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化教育理念下如何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2018-12-07张娜郭晓燕
张娜 郭晓燕
摘 要: 生命化教育理念是顺应当前我国新课改的产物,对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有举足轻重的启示意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生命化教育理念的融入,实现师生生命的相互润泽,使学生情感得到体验、人格得以提升,引导学生发现生命的意义,追求生命价值,形成健全的人格。
关键词: 生命化教育 生命化课堂 有效教学
生命化教育是缘于对教育现实的批判性思考,是当前我国新课改过程中涌现出来的,以尊重学生的生命为基点,创造适宜生命成长的环境,使生命活力得以焕发、生命价值得以提升的教育理念。它力图使教育从人性最基本的问题——真、善、美出发,关注生命差异,努力实现所有生命各自不同的发展目标,达到对每个具体生命的成全,它“唤醒教师的生命意识,重新思考教育的真谛”。生命化教育倡导超越功利和时代局限性,不仅成全学生,更成全教师。教师真实地回到对人的理解、期待和成全,教师的生命在場让他们把自己直接关联到真正的教育上,发挥主体能动性探索能够实现自身价值的更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并从中获得尊严。
从某种意义上说,生命化教育并非全新的教育理论,而是引导我们重新思考教育的本根,既然它的研究对象是不断变化不断生成的生命状态,那么它将始终处于生命与生命之间相互润泽的状态当中。对语文教师而言,如何将对生命化教育理念的理解运用到小学语文有效教学中是一项大的挑战,对此我将从三个方面阐述。
一、唤醒教师生命意识,实现教师生命化发展
教师作为教育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新教育理念的实施者,其自身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教育的成功和失败。生命化教育呼唤生命化教师,因为“没有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①。没有生命化的教师,生命化教育便成了一句空话,而提升教学实效更无从谈起。
学习型社会的发展,意味着教师不可能成为知识的代言人,教师要时刻保持“有待教育”的心态,更要保持与学生平等的开放式学习心境,真诚地接纳学生,做到教学相长。学生在教育中有质疑、问难、表达意愿、答问的权利,教师应当充分保证学生话语权的实现。教师要卸掉道德代言人的包袱,以真实的人格熏陶学生的人格,以自身人格尊严激励学生的人格尊严,以平等对话者的姿态参与儿童世界,以饱满的教育热情、高超的教育智慧,坚守教育的根本,彰显人性光辉。平等的对话体系使教育活动创生和谐温暖、光明博大的境界,教育的尊严、师道的尊严、学生的尊严均得以呵护,这种新型的师道尊严拒绝教育中“平庸的恶”,唤醒教师的生命意识。
本真的教育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对话,生命化教师就是对本真教育的回应。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是人与精神相契合,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育人”,“成全生命”,“教师劳动的价值在于创造人的精神生命”。教育系统对教师的管理必须凸显人文化,对教师的管理不能是一味地“管、压”,而要为教师的生命化发展服务。追求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强调教师的内在价值,是实现教师职业内在的尊严和欢乐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教师更是强调内在涵养,理解教育是慢的艺术,尊重生命的本然状态,思考大事情,但要做好小的事情,做好每一件平凡的小事方能成就不凡的境界。
二、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建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对于学生,我们总是了解得不够,因为我们是成年人,总是站在成年人的角度审视孩子,太在意自己的想法,太在意自己想要的答案,所以忽略孩子的态度,没尊重儿童的独特之处。按照雅斯贝尔斯的说法,在真正的教育面前,所有的学习和知识对于爱智慧和寻求精神根本而言都是次要的。学生作为教育的对象,一旦被碾压成“单向度的人”,那么教育就失去意义。我们呼唤自主自由的教育,把生命发展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因为生命个体发展的主动权只能在自身,任何外界的力量都替代不了。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其精神生命的成长必然是其生命主体体验的结果。体验需要我们激扬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其生命的一切潜能全身心投入,渗透情感和人文关怀的主体间交流,方能将借助知识而进行的教育过程,转化成教育生活。此时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符号的传递,而是生活的体验。小学语文教材内容的丰富多彩更是为这种体验式教学提供平台,诱发学生的生命直觉,唤醒他们的生命体验,使他人、他物、他志融入我“心”,撼动心灵,浸染生命,引导学生反思、改进,追求更美好的生活。
