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学科建设目标下高校学报的协同发展
2018-12-07肖旭芳
摘 要: 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潜力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在“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下,教育行业突飞猛进,高等教育一直稳健上升,“双一流”建设更奏响了高校改革发展的“奋进之歌”。本文从高校学报面临的发展机遇、确定的发展目标和探索的发展思路展开论述,得出结论:学报应立足于学科建设,着力开展特色栏目发展研究,努力提高服务能力,力争达到与一流学科建设协同发展的双赢局面。
关键词: 一流学科建设 高校学报 协同发展研究
2015年11月5日,国务院正式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1]。方案强调要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导向,加速建成一批世界性的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在“双一流”建设的总目标中,建设世界一流学科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基础和路径[2]。
高校学报是高校及其他科研机构人员发表研究成果的重要阵地[3],作为与高校学科有着紧密联系的特殊学术刊物,高校学报不是门外汉,更不是旁观者,应该清晰定位,在助力一流学科建设的同时,争取自身可持续发展[4]。
2018年3月27日,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研究中心和书报资料中心共同研制的2017年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指数排名正式发布。据统计,全国各类高等院校公开发行的学报,共有1150种,被2017年度复印报刊资料学术刊全文转载的有411种,约占总数的35.7%;共被转载全文为2521篇,约占全文转载总量(11721篇)的21.5%[5]。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在业内极具权威,号称“精选千家报刊,浓缩学术精华”,经过编辑和专家顾问的层层筛选出的文章在学术创新程度和社会价值上,都有相当分量,高校学报在这块蛋糕中,占有如此份额,充分说明其不可小觑的实力。
1.高校学报在一流学科建设时期的发展机遇
1.1一流学科的建设内容是学报发展的土壤和根基。
建设一流学科,不是一句口号,其目的在于“以评促建、以建促发展”,通过建设一流学科,从而带动整个学校学科水平发展,进而为国家的长远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和强大动力[6]。学报稿件的来源渠道各异,但是毋庸置疑的是,学科建设的内容是其重要来源,一旦缺失一流学科建设的支撑,编辑不论能力多强,都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高校建设一流学科,必然花大力气引培学科带头人、科研骨干,这些科研标兵获得的高水平研究成果正好是学报的雨露甘霖。
1.2一流学科的建设目标是学报发展的支撑和动力。
高校学报始终以繁荣文化、促进交流为己任,1906年6月《东吴月报》创刊号《学桴》创刊,《发刊词》旗帜鲜明地提出“谋刊行月,以表学堂之内容,与当代学界交换识”,拉开大学学报的历史序幕[7]。历经百余年的发展,我国学报已经从国内延伸到世界各地,成为高校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及声誉提升的重要平台之一。
“双一流”建设,学术是高校的旗帜和灵魂。一流学科建设的核心是学术梯队建设,主要目标是打造一流师资队伍,这些在国内外有一定学术地位,颇具学术影响力的知名专家如果能够积极参与学报建设,成为学报的作者、读者或是特约编辑,势必大大提升高校学报的综合实力[8]。
2.高校学报在一流学科建设时期的发展目标
2.1高校学报要提升为一流学科建设服务的能力。
一流学科是一流大学的先锋和排头兵,一些世界顶尖大学,都是通过率先建设一流学科,从而成就享誉全球的一流大学。根据QS世界大学排名公布的2018年学科排名,哈佛大学在人文、生命科学等14个学科上全球第一,麻省理工学院在工程技术、自然科学等12个专业上夺冠,芝加哥大学的经济学、普林斯顿大学的物理学、皇家艺术学院的艺术设计,实力都非常雄厚[9]。
学校的长远发展目标、一流学科的建设目标以及学报办刊目标,高校学报要理清关系、平衡利益,力爭三个目标一致,只有目标一致,才能更好地助力一流学科发展,这是高校学报在校内的立身之本[10]。
2.2高校学报要助力高校形成一流的科研队伍。
高校学报与本校教师、学者关系密切,《编辑学报》、《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主编,出版专家陈浩元先生曾经指出:“许多卓有成就的著名专家、教授、两院院士,都是从在高校学报上发表第1篇论文而得到锻炼,开始起步的。”[11]例如:两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伯里和刘若庄,他们的处女作论文都发表在本校学报——《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上。《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副主编赵大良等通过统计分析发现: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其中80%左右与本校学报有渊源,更有近一半的人是通过本校学报走上学术生涯[12]。不夸张地说,某种程度上,高校学报是发现和培养人才的基地和摇篮,是青年学者成长的重要平台,学报编辑要积极参与一流学科建设,共同打造一流科研队伍。
3.高校学报在一流学科建设时期的发展思路
