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氮、磷、钾配比追肥对初结果花椒树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2018-12-07和献锋张春花彭建勇

四川林业科技 2018年5期
关键词:花椒树因变量施用量

沈 杰,和献锋,唐 平,李 恒,张春花,代 沙,彭建勇

(攀枝花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四川 攀枝花 617027)

花椒(ZanthoxylumbungeanumMaxim)为芸香科花椒属植物,是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分布广泛的香料、油料、药用兼用经济树种[1],从根到干、枝、叶、果实都有特殊的香味和用途,有“五宝树”之称。2014年,国家林业局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全国优势特色经济林发展布局规划》,将花椒作为25种特色经济林之一,是唯一的调料经济林树种。2013年攀枝花市花椒种植面积已达 3 417 hm2,总产值 4 335万元,平均产值846元·0.0667 hm-2[2]。随着价格的不断上升,椒农热情不断高涨,初结果椒树面积还在增大。合理施肥是花椒获得高产的基本措施[3],当地花椒采摘大多集中于7~9月,针对于初结果树,椒农习惯于采摘后为了促进枝条的生长与发育施用1 kg·株-1尿素,但忽视了开花发芽前追肥的使用。国内文献中少见初结果花椒树追肥的报道,通过本试验研究,旨在找出攀枝花地区初结果花椒树追肥最佳氮、磷、钾施肥量,为椒农增收提供保障。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西区格里坪镇大麦地村,属以南亚热带为基带的立体气候,海拔 2 032 m,东经101°28′59″,北纬26°39′26″,具有夏季长、温度日变化大、气候干燥、降雨量集中等特点。年平均温度20 ℃,降雨量 1 000 mm,日照时数约 2 300 h。土壤类型属山地红壤,石砾含量重。试验地内花椒树2010年栽植,2011年嫁接,栽植密度3 m×3 m。

1.2 试验材料

供试肥料中氮肥为尿素[ CO( NH2)2] ,含纯氮460 g·kg-1,磷肥为过磷酸钙[ Ca ( H2PO4)2·H2O] ,含五氧化二磷( P2O5) 160 g·kg-1,钾肥为硫酸钾( K2SO4) 含氧化钾( K2O)480 g·kg-1。

1.3 试验方法

为了试验结果的准确性,避免因个体差异大影响试验结果,选取园区内部生长发育情况相近的初结果花椒树为试验对象,在2013年对试验单株进行挂牌测产的基础上,采用协方差分析方法对不同追肥花椒初结果树产量进行分析。以“3414”配方施肥试验设计为依据,设置14个处理(其中对照为CK,不施用任何肥料),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每个处理1株,重复3次,于2014年2月花椒萌芽前以条状施肥的方式一次性施入,不施肥为对照。2014年8月单株采收时称重(鲜),每株收集果实(鲜)1kg,随机抽取50粒用电子天平称其鲜果重,自然阴干15 d后(重量不再变化时)称其干果重,重复3次,计算平均值,通过所测得数据, 计算各配方施肥试验中单株果实的折干率、出皮率[4]。具体的施肥量及试验设计见表1。数据统计分析采用excel2003与SPSS17.0。

表1 花椒追肥试验设计表

计算公式为:

折干率(%) = (鲜重-干重) /鲜重×100%;

出皮率(%) = 干果皮重/ 干重×100%;

千粒重(g)=50粒干果重×20。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氮、磷、钾配方追肥对初结果花椒树产量的影响

由表2可知方差齐性检验的F值为1.889,Sig.=0.085>0.05,认为分组变量的方差是齐的,因此可以进行协方差的分析。表3中,校正后的处理平方和为129.896,F值为3.589,P<0.01,说明各处理间的差异极显著。通过表4参数估计值可以得出,调整后的2013年产量与第2年产量之间的直线关系为:

