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工作在新常态下的新挑战、新思维和新实践

2018-12-07唐人元浙江省杭州市富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服务中心

新商务周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政治思想工作

文/唐人元,浙江省杭州市富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服务中心

1 新常态下的新挑战

新常态既给当今社会带来了巨大变化,也在深刻地影响着各级企事业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清新常态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新挑战。

1.1 工作背景的变化

现阶段经济增速放缓之后,思想政治工作者要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对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趋势性特征的研判,主动适应变化,积极努力创新。在此阶段,思想政治工作既不能游离于业务中心工作之外,也不能另设中心,自成体系。

1.2 工作对象的变化

新常态下出现了社会思想多元多样多变的特征,各种新矛盾、新问题不断出现,造成了人们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党员和职工群众思想观念复杂、多样、易变。少数职工信仰缺失、精神迷茫,一些员工甚至出现对事业发展和前景信心不足,爱岗敬业意识淡薄,个别职工甚至违纪违法,损害各级单位和社会利益。这虽然不是主流,但消极影响不可低估。如何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教育引导,用坚定的理想信念凝聚党员职工队伍,是关系各级单位长远发展的根本性问题。

1.3 工作环境的变化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和信息的网络化,一个以微博、微信等为标志、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以自媒体传播为特征、以最为大众化方式为途径的网络时代已快捷迅猛地来到了我们每个人的面前,来到了我们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我们必须正视网络媒体对人们思想意识构成的巨大影响力,包括前所未有的广泛性、几何级数的扩散性、不受时空约束的便捷性和日新月异的质变性。同时我们也要直面网络传播对思想政治工作构成的严峻挑战,如似是而非的信息容易搞乱人们的思想,貌似正确的信息往往误导人们的判断,鱼龙混杂的信息时常污染社会的政治生态,西化分化的信息严重消蚀主流价值的影响力等等。

1.4 工作状况的变化

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应该是生动鲜活的、富有创新品质的。当前经济形势下行和社会不稳定因素的涌现等现状,一定程度地削弱和影响了各级企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少、任务重、要求高,给新常态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增加了困难。一些单位思想政治工作缺乏时代感和适应性,思维理念、工作内容、方式方法跟不上形势发展的要求。如何主动适应新的时代环境和党员职工需求,改进方式方法,增强政治工作的实效性,是一个重大课题。

2 新常态下要有新思维

2.1 坚持实事求是

世界是物质的,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论断。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思想政治工作坚持实事求是就是要从客观实际出发,而不能从主观想法出发,也不能从本本和固有、僵化的模式出发。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去开展,而不是仅为贯彻某种原则去开展;探寻产生思想问题的根源,要从人的“头脑”转到客观因素方面来;解决思想问题要从物质关系中去探寻工作的切入点,而不是把一切归因于“觉悟”。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不能落在思想觉悟提高上,思想的转变、觉悟的提高,要以工作业绩来说明。

2.2 坚持与时俱进

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人们从崇尚“无我”转向更多地追求个人利益,要肯定这个转变是合理且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因为,正是广大社会成员这种追求自身物质利益的冲动,形成了市场竞争和激励机制的思想基础。换句话说,没有个体积极性的充分调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发展不起来的。然而,个体积极性又不能自由发展,对它必须加以价值引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思想政治工作,一味提倡“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恐怕不妥,因为它与市场经济发展所依靠的思想基础不符。但任由个人主义横行也不行,因为它会助长极端个人欲望的流行,从而毁掉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美好前景。我们应该坚持既承认人们追求个人利益的合理性,又要强调任何人在追求个人利益时,不能妨碍他人的利益,只有在照顾到他人利益的前提下获得的个人利益,才是正当的。同时,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我们也要树立和传播榜样和标杆,树立精神的灯塔,把先进性和广泛性有机的结合。当然,考虑到社会大众现行的道德水准,只有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才是切实可行的。

