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姜生产中几种生理性病害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
2018-12-07张兰香
张兰香
红河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山东潍坊 262411
1 大姜生产中生理性病害发生原因
1.1 苗期叶片畸形生长
(1)症状苗期,幼嫩的新叶在出孔处扭曲不展,下一叶片也不能抽生,几个叶“绞小辫”,外层叶背变白(叶片不展日灼),剥开后叶的正面斑状或条状黄化。
(2)发生原因。一是苗期土壤干旱,气温高,浇水不及时或不均匀,高温热害。二是施肥不当造成,使用未腐熟的有机肥,有机肥在土壤中腐烂的过程中生成氨气或亚硝酸气体,使大姜幼根和幼芽受到伤害,造成叶片生长畸形;施肥方式不当,使幼芽受害也能造成叶片生长畸形。
1.2 叶片黄化
(1)症状。大姜生长进入“三叉期”后,叶片黄化,上部叶片先黄后变白,最后干枯;茎块不膨大,根系不发达,植株矮化、瘦弱,光合作用降低。
(2)原因。主要由土质不良造成。一是地块严重缺乏有机质,其营养元素不平衡。二是种植时施肥不合理,在有机质缺乏时缺铁、镁、铜、锰、锌的情况下更易发生。黄化就是叶绿体失去功能,很大原因是缺镁、铁、铜、锌、锰造成的;镁是叶绿素的成分,铁和铜是连接色素和水的中介;铁还是叶绿素与酶结合必需的,锰是水参与光合作用的催化剂;锌是叶绿素合成过程中必需的;它们缺少时叶绿素都不能合成。但是这些元素大部需在有机质的作用下才发挥作用。
2 防治方法
2.1 苗期叶片畸形生长的防除对策
一是掰姜种。掰姜掌握姜块的大小,以50—75克为宜,一般要求姜块上只保留一个壮芽,其余的芽全部去除。在掰姜的同时严格去掉种芽基部发黑或姜块断面发生褐变的姜块。按姜块及种芽大小等情况进行分级。二是姜腐烂病。可用1:1:100的波尔多液或20%的叶枯宁1000倍液,77%可杀得可溶性粉剂500倍液,隔10—15天喷雾一次,两次即可。三是浇底水一般在施好种肥,播种前1小时左右进行,浇水的量以使土壤湿润,又不能完全把垄湿透为宜。
2.2 叶片黄化的防治方法
一是充分了解姜地的历史,整平过的地块熟土下压,生土上浮,这样在施肥时应多使优质土杂肥,大量补充中微量元素肥。建议每亩顺沟撒施双绿基肥保50kg。二是在大姜出齐苗后,结合浇水追施1次含量10%以上氨基酸液2~3kg,补充有机质,叶面喷施1次300倍液氨基酸铁,10~15天后再次喷施。
2.3 姜苗期的浇水技巧
由于大姜是浅根系作物,所以大姜苗期根系不发达。如果大姜的新叶叶片干尖,那是大姜在催芽的过程中,催芽的温度过高,种植到地里后会出现新叶伸展困难、卷缩,从而导致干尖现象。大姜叶片干尖,都不是病害,都可以通过补充叶片养分和浇水的方法来改善。选择晴天的下午,最好是太阳落山后,使用碧护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加氨基酸叶面肥(补充中微量元素,预防大姜缺素症),五到七天喷一遍,连续两遍即可收到很好的效果。有条件的可以给大姜盖上遮阳网,则效果更佳。
2.4 大姜苗期的施肥技巧
大姜苗期对于养分的要求不是很高,大姜从发芽到三股叉期,大姜种植时所施底肥和大姜种姜块内的养分,就能满足大姜苗期对于养分的需求。可以追施一次黄腐酸类促生根系的水溶肥,一亩地追施10公斤即可。大姜姜苗在临近三股叉期时,叶片喷施一到两遍氨基酸类的叶面肥,作为根系吸收养分不足的一种补充。大姜从三股叉期到小培土前,主要以促生姜苗为主,故而此期间的追肥以高氮复合肥或者以高氮水溶肥为主。
2.5 田间管理
(1)遮荫。在姜生长的幼苗期,一般用玉米秸、树枝、高梁秸等材料离姜8—12厘米斜插,编成高40—60厘米的花篱,进行遮荫,8月上旬立秋以后拔除。(2)中耕除草。在幼苗期结合浇水进行1—2次浅中耕。(3)合理浇水。1)发芽期。在出苗前不浇水,70%出土后再浇水。2)幼苗期。供水要均匀,幼苗前期以浇小水为主,并在浇水后浅中耕。另外,暴雨过后注意排水防涝。3)旺盛生长期。立秋过后,进入旺盛生长期,需水量大,每隔4—6天浇一次水。(4)追肥。发芽期不需追肥。幼芽期应在姜北面0.1米处开沟施肥,每亩施尿素25千克、硫酸钾肥25千克,豆饼或煮熟的豆子50千克。(5)培土。在立秋前后结合拔除遮荫物和追肥进行第一次培土,即把沟背上的土培在植株基部形成垄。以后可结合浇水施肥进行第二次、第三次培土。
2.6 收获
(1)收鲜姜。在霜期来临之前,生姜停止生长后及时收获。一般在收获前2—3天浇一水,使土壤湿润土质疏松。保留2厘米左右的地上残茎,摘除根,趁湿入窖,不需晾晒。
(2)收种姜。种姜与鲜姜同时收获。也可提前于幼苗后期收获,提前收获方法为:选晴天并在收种姜的前一天浇水,使土壤湿润,用窄形铲刀或箭头形竹片,自姜母所在位置的北侧(东西向沟)用手按住根部。将铲刀轻轻向上一掘,即可将种姜与新姜相连处铲断,将种姜表土扒开取出种姜,并及时封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