体验消融了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主客体之间的对立,彼此的沟通和理解让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有了坚实的基础。刘铁芳教授曾指出“我—你”型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可能在实践中被彻底实现的乌托邦,但我们可以以此表明一种态度:敞开心扉积极迎接外在生命,感受生命之间的相互关涉,感受人性的美好。承认师生间的独立平等,悦纳每一位学生,注重其独立而完整的人格,在此基础上与学生平等交往,自由交流。这便是民主平等师生关系的核心。提升小学语文有效教学势必要以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为基础,增强师生间的对话能力,尤其注重让学生成为师生互动的发起者,教师适时有效的反馈继而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转变课堂理念,生成生命化活力课堂
课堂是一个充满矛盾与价值冲突的场所,传统的课堂教学多是知识的课堂,忽略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认知素养的培养和开发;是师本的课堂,教师对课堂的绝对权威,甚至剥夺学生开放性思维;是模式的课堂,教案设计的“完美性”扼制课堂生命的生成,教学的模式化抹杀学生的差异性。我们追求全身心放松的课堂、充满尊严自信的课堂,享受自主自由的生命化课堂。它不仅传播知识,而且是师生共同彰显生命的舞台,更是陶冶情操、提升道德、体现生命关怀的场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学生以儿童独有的视角和天性探索文本精神家园的实践活动的载体。生命化教育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是以教材为中介展开对话,教师不再是课堂的霸权者,而是主体间“平等中的首席”,是教学的参与者、学生的合作者、教学的引导者,只有师生的互动走心,才能震撼学生的心灵,为学生完整生命的成长提供动力。
一,语文教师要注意教学设计的“留白”和“层次性”。教师在课堂上要重视学生当下的生命状态,课堂教学目标要与学生生命成长的目标一致,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课堂实际情况灵活地组织教学。尤其是语文课堂是思想撞击思想的过程,精神的闪光点往往就在撞击中产生。让他们以独特的方式理解,成全他们自由诉说和自我表现的欲望,这样的课堂才是真实的课堂。教师更要保证学生表达的自由和权利,不怕学生提问和质疑,提出一个问题永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二,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有适时的情境创设,以便加深学生对知识的体验,激发学生的悟性。学生通过体验的方式领悟生命的意义,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不仅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还要把握住学生的情绪脉搏,实现师生的生命在场,完成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这就要求教师提高学科修养,成为对学生有持久影响力的良师益友。此外,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是体验课文情感,加深学生情感体验的好方法。教师范读,让学生明白其中奥秘并加以借鉴;以集体情感力量融化个人情感的集体朗读、角色扮演的朗读、不同声色对比的男女生朗读等是情感融入的好方法。
三,对学生要宽容相待,因材施教。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在尊重学生差异的基础上,尽力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用动态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用积极的眼光评价,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让每一位学生都高高地举起自信的手,在積极多元的评价中唤醒兴趣、信心和成长的动力,课堂上充满人文关怀,提升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和能力,促进学生生命智慧的增长。
小学语文课堂应该是精神自由的殿堂,是沟通生活内外的桥梁。生命化的语文课堂里师生们更加快乐,学生课堂参与度提高,教师的激情和职业幸福感增强,师生的心理解放、情感体验和生命的在场无疑提升小学语文的有效性。因此,我们要不遗余力地把生命化教育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扬,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和路径,让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幸福地成长。
注释:
①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3.
参考文献:
[1]张文质.基于生命化教育立场的语文教育再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2014(6).
[2]翟淑娟.生命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探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4.
[3]肖川,李玉侠.生命化教育视野下的课堂教学[J].衡水学院学报,2011(11).
课题来源:2017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课题名称:生命化教育理念下提升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策略探析
课题编号:GS【2017】GHB2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