2.3 坚持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我党的执政理念,也是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的理念。长期以来,由于对个体利益和个体价值的忽视,思想政治工作习惯于面对抽象的、概念化的人,进行泛泛的说教,企图用统一的人格模式规范每一个人。经济体制转轨以后很长一段时间,思想政治工作依然保持着这样的思维惯性。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从悬空状态回到现实中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开展工作。为此,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要从抽象的人转到现实的具体的人。这就需要改变用主观设计的理想化的人格模式去衡量和要求对象的观念,从关注员工思想道德的心理基础开始,区分对象的个性特点开展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也要从注重道义上的说教,转到注重人文关怀上来,要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从关注员工的个性需求入手,按照行为科学的规律,持续地调动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同时要充分认识到,随着经济的转型,整个社会进入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取向多元化和利益差别显性化时期,以利益诉求为目标的社会矛盾呈现尖锐化趋势。这些矛盾的凸显,首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总体上具有局部性和暂时性特点。所以,对它们不要轻易作意识形态化的解读,要通过协商解决问题。而且协商的过程,是相互对话、相互交换、相互满足的过程,期间少不了讨价还价,这就需要尊重和认真听取对方意见,并随时准备调整自己的期望和计划,努力达成互惠、互利。

2.4 要有互联网思维

我们要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和辨证思维的观点看待网络自媒体时代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充分认识网络技术可以“为我所用”。在指导思想上我们要牢固树立“守土有责”、“抢占高地”和敢于担当的意识,要用“以变应变”、“ 以变制变”、主动探索的精神去开拓创新。一方面,我们要固守思想文化的传统阵地,进一步发扬我们党在长期斗争和实践中积累的经验、传统和政治优势。另一方面,我们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应对挑战,坚持疏堵结合的原则,着力净化网络空间环境;积极创新宣传载体用好网络这块阵地,积极开拓网络时代思想政治工作新领域,努力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导权。

3 新常态下应有新实践。

3.1 制度创新上要有新实践

制度创新主要是思想政治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创新。要在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大政工”格局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分工科学、权责明确的组织体系,切实把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纳入各级单位管理的大系统,建立健全与市场经济和现代化组织制度要求相适应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长效运行机制,建立健全管理机制、保障机制、激励约束机制等,形成党委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以专职政工人员为骨干、党员干部广泛参与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

3.2 内容创新上要有新实践

在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之外,要紧跟现实发展,充分增加现代知识的内容,增加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避免形式主义下的讲者累、听者烦的局面。要结合本单位工作任务或涉及职工利益的重大改革的具体部署做好宣传工作,让干部职工全面准确地了解工作任何或改革举措的主要内容与核心思想,理解工作任务或改革举措的必要性,及时消除某些思想顾虑,理解支持,轻装上阵,推动工作。同时,在工作中切实认识到人的认识过程也是渐进的,不能期待一次谈话、一次报告就能达到目的,更不能采用命令的形式与手段去解决问题,只能以循序渐进的方法,耐心说服,逐步解决面临问题。

3.3 方法创新上要有新实践

思想政治工作的工作方式和工作内容都要做到与时俱进,而不能出现一套方式用十几年,一本教材重复讲解几十遍的情况。要扎根实际,多讲涉及与自身实际相关的人和事,如结合创先争优、“两学一做”等活动,倡导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先进人物和典型事例,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形成共鸣,进一步引导党员干部、职工群众从事业的大局和单位长远发展的高度去思考问题,把个人利益与单位、国家的整体利益相结合,争取党员干部和职工群众对事业和发展的最大支持。

3.4 载体创新上要有新实践

最重要的是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信息化水平,推动思想政治工作融入网络,实现转型升级。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把思想政治工作与信息网络联系起来,用“数据链”加固“生命线”、用“信息力”强化“生命力”。要树立大数据思维,注重通过网络信息研判民情舆情访情、预测思想动向、提供牵头抓总指导。要打造“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新模式。我们要舍得在开拓思想政治工作网络新领域方面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配备必要的网络技术装备,拥有开拓新领域的“硬件”;另一方面,要对思想政治工作者加以必要的培训,组织力量攻克具有共性和规模效应的“软件”,注意利用和开发适合思想政治工作信息化建设需要的应用软件,重视利用和开发以手机为载体的信息平台,如微信群、手机APP,开展“键对键”、“屏对屏”平等交流的“互动政工”,开展图文声光影多维感知的“视觉政工”,充分运用网络时代的技术创新成果和各种即时信息传播平台,努力健全思想政治工作资源的共享机制,逐步形成信息化的规模集成效应。

4 总结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政治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能前进不能停滞,只能积极作为不能被动应付。”我们要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论断,牢牢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向,紧紧围绕发展和稳定的大局,以新的思维谋划思想政治工作,以新的实践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实现各级单位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发展。

猜你喜欢

政治思想工作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不工作,爽飞了?
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