y=1.820+1.098x

表2 误差方差等同性的 Levene 检验a因变量:2014年产量

表3主体间效应的检验因变量:2014年产量

表4 参数估计因变量:2014年产量

由表5和表6可以看出,2014年花前13种追肥处理对花椒产量的影响差异是显著的,说明了不同氮、磷、钾配比的追肥是有效的,可显著提高花椒产量。

表5 平均数校正值因变量:2014年产量

表6 单变量检验因变量:Y

将2014年不同氮、磷、钾施肥处理下产量与2013年相对比,通过图1可以看出,处理2产量提高1.07倍,处理4提高幅度较低为8%,处理10提高幅度最低,为1%,其他模式产量提高都居于10%~36%之间,而对照处理产量提高7%。总体来说,追施氮、磷、钾对花椒初结果树产量都有较好的提升作用。模式10产量提高幅度小于对照,就其原因是尿素施用量过大,纯N量达到了225 g,花椒树对N素的吸收大多用于营养生长。

图1 施肥前后花椒平均单株产量对比图

2.2 不同氮、磷、钾施用量对花椒品质的影响

2.2.1 不同氮、磷、钾施用量对花椒出皮率影响

出皮率是衡量花椒质量的指标之一,出皮率高,说明种子所占比重小,而果皮所占比重大,果皮厚。由图2可以看出,所有经过追肥处理的花椒出皮率都高于对照,最高的是处理11,为47.2%,最低的是处理2,为42.7%,对照为42.5%,说明在花椒初结果树的追肥中,追肥促进了椒树生长发育,光合作用增强,开花、结果增多,从而分散了对追肥营养的吸收量,出皮率变高。

2.2.2 不同氮、磷、钾施用量对花椒折干率的影响

攀枝花区域内花椒果实膨大期和成熟期正值雨季,果实含水较其他花椒种植区偏高。由图3可以看出,不同追肥处理对花椒折干率的影响总体趋势是增大,最高是处理8,为52.3%,最低的为处理3,为48.6%,说明在同等水分条件下,追肥更有利于营养元素与水分的吸收,从而提高了椒树的光合作用,使果实含水量相对的升高,新鲜花椒重量相对提高。

3 结论与讨论

氮、磷、钾配合施用能够提高花椒产量,并且效果明显,花椒初结果树追肥产量的顺序依次为:氮、磷、钾处理> 无磷处理>无钾处理>对照>无氮处理,与孟庆翠等[5]对10 a生花椒的配方施肥研究结果大致相似,不同之处在于空白处理与无氮处理,说明氮肥对花椒初结果树产量的影响是巨大的,初结果树与盛产期树应采用不同的追肥措施。其原因可能是在攀枝花特殊的气候条件下(7~10月雨季),花椒采摘过后芽的萌发与枝条的生长是来年花椒产量的重要保障,在此时施入的1 kg·株-1尿素只满足芽的萌发与枝条的生长,在翌年花椒发芽抽枝时无尿素的施入会影响其结果枝条的生长,进而影响产量。因此可以看出,在初结果花椒树追肥中,氮肥是最重要的因子,开花萌芽前因特别注重追施氮肥,但是应注意氮肥施入量,过多的氮肥施入对产量的提高没有效果,追施尿素163 g·株-1,磷肥750 g·株-1,钾肥250 g·株-1能最大限度的提高花椒初结果树的产量和品质,产量可较前一年平均提高1.07倍,建议以此施肥模式作为花椒初结果树花前追肥模式进行推广。

图2 不同氮、磷、钾施用量花椒出皮率图

图3 不同氮、磷、钾施用量花椒折干率图

初结果花椒树花前追肥对花椒品质有一定影响,出皮率较高,对折干率的影响整体呈现提高的趋势,与孙丙寅等[4]对盛果期花椒树配方施肥的研究结果相反,再次证明了花椒初结果树与盛果树应采用不同的追肥肥料配比,说明花前按照配比追肥可有效促进椒树对营养和水分的吸收水平,提高椒树坐花座果率,进而提升花椒的产量与品质。

猜你喜欢

花椒树因变量施用量
调整有限因变量混合模型在药物经济学健康效用量表映射中的运用
春大豆施钼条件下最适氮磷肥施用量研究
花椒树下做文章 生态种养增收入
花椒树
适应性回归分析(Ⅳ)
——与非适应性回归分析的比较
站在一株花椒树面前
花椒树
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
复合微生物菌剂施用量对烤烟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长期氮肥不同施用量对大豆生物量和产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