总和,统称为一个人所拥有的可测量的人格特质。
综上所述,所谓人格是指在一段时间内个人在最广泛的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特定的个人行为和思想模式。人格是个体行为上的倾向性,表现出来是一致性的行动和连续、持久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的身心特征。因此,人格特质典型的四个方面,即组织的人、自我持续性、个体特质和社会化客体。
3. 创新人格(Creative Personality)。自上世纪中开始,人们开始了有关创新人格(Creative Personality)的研究。
Maslow(1959)发现具有创新人格的人具有自发性、表现力强、不受约束、不惧未知、勇敢等特质。而Freud(1959)则只是强调他们会经常因为失败而感到沮丧,且偏神经质。Barron(1969)指出,创造力和智商之间在最低水平之外没有相关性。Storr(1972)强调创新者思想上的独立性。Getzels(1976)发现创造性的人一般远离社会、内省、自足、激进、实验(尝新)和不合常规。Rogers(1976)认为创新的人拥有开放的经验,有自己内部的评价标准,同时具有分析事情和构建概念的能力,可以自由发挥,可以巧妙链接不同的元素。Weisberg(1986)认为,随着经验的积累,编辑创意、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创新人格的关键组成部分。Evans和Deehan(1988)在认同其他研究者观点的同时,提出,创新打破了原有规则但创造性人物也有其内部的约束存在。
因此,创新人格是个体进行创新的动力系统,是人格特质的一部分,即与创新相关的人格特征,这些特征能在个体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促进个体强化创新意识,产生创新的行为。
三、 创新人格特质的分析
在整个创新活动过程中,创新人格特质对创新的影响尤其重要。
Sternberg和Lubart(1991,1992)认为创造创新有用产品需要六大资源:情报、知识、思维方式、个性特征、内在动机和支持性环境。
人格特质在创新过程中的显著作用已经被充分证实(Barron & Harrington,2003;Guilford,1967;Simonton,2011)。人格差异中对歧视的容忍、个人成长意愿以及认知灵活性、幻想、心态开放程度、兴趣的广泛等都是创新的条件。这种人格特质的需要从意识的广度,深度和渗透性三个维度来解读,并且包括对知识的偏好、好奇心,以及持续需要新颖性和新思想来扩大个人知识和专长(Denissen & Penke,2008;Goldberg,1993;Mc Crae & Costa,1997)。另外,开放性是创新人格的一个特征,特别是对文化知识、艺术创造的兴趣(Barrick,Mount & Gupta,2003;Kandler,Bleidorn,Riemann,Angleitner & Spinath,2011;Larson,Rottinghaus & Borgen,2002)。开放性已经为公认为创新人格的核心创造力特征(Mc Crae,1987)。
喜欢冒险行为和寻求外部刺激取向是性格外向的典型表现。这种个性特征包括寻求刺激倾向,喜欢外部刺激,并享受被社会关注和互动(Ashton,Lee & Paunonen,2002; Denissen & Penke,2008;Eysenck & Eysenck,1985),其允许各种冲动,倡导创意思维,从而创新产品。此外,外向性格的人更倾向于表达和分享他们的创新想法与他们的社会背景,他们也被认为比性格内向的人更具创造力。
创新的过程需要将相关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可用性通过系统的分析、选择和整合来产生新的想法(Gabora,2011; Simonton,2010;Sternberg,2006)。作为一般认知能力的构建包括推理、心理反应速度、概念化能力和获取、保留和使用知识的能力。因此,智商高的人更会积极促进产生新的创意或产品。
人格特质是开放性和外向性,是相对稳定的思维和行为模式,智力可以被看作是相当稳定的一般认知能力,有助于最大限度的创造性测试表现。此外,社会环境非常重要,因为它评估和促进创造力。
研究表明:通过人格特征识别,以下特征在特定情况下可能与成为创新型领导有关,通常包括:(1)开朗、警觉和聪明;(2)主动承担责任;(3)在其工作领域技能熟练;(4)拥有管理和社交能力;(5)充满活力、积极和适应性强;(6)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
虽然上述清单上描述了一些创新型人物的一些人格特质,但是这些因素与成为一名优秀的创新领导所需要的特征不完全一致。也就是说,这些因素不足以成为创新人格的典型代表特征。
在不同的背景下进行的研究不仅识别出影响创新绩效的人格特质,而且识别出了更加宽泛的认知能力,如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技能和信息处理技能。例如,对于面临新奇的和不明确的问题所进行的研究证实,专长和认知技能是创新人格的核心元素,并且都与创新绩效高度相关。
Amabile,Teresa;Gryskiewicz,Stanley S(1987)通过对研发人员的访谈,按照他们在访谈中提到的頻率顺序给出了研发人员的创新人格特征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是:①原材料;②技术;③动机。
翟青(2007)通过对22篇国外学者有关于创新人格特质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梳理归纳,提出了影响创新力的人格特质三个维度:求知性、冒险性和独创性。作者通过访谈的方式,对这三个维度反映个人创新能力的有效性进行了初步检验。
创新人格的特质体现在很多方面。Chris·Bilton和Stephen Cummings(2010)在《RECONNECTING BUSINESS AND INNOVATION》一书中从5个视角对创新思维特质进行了解读:多样性、天真心、好奇心、紧急性和超越最佳实践的思考。
