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大学英语教师发展需要突破的几个关键点

2018-12-07高怡菡

校园英语·中旬 2018年11期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师教师发展大学英语

【摘要】21世纪是科技领航、世界一体化的世纪,非英语专业学生从事国际交流的幅度和高度一般都要大大超过英语专业的学生。“大学英语”决不仅仅是大学一、二年级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更不仅仅是为了通过四、六级考试,该门课程的最高目标就是培养能够适应世界发展趋势的国际化人才。教师发展的内涵以及大学英语教师发展的现实进程,深度剖析了阻碍大学英语教师发展的客观和主观因素。

【关键词】大学英语;大学英语教师;教师发展

【作者简介】高怡菡,兰州理工大学技术工程学院。

一、发展、教师发展和大学英语教师的发展

“发展”是许多学科都在使用的概念。在心理学中,发展是个体在人生每个阶段应该获得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与重视身高、体重和外形变化的“成长”不同,“发展”更加强调个体心理水平的改变。与“增长”相比,“发展”更加强调经济指数的增长与人、社会和自然的和谐进步。“教师发展”是在基础教育阶段“教师培训”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上提出的,它把研究的重点从以往的工作任务和专业水平提升转移到教师本身的成长和发展,教师本身成为发展的主体和目的。传统的“教师培训” 强调从外部社会和组织发展的要求出发,要求教师接受某种规定的教育教学培训。而“教师发展”的重点是重视教师的主体性需求,从教师本身价值的最大发挥为出发点和归属。教师发展主要来自内在的动力,而教师培训更多来自外在的压力。“大学教师发展”一词流行于美国高校。一般来说,每个高校都有一个教师发展中心(faculty development centre),负责各种类型各个层次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和艺术的提高和养成。在我国,“大学教师发展”还是一个新概念,2006年10月,厦门大学举行了以“大学教师发展”为主题的国际研讨会,高等教育学家潘懋元教授在会上做了主题发言,他认为大学教师发展包含三个方面:学术水平(作为大学里的教师所要求的基础理论、学科理论、跨学科的知识面);职业知识和技能(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师德(学术道德和职业道德)。

在这次大会上,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欧阳护华教授认为,教师的发展需要教师增权(teacher empowerment)来保证教师在教改中获得成功。外语教师在长期的教育中接受的是关于独立、自由、平等的西方文化,而在现实的儒家文化圈中,决策、建议、评估大多是属于权力敏感的行为,常常只限于等级较高的领导者或集体,单独的教师个人不具备这些行使这些活动的资格,只能是服从、执行、被评估。

二、大学英语教师发展需要突破的几个问题

1.突破外语研究届对 “大学英语”的歧视,积极倡导“教与学的学术”。长期以来,“大学英语”教师遵循英语专业教师的发展方向,必须从事比较纯粹的语言学、英美文学或翻译学研究才能得到认可。而现实是,大部分公外教师无法在这些传统的领域取得研究成果,只能围绕着课堂教学方法做些经验总结,即使是有一定理论深度的教学法研究也受外语研究层的歧视。

孟臻(2005)指出,有些学校和教师有忽视外语教学法学习和研究的倾向,当人们谈到科研能力时,也只是侧重语言和文学的研究;以上海某大学为例,五年来申报的科研课题,除了一项多媒体教学以外,其余都是与教学无直接关系的语言学、文学和翻译等项目;这和外语教学法研究的定位偏低有关,因为,人们认同外国学者定下的标准,外语教学属于应用语言学,既然是应用,那就是非主流的从属地位;中国高校的教学期刊,除了《外语界》,几乎都把教学研究论文排在语言学研究论文之后或者文学研究之后,甚至在翻译和词典研究之后。

2.突破外語教学管理中的渎职行为,提高教学的技术与艺术水平。始于1987年的大学英语的四、六级考试,在全国掀起了英语学习(准确说应该是英语考试)的高潮,各个高校之间相互攀比,后来发展到把考试分数和学位证书挂钩(最近几年才陆续脱钩)。教务管理部门看似重视大学英语教学,其实只重视学生的“分数”,把大学英语的教育功能局限于“应试教学”,把大学英语教师沦为应试教学、提高学校知名度的工具。

在很多高校,公共英语没有专业建设经费,人均运行经费也比专业少,因此,谈不上学科和专业建设,“大学英语”基本处于简单的“管而不理”状态,教师发展几乎是“自生自灭”,对于绝大多数的教师来说,只要完成了教学工作量(不管质量),不出差错,就可以平安无忧。至于教学水平提高和科研论文写作,那完全是个人的事,没有职业发展规划,没有激励也没有惩罚。

3.突破大学英语教师研究的学科限制,提倡跨学科的学习与研究,提高职业素养。人们想当然地认为,毕业于英语专业的学生就能够成为合格的英语教师,把知识的专业性等同于教师的职业性。夏纪梅(2006)认为:有专业特长不等于教学特长,有专业知识不等于有教育知识,富有语言研究成果不等于有富有语言教学成果。

外语教师作为一门职业的专业性特征没有得到充分认识,具体表现在:师范类高校也只有在大三时才开设课时很有限的外语教学法,众多硕士研究生在就学期间也几乎没有接受教育教学方面的训练,往往是在就职之后的暑假期间,接受一些短期的岗前培训。

语言知识量和语言能力并不能够替代语言教学能力,英语教师的职业素质除了与“语言”有关的文学和翻译等专业性知识之外,更要掌握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管理学、大学生心理学、外语教育学、外语教育心理学等与“人”(教师本身和学生成长)有关的人文社科知识。“大学英语” 教师几乎都是专业出身,而教学的对象却是非英语专业学生。非英语专业学生有着完全不同的学习个性、英语基础和专业特征,因此,“大学英语”教师还需要选择一两个自己感兴趣的专业,争取进入专业英语的教学,成为某个领域里有话语权利、特别是擅长专业翻译的外语教师。

参考文献:

[1]陈学飞.高等教育国际化[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3-4.

[2]孟臻.反思外语教学法研究——谈外语教师自身发展[J].外语界, 2005(6):23.

猜你喜欢

大学英语教师教师发展大学英语
教师发展自律动力问题探讨
中医药院校公外教师向ESP教师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国—东盟背景下广西地区大学英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的问题和对策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