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地股份合作社促进传统城镇化转型为新型城镇化研究

2018-12-07

新商务周刊 2018年14期
关键词:观光农业劳动力城镇化

1 传统城镇化向新型城镇化转型存在的难题

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注重保护农民利益,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而这正是其与传统城镇化最大的不同点。传统城镇化是以城市工业化为驱动并过分倚重规模扩张的城镇化,该模式实际上是以牺牲农村和农民的利益为基础的,从而导致了农村缺少产业支撑、青壮年劳动力和人才流失、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这三个难题。

首先,传统城镇化过于重视城市工业的发展,倾向于依靠工业带动农业,对于农业的投资和改造力度不足,使农业长期保持在单一的种养业形态上,未能较好地实现产业升级,从而导致农村缺少能带来较高效率和较高收入的产业支撑。

其次,传统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未能较好的协同发展,农业的低效率和低收入,迫使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以增加收入。而且,实行以城市为中心、以集聚效益为目的的经济区域综合开发战略,推动剩余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就业,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和人才不断流失。

最后,传统城镇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农民进入城镇转产转业,从种养业(第一产业)转移到加工制造业(第二产业)和服务业(第三产业),但他们所从事的往往是又苦又累工资又低的职业,比如:车间工、建筑工、清洁工等,他们的工资和普通市民的工资有着至少二到三倍的差距,城乡收入差距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不但没能减小反而会加大。

因此,要想推进传统城镇化向新型城镇化转变就必须克服上述三个难题,保护好农村和农民的利益。

2 土地股份合作社促进传统城镇化转型为新型城镇化的途径

从上文的分析可知,要想推进传统城镇化向新型城镇化转变就必须克服农村缺少产业支撑、青壮年劳动力和人才流失、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这三个难题。土地股份合作社能把部分或全部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转化为股权,通过盘活土地资源,最大限度地释放土地造福社会的潜力,有力地促进新农村建设,从而克服上述三个难题。具体的实现途径本文通过厦门市前格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前格富村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合作社)这一案例进行说明。

首先,在克服农村缺少产业支撑方面,合作社将从村民手中流转过来的土地妥善利用,以连片化、规模化的土地为基础,大力开发休闲观光农业,以第一产业的优势以及辐射和联结效应,带旺第三产业,实现联“一”补“三”产业融合,从而为前格村带来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截至目前,合作社的入社社员达全村村民的90%以上,入股土地总面积达1136.662亩。入股土地中的一百余亩被用于建设百亩观光花海,鲜花盛开时节,前格村举办大型赏花活动,来往游客络绎不绝,该项目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此外,都市农业观光园、乡村休闲体验、观光采摘果园等项目也正在积极建设中,将为前格村的休闲观光农业注入新的活力。

总之,合作社将土地盘活为前格村休闲观光农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农业不再是传统的单一生产型,即简单的原料、农产品生产,而是一个复合型产业系统,包括传统意义上的种养业(第一产业)、以及休闲观光旅游业(第三产业)。借助一、三产业的贯通,拓展农业功能,延伸农业产业链条,促进农业产业升级,克服了前格村缺少产业支撑的难题,成功走出一条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的发展道路。

其次,在克服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和人才流失方面,合作社整合土地和劳动力这两个生产要素,在土地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管理的条件下,雇佣村民从事花果蔬种植、农产品加工、农业休闲观光和乡村旅游管理服务等工作,不仅提高了生产经营效率,还让村民获得可观的工资收入。此外,新型的休闲观光农业还为村民提供了许多投资、创业机会,激起了许多青年人才的创业热情。

总之,合作社将土地和劳动力整合起来,克服了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和人才流失的难题,有助于农民就地就近城镇化。区域性中心城市、地区中心城市、县域中心城市、中心镇和新型农村社区构成了新型城镇化建设体系,而农民就地就近城镇化有助于当前最薄弱的中心镇和新型农村社区的构建,对传统城镇化向新型城镇化转变是大有裨益的。

最后,在克服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方面,合作社通过促进村民获得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提高村民收入水平。合作社积极探索“企业+合作社+村民”模式,搭建村企合作平台,合理规划入股土地共同开发休闲观光农业项目,并雇用村民从事相应的建设、管理和服务工作,增加了村民的工资性收入。合作社每年还会对通过土地入股的村民发放租金和分红收入,经合作社统一管理的村集体资产产生的净收益中的30%也将作为福利分配给村民,增加了村民的财产性收入。

总之,合作社通过不断扩宽村民增收渠道,促进村民增收,与市民的收入差距得到了一定的改善,相信随着前格村股份合作制改革的顺利推进,合作社的不断壮大,新兴休闲观光农业的不断发展,城乡收入差距仍将逐步缩小。

3 总结

厦门市前格村通过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前格富村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盘活了土地与劳动力,土地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效应得到充分发挥,劳动力的工作积极性获得充分调动,实现了产业融合,推进了农业现代化,成功克服农村缺少产业支撑、青壮年劳动力和人才流失、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这三个难题,极大地促进了传统城镇化转型为新型城镇化,这一方式值得我国其它地区借鉴和参考。

[1]张婷婷.苏州市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土地股份合作社研究[D].苏州大学,2013.

[2]张红利.我国传统城镇化的反思和新型城镇化的内涵要求[J].生态经济,2013(11):83-86.

[3]张荣天,焦华富.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综述与展望[J].世界地理研究,2016(1):59-66.

猜你喜欢

观光农业劳动力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乡村振兴视域下观光农业与休闲体育融合发展研究
——以怀化市为例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我国生态观光农业经济发展现状与改进措施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
高职院校《观光农业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城镇化与报纸双赢——二论赢在守护这张纸
城镇化重量更要重质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