总的来说,创新的个体一般具有反叛性和独立性。绝大多数创新个人对他们的工作洋溢着热情,然而又能对它保持极端的客观。创新个体的心胸宽大和极度敏感经常让他们遭受痛苦的同时享受极大的快乐。创新的过程开始于多样性,存在于多样性里才能发现或创造新的连结。天真心、好奇心有助于积极创意的态度,激活了发现和在发现的循环,这打开了一个新的视角和持续对过程的重新定向。最后,无论拒绝或者再循环创新过程,紧迫性指导和推动了创新过程不断向前,把我们聚焦到发展和改良的决策上。
四、 创新人格的测量与验证
Amabile和Gryskiewicz(1988)通过研究和开发量表验证得出,持久性、好奇心、充满能量是具有创新能力的典型个性特征。其他个性特征,比如,不同的创意行为和措施认知能力(Stavridou & Furnham,1996),外向性个体特征(A-luja,Garcia & Garcia,2003;Furnham,Moutafi & Crump,2003)等特质验证结果是符合创新相关性的特性特征。同样地,King等人(1996)审查了个性、创造力的五因素模型之间的关系。
Martindale和Dailey(1996)发现精神病学已经发现开放的经验与创造力有关。Gelade's(2002)的研究也表明,创新风格与30个不同的人格特征相关,主要相关指标包括了“认真”,“开放经验”等,“外向性”影响程度较小。
目前,针对创新人格比较成熟的量表为CPS(Gough,1979)的创新人格量表。大量研究表明CPS是一个可靠和有效的创新人格量表,量表完整地涵盖了个体整体的创新潜能(Batey & Furnham,2008;Dul et al.,2011;Oldham & Cummings,1996;Shalley et al.,2004)。组成CPS项目的30个项目(即与创新人格特征形容词)均在后续研究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Malakate et al.,2007),在CPS中的30个形容词中,有18个形容高度创造性的人(如洞察力强、兴趣广泛、有创造力、善于思考等),12描述缺乏创造性的个体(如平庸、常规、兴趣狭隘、保守等)。
五、 研究述评与展望
在全球化的新形势下,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增强国家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选择。人的创新活动表现了创新者鲜明的个性特征,良好的性格品质是进行创新活动的必要前提。从创新的本质来看,创新不仅仅是知识、经验、技能和方法等问题,更需创新者具有强烈的动机、坚强的意志、浓厚的兴趣和进取的精神。本文对创新人格进行了初步的理论探索,界定了创新人格的概念与内涵,归纳了创新人格的基本特征,并通过梳理典型的创新人物代表性人格特质进行了说明,为后续相关的研究提供了比较与验证的基础。
总体而言,该领域仍然处于理论建构初期,在创新人格的测量维度、培养机制与路径等多个方面有待更深入的探索和挖掘。特别是针对高校大学生创新人格的培养和塑造方面,结合创新人格特质对当代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进行教育与提升,必然能够贡献新的理论内容并更好地指导实践。
参考文献:
[1] Setiadi N J, Ali A J, Aafaqi R.The Multiplicative Effects of Personality Dimensions on Creative Behavior among Indonesian Radio Station Managers[J].Stie Mala- ngkucecwara Malang Idonesia,2010(2).
[2] Schumpeter J A.CAPITALISM, SOCIALISM & DEM- OCRACY[M].Routledge Limited Lo出版社, 2006.
[3] Lowell, E.L.The achievement motive.NY: Appleton Century Crofts,1993.
[4] Panchanatham N.Influence of Personality on Creativity among the Professional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 Innovation,2014.
[5] Clark,K.E.and M.B.Clark(1990) Measures of Leadership, The Center for Creative Leadership,Greenshoro, NC; Clark, K.E.,M.B.Clark and D.P.Campbell(1992). Impact of Leadership, The Center for Creative Leadership, Greensboro, NC.
[6] Mann,R.D.A review of the relationships betw- een personality and performance in small groups. Psychological Bulletin,1959,(56):241- 270.
[7] Connelly, M.S.,J.A.Gilbert,S.J.Zaccaro, K.V.Threlfall,M.A.Marks,and M.D.Mumford leadership Quarterly,11,65-86;Zaccaro,S.J.,J.A.Gilbert, K.K.Thor and M.D.Mumford Assessment of leadership problem-solving capabilities.The Leadership Quarterly,2000,(11):37-64.
作者簡介:王玉荣(1965-),女,汉族,江西省贵溪市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技术创新与风险投资;李兴光(1981-),男,汉族,河北省枣强县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博士生,衡水学院经济管理系讲师,研究方向为创新与创业管理;周海娟(1981-),女,汉族,河北省迁安市人,衡水学院经济管理系讲师,研究方向为市场营销。
收稿日期:2018-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