2002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工作的意见》,明确表示支持高校学报“根据各地高校的实际和特色,创办特色栏目和名牌栏目,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学报的“名刊”、“名栏”建设被国家提上重要议事日程[13]。
3.1立足一流学科,致力内涵建设,努力实现双赢。
在一流学科建设中,高校学报不是游离的边缘部门,要立足本院一流学科,通过刊物编辑工作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一流学科的科研成果,为其提供有效保障。学报要致力提升自身内涵建设,将“双一流”建设、高校的优势学科及学报学术水平提升有机地结合起来,竭力打造享誉国际、引领学科前沿的优秀栏目,努力实现双赢的可喜局面。
3.2扎根一流学科,着眼特色栏目,助力协同发展。
编辑出版界,行家说:“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可见“特”对于高校学报建设是一个比较高的境界和要求,学报的特色和专业化发展,不能一蹴而就,也不是编辑闭门造车,它必须扎根于高校优势学科。因此,高校学报编辑部在策划开办并组织建设相应的特色栏目时,要积极主动搜集相关领域方面的专家学者信息,约请他们结合相关专业学科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创新理论撰写高质量的论文,刊发在学报[14]。
一流学科建设中的专业研究方向为学报的特色化和专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15]。特色是学报生存和发展的优势,学报如果没有特色就不可能受到学术界的重视。高校学报需要聚焦于特色栏目、特色品牌的建设,一些高校紧紧把握住学科优势,以此开办并建设特色栏目,做得有声有色,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比如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的“核能技术”、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的“三农问题研究”、中央财经大学学报的“财政税收”、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的“新闻学与传播学”、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的“岳麓书院与传统文化”、齐鲁学刊的“孔子、儒家、齐鲁文化研究”、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的“藏学研究”,都享誉中外。
一流学科建设与高校学报发展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一方面,学校要将学报纳入一流学科建设的整体规划之中,将其建设成为颇具影响力的一流学术成果交流和传播平台。另一方面,高校学报编辑要以服务支撑一流学科建设为己任,积极深度参与一流学科建设,努力实现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双一流”建设不只是少数“尖子”高校的事[EB/OL].http://edu.people.com.cn/n/2015/1109/c1053-27793127.html,2015.11.09.
[2]胡和平,顾秉林.加快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6):10-12.
[3]肖旭芳.高校学报编辑职业素养要求及提升途径[J].中国报业,2014(07):73-74.
[4]陈鹏,齐亚丽,叶宏玉,梁凯,马月姣.一流学科建设目标下高校学报的定位与发展[J].学报编辑论丛,2017(10):10-13.
[5]2017年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指数排名发布[EB/OL].http://old.zlzx.org/rssi2017/index.htm,2017.
[6]太原理工大学期刊中心.编者·作者·读者[EB/OL].http://qkzx.tyut.edu.cn/show-242.html,2017.
[7]姚远.中国大学科技期刊史[M].西安:陕西師范大学出版社,1997.
[8]吴付来,李珣.“双一流”建设评价要有中国标准[N].中国教育报,2017-3-23(005).
[9]2018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出炉哈佛14个专业排名第一[EB/OL].http://www.sohu.com/a/225145602_428290,2015.
[10]张文.“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学报的应对策略[J].出版广角,2017(2):48-50.
[11]陈浩元,郑进保,李兴昌,等.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的功能及实现措施建议[J].编辑学报,2006,18(5):323-327.
[12]赵大良,杜秀杰.简论高校学报的育人功能[J].编辑学报,2009,21(5):380-381.
[13]陈辉.高校社科学报名栏作用与建设措施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3(8):94-96.
[14]黄楠.试论高等院校学报在学科建设中的作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7(31):12-13.
[15]姜黎梅.论地方高校学报特色栏目建设与学科建设[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196-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